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雪芬 许晓敏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其核心为学生积极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1]已有研究表明,自主学习与学业成绩的高低有密切联系,自主学习水平高者其学业成绩往往较好。[2]自主学习是近三十年来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针对传统教学中“被动、机械的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的学习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统一走向个性,从被动走向主动。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主动性日益增强,他们已经不需要和小学生一样,完全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学习,但是,他们也无法完全脱离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不能像高中生那样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进行调查,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为新课改理念下以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6所中学抽取被试,共发放问卷1100份,以学生自愿参与为原则,采用统一指导语,由各班班主任协助研究者进行团体测试。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回收1023份,剔除无效问卷47份后,获取有效问卷976份,问卷回收率93%,有效率为95%。被试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2.研究工具
本研究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特点,在参考已有量表结构的基础上,围绕自主学习的实质,同时结合自主学习的新近研究结果,编制了《初中生自主学习量表》。该量表共40题、6个维度。6个维度分别是自我调控、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评价。问卷采用Likter5点记分,部分题目是反向记分。正向题按照“从不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到“总是这样”,依次给予1到5分,反向题反之。被试得分越高,表明其自主学习能力越好。
经检验,全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950,6个分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分别是0.937、0.923、0.885、0.846、0.784和0.950;全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34,构想效度指标GFI、CFI、NNFI的值分别是0.962、0.957、0.935,说明数据拟合较好,RMSEA值为0.096,表明问卷的构想效度较好。
3.统计处理
研究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一审核,按预先设计进行编码、录入。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1.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总体水平
表2 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总体水平
由表2可见,取样初中生自主学习总分的平均等级为3.25,处于“有时这样”的量点上,说明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初中生在自主学习各个维度的发展相对平衡,平均等级均在“3”以上,按照平均等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学习结果、学习评价、自我调控、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性别差异
表3 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性别差异
由表3可见,女生自主学习的总平均分和各维度得分都略高于男生,但两个群体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女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要高于男生,但差距不明显。
3.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年级差异
表4 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年级差异(M±S D)
以年级为自变量,以自主学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年级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及自主学习全量表上的得分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进一步的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初一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及自主学习全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初二和初三学生,初二、初三学生之间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4.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城乡差异
表5 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城乡差异
表5表明,城市学生自我学习的调控能力显著低于农村学生,他们在总体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动机、学习评价上的表现都不及农村学生,但没有表现出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1.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总体水平分析
本研究中,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且他们在自主学习各个方面的发展相对平衡,均在3分以上,表明我国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近年重视基础教育改革的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自主学习的六个维度中,学习结果得分最高,学习评价次之,反映出初中生非常注重自己的学习效果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成绩的进步以及教师和家长的积极评价,可能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与赵春黎、李娜等人的研究发现一致。[3]笔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很多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过高期待有关,加之初中学生的价值观还没形成,缺少一定的价值判断力,因而比较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价值观。在家长、教师及他人的影响下,很多初中生觉得只有成绩好才是好学生、好孩子,所以他们会以成绩为最终目标,以结果来判断价值。而自我调控、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得分相对较低,则反映出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自我调节和监控能力、学习的内部动机、对学习内容计划和环境的安排,以及学习策略的选择能力普遍不强。笔者认为,初中生自我学习的调控能力不强,可能与他们的年龄特征有关,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已经开始逐渐理解自己学习的意义和责任,但他们管理自己的能力还很有限,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常经不起各种引诱和干扰,从而导致学习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学习的内部动机、对学习内容计划和环境的安排以及学习策略的选择能力不强,是影响初中生自主学习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这也是已有研究所发现的,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4][5]内部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的一种内在兴趣,这种动机下的学习不是靠外力的推动,而是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学习更具有自觉性和持久性,学生能否具备这种动机是他们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而本研究中,初中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评价维度得分较高,说明他们的外部学习动机比内部学习动机水平要高,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目的大多还是为了分数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真正感兴趣,这对促进自主学习发展非常不利。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自主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时科学学习方法的运用会增加他们的学习成就。[6]本调查中的初中生虽然已经有了多年的学习经历,但还没有形成或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不善于学习,包括不会选择学习内容、不会计划时间,以及对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明确的认识,如不会使用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有效的学习记忆方法。
2.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差异性分析
(1)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性别差异分析
