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22例临床研究

2014-04-21 13: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0期
关键词:醒脑脑血管黏度

(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辽源 136200)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22例临床研究

任丽华

(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对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对患有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44 例患有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2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对患有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醒脑静注射液;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多发性疾病,该病患者的实际病死率非常高,主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以及高血压脑病与脑动脉硬化等几种情况[1]。临床上以往主要实施药物治疗,但传统的药物治疗虽可对病情进行控制,但治疗效果通常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或几种新型和有效的药物已经成为医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2]。本次研究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患有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2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1.4±1.9)岁;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1~18 h,平均发病时间(5.1 ±0.5)h;基底节区出血7例,丘脑部位出血6例,脑叶出血5例,脑干出血3例,小脑出血1例;治疗组中男性14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1.6±1.8)岁;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1~16 h,平均发病时间(5.3±0.6)h;基底节区出血8例,丘脑部位出血6例,脑叶出血4例,脑干出血3例,小脑出血1例。上述4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①病情经诊断后确诊为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②患者年龄在40~85岁;③发病时间24 h以内;④排除合并患有其他脑血管疾病的可能;⑤患者选择采用药物治疗;⑥患者神志清楚,可以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⑦患者愿意加入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①病情经诊断后没有最终确诊为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②患者年龄没有达到40岁,或已经超过85岁;③发病时间超过24 h;④合并患有其他脑血管疾病;⑤患者选择采用非药物治疗;⑥患者神志不清,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⑦患者愿意加入本次研究。

1.4 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浓度为5%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500 mL,每天1次,计划治疗20 d;治疗组: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每次30 mL,每天每次500 mL,每天1次,计划治疗20 d。

1.5 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幅度、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超过90%,病残等级鉴定结果为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超过45%,但没有达到90%,病残等级鉴定结果在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超过18%,但没有达到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在18%体内或进一步增加[3]。

1.7 数据处理: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比较[n/(%)]

2.2 药物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幅度:对照组患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前全血比黏度为(6.71±1.25)mPa·s,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为(6.19±1.22)mPa·s,数据组内差异显著(P<0.05);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前血浆比黏度为(2.17±0.34)mPa·s,治疗后血浆比黏度为(2.01±0.25)mPa·s,数据组内差异显著(P<0.05);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前红细胞比容为(0.53±0.06),治疗后红细胞比容为(0.48±0.04),数据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前全血比黏度为(6.68±1.16)mPa·s,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为(5.79±1.06)mPa·s,数据组内差异显著(P<0.05);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前血浆比黏度为(2.19±0.45)mPa·s,治疗后血浆比黏度为(1.58±0.23)mPa·s,数据组内差异显著(P<0.05);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前红细胞比容为(0.56±0.05),治疗后红细胞比容为(0.41±0.04),数据组内差异显著(P<0.05)。三项观察指标药物治疗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3 讨 论

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方剂组成为麝香、栀子、郁金、冰片等。该药物主要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开窍醒脑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内用于对气血逆乱和中风以及脑栓塞与脑出血的急性期等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该药物方剂中的冰片属于凉性药物的一种,可以对血脑屏障与脑细胞起到积极、有效的保护作用;郁金可以使患者血脂水平显著降低,并对血液黏度进行有效改善;栀子主要具有清解毒邪和由痰瘀热的治疗功效;麝香具有开窍醒脑的左右[4]。该药物方剂中所有药物联合应用,可对损伤区脑细胞的钙及含水量增高现象进行抑制,进而使局部水、电解质代谢情况得有改善,对缓解脑水肿程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颅内压水平降低,同时对局部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精氨酸血管紧张素胺及血管紧张素Ⅱ的代谢具有抑制作用,使梗死区脑供氧供血得到缓解,增强脑细胞的活力;具有明显的抗炎、增加耐缺氧能力,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平衡的作用。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可达到共同的协调作用,从而发挥药物双效治疗的效果[5]。

[1] 中华神经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29(16):379-380.

[2] 中华神经科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29(16):381-382.

[3] 徐如祥,易声禹,王伯武.实验性脑损伤早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定量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1,16(13):135-136.

[4] 马步升,常景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概况[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2011,12(16):286-287.

[5] 张志文,章翔.实验性脑损伤后心房肽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9,74(19):544-545.

R743.3

:B

:1671-8194(2014)30-0254-02

猜你喜欢
醒脑脑血管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