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对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作用

2014-04-20 01:35刘庆华郑秦文陈思恋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分校企动物

刘庆华 郑秦文 陈思恋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多年来,动物科学专业为畜牧行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为探讨校企合作对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作用,动物科学学院成立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及结构等具体问题,整体设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包括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制度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师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

1 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作用

按照“基础实、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基本要求,以能力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突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做、用”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让企业深入到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建立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

第1阶段:学校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主要让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与技术基础(包括英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及相关的基础实践训练。专业教育主要让学生学习动物科学专业学科基础知识、专业与专业前沿知识和相关的学科实践训练。

第2阶段:企业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技能训练。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依托,进行专业实践实习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本技能的能力。

在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结束后,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在专业技术方面将职业教育纳入其中,做到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同时,在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兼顾学生的差异性。

2 校企合作对改革课程结构体系的作用

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校企合作要求,由不同的课程平台和课程模块组成,形成“知识面宽、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渗透”的多元课程模式。

2.1 记分标准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总学分为43,占总学分比例为31.3%。

2.2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总学分56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42.7%。其中,学科基础课程有5门课程组成,共18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3.7%;专业基础课程有7门,共22.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7.2%;专业核心课程有5门,共15.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1.8%。

2.3 专业方向课程

突出动物生产和动物疾病防控关键应用能力的培养。每个方向有4~6门课程组成,共10个学分,学生任选其中2个方向。

2.4 个性化拓展课程

设有人文素质和专业拓展两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设有4门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任选2个模块,每个模块任选4个学分。

改革前的原计划共有46门选修课程,内容混杂,没有方向和系统性,学生选修比较盲目,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运行管理。实行模块和方向后,涉及选修课程共有32门,突出了专业方向和应用性的特点,符合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详见表1。

表1 2011级与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比较

3 校企合作对改革课程内容的作用

3.1 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力求在课程内容更新与拓宽上有所突破,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2 课程内容的改革与整合

改革课程内容,减少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根据专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更新和补充有关教学内容,突出课程中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如牛生产学、动物生产学实验等。

整合内容相近的课程:将饲料卫生与安全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进行合并;将养兔学与羊生产学进行合并。

修订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大纲。2013年修订了41门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大纲,加强了核心课程的建设。

4 建设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体系

高级应用型人才面对的技术和工艺更加复杂,对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因而应加强校企合作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1 构建“三阶段双循环”实践教学模式

第1阶段:课程实习。在完成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课程教学实习和实验实习。其中,课程教学实习时间4周(4学分),实验教学482学时(26.5学分),占实验实践教学总学分比例为40.7%,安排在第1~6学期进行,地点在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内完成。目的:主要解决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第2阶段:专业综合实习。动物生产实习3周,占实验实践教学总学分比例为17.7%,地点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目的: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3阶段:顶岗实习:实习时间12周(其中,包括毕业设计2周),占实验实践教学总学分比例为24.6%,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地点在校外实习基地。目的: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本技能的能力。

双循环:两次到企业进行实践,第一次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二次通过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岗位综合应用专业基本技能的能力。

4.2 建立科研促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科研平台和较为固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将实践教育与科研训练、生产运用相结合,建立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的实践平台。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研究工作,多渠道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参与科技服务中去,提高科研能力。2012年,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主持的“大学生创新课题”有9项,参加的学生有46人。

4.3 探索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横向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2013年度与龙岩、三明等地区各企业签订了10项产学研项目。

在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化、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功能。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在深化与大北农集团、长富集团等50多家企业建立的长期校企联合办学与共建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校外实践基地,拓展校企合作办学的规模,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层次。推进学生赴企业与联合实验室参与前沿研发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增加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5 校企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5.1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坚持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应用教育相融合,探索动物科学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物科学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强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在基层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2 建设专业课教育体系

构建两个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三个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组成的“2+3”课程体系。

5.3 改革和整合课程内容

改革课程内容,减少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整合内容相近的课程,停开与专业方向关系不密切的部分课程。

5.4 实现了教学方法创新

修订了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大纲;构建“三阶段双循环”实践教学模式。

[1] 高扬帆,孟景舟.新形势下高校农科专业“校企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11,(23):193-195.

[2] 李晓文.加强校企合作 实施有特色的专业教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212-213.

[3] 王启田,蒋茂东.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7,(4):33-34.

猜你喜欢
学分校企动物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校企合作五反思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