本研究中,男女初中生在自主学习上的总体表现及各维度表现均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这与陈丽君、张庆林[7]和田澜、田惠等人[8]的研究发现一致。这可以从两方面解释:其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男女学生都越来越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他们的自主学习发展水平趋于一致;其二,随着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不论男孩女孩,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都对他们寄予了较高的期望,自然会重视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年级差异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初一学生在自主学习全量表及各维度的表现都不及初二和初三学生,这与已有的一些研究发现不一致,[9][10][11]其原因可能与所选被试区域有关。本研究的取样地为广东省,广东省是最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地区之一,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比较透彻,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严格遵循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故本研究结果与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基本一致。随着年龄增长,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而随着学习难度和任务的不断增加,他们会总结出更多的学习经验以应对更难更复杂的学习,从而促进自主学习的快速发展。此外,在新课改环境下,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家长和教师也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促进了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
(3)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城乡差异分析
本次调查中,城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于农村学生,他们在自我调控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学生。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大多数农村学生都认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学习才能够脱贫致富,因而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相对城市学生要更高。二是国家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普九”工程初见成效,全国各地义务教育阶段投入绝对差异在不断减小,[12]说明农村教育环境得到了迅速提升,教育的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三是相对于农村孩子,城市孩子受到家长较多的管制,使其较多地依赖家长,加上学校统一管理模式,反而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调节和控制能力,导致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反而不及农村学生。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然选择,也是个体实现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正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殷切呼唤。
本研究得到的数据表明: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在自主学习各个方面的发展相对平衡,说明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本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自主学习六个维度中学习结果得分最高,学习方法反而排在最后;农村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强于城市学生等。这表明,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还有所欠缺,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仍然以分数为主,他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明确的目标定位,如果达到目标会给予奖励,没有达到目标则可能会给予一定方式的惩罚。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看重学习结果,相对忽视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若在此阶段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他们的高中阶段学习会面临较多的困难。现实中,很多学生初中阶段的成绩很不错,但进入高中阶段,无论多努力都无法将成绩提上去,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和家长要转变“唯分数论”的观念,将辅导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也就是要“想学”。内在学习动机是评判学生学习是否自主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就不可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启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13]本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要求教师和家长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意识等,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并给他们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3.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拥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中,学习方法的得分在自主学习六个维度中排在最后,一定程度上说明初中生大多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已有的研究也证明,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因而给予专门的指导和训练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和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1)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学方式,采用“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或活动,在课堂上真正促进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实现;(2)通过专门辅导或特别课程,引导学生探究学法,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尤其应教会学生一些常规的学习方法,[14]如教会学生使用认知策略,掌握认知策略中的记忆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4.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自我监控的能力
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也是本次调查中初中生相对比较薄弱的部分。由于竞争激烈,很多学生从进入学校,就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在校时课程学习安排得满满的,放学后家长严加看管,假期有写不完的作业,还要参加各种培训补习班,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实践证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有自主探究的动机和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从而获得独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体验和乐趣。[15]基于此,教师和家长应为学生营造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如积极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家长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教师民主型教学风格、积极的同学交往,等等,父母、教师、同学“他控”得当,有利于学生自我监控的发展呈现出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
[1]Zim merman B J.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81(3):329~339.
[2]周国韬.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5):612~614.
[3]赵春黎,李娜,吕阳等.初中生学习动机与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关系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19(5):81~84.
[4][11]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11):26~29.
[5][7]陈丽君,张庆林.中学生主体性调查问卷全国常模的建立[J].心理科学,2001(4):482~483.
[6]Camahalan F M.Effect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n mathmatics achievement of selected Southeast Asian children[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2006,33(3):194~205.
[8][9]田澜,田惠.中学生自主学习性的现状调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3):36~39.
[10]蒙家宏.初中生学习的自我调节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4(4):3~6.
[12]刘颂.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11):45~49.
[1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0(2):78~83.
[14]Glass W.Every Student Can Succed[M].NY:HarperColins,2001.
[15]Glass W.The Quality School Teacher[M].NY:HarperColin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