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平 福建省寿宁县畜牧兽医局 355500
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杨晓平 福建省寿宁县畜牧兽医局 355500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扶持政策的加强,沿海城市等传统养猪区限制养殖措施的实施,生猪养殖向山区转移,寿宁县养猪业呈现发展态势,但养殖技术还比较落后,疾病影响养殖者效益,笔者走访了武曲丰达、清源瑞兴等几个规模化养殖场,发现我县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较高,对养猪业危害大。猪附红细胞体病表现为体温40~42℃,患猪全身皮肤有的全身发红,耳部、腹下、四肢内侧皮肤发红或出现紫斑,尤其耳部严重,出现紫红色斑块后结痂,严重病例全身发红,因此该病又被称为“红皮病”。现将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2012年8 月份,我县科牧养殖场,该养殖户以自繁自养为主,据场主诉:分栏到育肥舍5 d后的48头体重约30~35 kg生猪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体温升高至40.5~42℃,皮肤发红,后期严重者出现贫血和黄疸症状。场兽医员用氨基比林、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给患猪注射,每天1次,患猪体温下降,食欲有所增加,但停药后体温又开始回升,一直反复,治疗效果不好,死亡5头。
患猪主要表现为高烧不退,体温40~42℃,呈稽留热,病初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四肢无力,不愿走动,离群卧地;流涎,呼吸急促,咳嗽;眼结膜发炎,粪便干结,有时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尿液呈黄色或棕黄,后期出现贫血,血液稀薄,采血后血流不止,可视黏膜苍白和黄染。仔猪表现为身体皮肤发红,精神萎靡,吃乳减少或废食,一般7~10日龄多发,四肢颤抖,腹泻,粪便呈深黄色并有黏稠物,发出腥臭味,粪便污染肛门及后肢,贫血严重,病死率较高。
对濒死患猪进行剖检发现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皮下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黏膜、浆膜、腹腔内的脂肪、肝脏等呈不同程度黄染。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轻度臌胀,充盈浓稠明胶样胆汁;脾脏肿大变软,暗黑色,有的脾脏有针头大或米粒大灰白色坏死结节,切面结构模糊,边缘增厚。心包积液,心外膜和心冠脂肪出现出血黄染,心肌苍白松软,色呈熟肉样,质脆。
4.1 直接检查 取发热期的患猪耳尖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后,置高倍显微镜暗视野下观察,在红细胞的血浆中可见杆状、球状,边缘发淡绿色光的小体做翻滚、旋转、进退或摇摆运动。
4.2 涂片检查 采发热期患猪耳静脉血涂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后姬姆萨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紫红色或粉红色的病原体,呈半月形、逗点形、球形、杆状等多种形态,以半月形多见。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6.1 预防
1)加强猪场环境卫生管理,采用雨污分离,干捡粪并及时清扫,建好沼气池,做好污物、污水无害化处理。用1%敌百虫对皮肤喷洒,消灭虱、跳蚤、疥螨虫等传染源。
2)定期消毒,用中等强度消毒剂如季胺盐、氯离子、碘离子等类消毒剂消灭病毒和病菌。隔离患猪,猪栏和猪体每隔一周用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每升水含500有效氯)消毒一次,以减少混合感染、提高猪的抵抗力,保证猪群健康生长。
3)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保证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不良应激以防该病发生。同时,发病季节定期在饲料中混入土霉素纯粉进行预防。
4)减少猪群饲养密度,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在发病季节猪舍用纱网防虫。同时对猪场舍内外环境中用3%烧碱,猪舍用醛威TM彻底消毒,减少蚊、虻的叮咬。
6.2 治疗
1)对患猪肌注长效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 mg)、金霉素(每千克体重15 mg),连用7 d。
2)贝尼尔(血虫净)(每千克体重5~1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后对患猪深部肌肉注射,间隔48 h再注射1次,连用5 d。
3)对重病后期出现贫血、黄疸的用维生素B12,维生素B1各2支、牲血素3 mL肌注,连用2 d。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以后未见该病发生。
B
1003-4331(2014)01-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