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丁明 福建省永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660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当今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该病为一种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破坏鸡前淋巴细胞,引起鸡免疫抑制。近些年来,由于免疫到位,加上采取各种防疫措施,该病已较少发生。但有些养殖户却因此放松了警惕,未科学免疫,导致该病的发生,现就笔者诊治的一例免疫失败病例报告如下。
永安某养殖专业户于2014年5月9日从外地调入3 600羽土鸡。经了解,该批雏鸡免疫程序如下:1日龄免疫马立克氏病疫苗,5日龄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10日龄免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14日免疫新城疫疫苗,15日龄免疫禽流感疫苗(H5+H9)。24日龄时发现部分鸡采食减少、畏寒、腹泻,并开始陆续出现死亡。场主对发病鸡注射头孢噻吩钠,不见效,患鸡继续死亡。
患鸡精神沉郁、采食减少、翅膀下垂、畏寒挤堆、走路摇晃、腹泻,肛门四周污染白色或蛋清样粪便,粪便干燥后呈石灰样,病死鸡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
对患鸡及病死鸡进行解剖,所有剖检的鸡均可见胸肌条状出血,大腿外侧肌肉有不同程度的条状或者斑点状出血;肌胃与腺胃的交界处有出血斑。肾脏肿大,解剖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色尿酸盐沉积。法氏囊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肿大,病情较轻的鸡法氏囊呈现黄色胶冻样水肿,黏膜上有奶油状的纤维性渗出物;病重的鸡法氏囊呈紫黑色,严重发炎、出血并且坏死,部分法氏囊甚至出现萎缩,呈纺锤体状,法氏囊囊壁变薄。
4.1 细菌分离 取肝脏组织无菌接种到血琼脂平板培养基,置37℃培养箱培养24~48 h,未分离到细菌。4.2 琼脂扩散试验 取病变的法氏囊,剪碎,放到玻璃研磨器中,按1:5的比例加入无菌PBS溶液进行研磨,制成悬浮液作为抗原。取一定量的琼脂粉,按1%左右的比例加入PBS缓冲液,缓慢煮沸融化,将融化的琼脂倒成2 mm左右厚度的平板,自然冷却,用梅花形打孔器打孔,在火焰上缓慢加热,使孔底边缘琼脂少许融化封底。用毛细滴管吸取病料悬浮液和法氏囊阳性抗原置于周围相邻的孔中,阳性血清置于中心孔中。将平板置于湿盘中,37℃自由扩散24 h后发现平板上的沉淀带完全融合,证明待检的抗原与标准法氏囊阳性抗原为同种抗原。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情况及实验室诊断进行综合分析,可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炎。
6.1 药物治疗 由于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炎尚无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最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注射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或者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蛋黄注射液。故笔者建议户主对全群鸡注射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或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蛋黄注射液,高免血清按照0.5 mL/羽剂量肌肉注射,高免蛋黄注射液按照每千克1 mL肌肉注射,每羽鸡注射1次即可。同时,在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电解多维供鸡群自由饮用5 d,缓解鸡群脱水及代谢平衡问题,提高鸡群的抗病力和免疫力,有助于患鸡的康复。同时,对全群鸡紧急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炎中等毒力B87毒株疫苗。
6.2 加强消毒 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患病鸡隔离治疗,每天用0.2%过氧乙酸和2%次氯酸钠对鸡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轮换喷雾消毒,连续消毒4 d,控制病原的扩散。
6.3 加强饲养管理 由于鸡群发病后,消化系统功能受到影响,采食量下降。因此,为刺激鸡群采食,每天应增加投喂饲料次数,每次投料量以鸡群能在1 h内吃完为度,防止饲料过多未能按时采食完,导致饲料霉变,影响患鸡的康复。同时应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如玉米等比较易消化的物质,保证鸡群能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经过采取以上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后,除65羽病情较重的鸡死亡后,其他病情较轻的鸡均逐步康复,鸡群采食量逐步回升。
1)经调查,该场于10日龄饮水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免疫时间为上午9:00,稀释完疫苗后让鸡群自由饮水免疫,约1个多小时才饮用完毕,而当地在5月中旬9:00以后气温较高,后面的疫苗已基本失效,加上采取饮水免疫会因鸡的饮水量不同,免疫的剂量不一,导致免疫失败。建议在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炎时采用点眼滴鼻或者肌肉注射,防止漏免现象。
2)由于近些年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治措施比较到位,当地已经许多年未发生该病,加上该病并未被政府列入强制免疫的病种,因此,许多养殖户便产生麻痹的心理,未科学免疫,导致该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