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山羊前后盘吸虫病的诊治

2014-04-18 04:16贵福建省上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642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4年4期
关键词:囊蚴吸虫病吸虫

贵福建省上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64200

一起山羊前后盘吸虫病的诊治

张能贵福建省上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64200

羊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吸虫寄生于反刍动物消化道内的一种寄生虫病,一般危害并不严重,容易被广大养殖户忽视,当大量寄生时危害严重,甚至导致死亡。临床主要表现为消瘦、腹泻。找到虫体或虫卵即可确诊。扁卷螺是其中间宿主,灭螺是预防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用丙硫咪唑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该文报道了一起山羊前后盘吸虫病的诊治情况。

山羊前后盘吸虫病诊断治疗

羊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前后盘属中的前后盘吸虫引起,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一般危害并不严重,但如果很多童虫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时可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大批死亡。笔者于2013年8月诊治过一例此病,现简要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上杭县中都镇李某饲养山羊40余只,饲养3年多来相对顺利,也从未注射过疫苗,但发展缓慢。自2013年8月以来,少数山羊出现消瘦、腹泻,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并出现死亡现象。到本中心求诊时已陆续死亡5只。

2 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

2.1 临床症状患羊体温正常,食欲下降,精神萎顿,体弱无力,消瘦;腹泻,粪便呈粥样、腥臭;被毛较粗乱;颌下水肿,呈捏粉样;贫血,结膜苍白。

2.2 剖检病变病死羊消瘦,会阴及尾根污秽。解剖病死山羊可见:心包腔、胸腔、腹腔积液,血液稀薄,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无肉眼可见的明显病变。瘤胃黏膜易脱落,真胃黏膜水肿、出血。肠道内充满腥臭的稀粪。整条消化道可见大量红色虫体,尤其是在瘤胃更多。虫体呈鲜红色、圆筒形似葡萄籽状,虫体前端稍小,大小约8×3 mm,比米粒稍大。

3 实验室检查

3.1 虫体镜检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可见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末端,腹吸盘比口吸盘大。无咽。肠支长,弯曲,达腹吸盘边缘。2个睾丸呈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前后排列。卵巢呈圆形,位于睾丸后缘。生殖孔开口于肠管分叉处后方。卵黄腺发达,分布于肠支两侧。

3.2 虫卵检查取粪便5 g,加清水100 mL,搅匀成粪液,用40~60目铜筛过滤,倾去滤渣,滤液收集于烧杯中,再分装于数个离心管中,3 000 r/min离心2 min,倾去上清液,保留沉渣,再加水,再离心,如此反复2次,倒去上清液,吸取沉渣,显微镜下可见淡灰色、椭圆形的虫卵,虫卵内的卵黄细胞不充满。

4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该病为羊前后盘吸虫病。

5 治疗

1)对患病山羊每千克体重用丙硫苯咪唑10 mg、伊维菌素0.25 mg灌服,每天1次,连用3 d。

2)每天清扫羊圈,粪便堆积发酵。

3)清洗水槽,提供清洁饮水和优质牧草。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患羊腹泻症状逐渐消失,一周后检查虫卵,转阴率100%,羊群基本恢复正常。

6 小结

1)前后盘吸虫的成虫在羊的瘤胃内产卵,卵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外界适宜环境下发育成毛蚴,毛蚴在卵内孵出后进入水中,遇到中间宿主扁卷螺而钻入其体内发育成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后,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羊吞食含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囊蚴到达羊的肠道后,童虫从囊内游离出来。童虫先在小肠、胆管、胆囊和真胃内移行,最后到达瘤胃发育为成虫。所以,消灭中间宿主、切断前后盘吸虫的繁殖生长链、灭螺是预防控制该病的重要措施。填平改造低洼地,以改变螺蛳的生活条件。用硫酸铜(1∶50 000)杀灭螺蛳。

2)注意定期驱虫。2013年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很适宜虫卵的孵化、发育。养殖户应注意搞好定期驱虫,我县的养殖户一般可在每年的4、6、9月进行3次驱虫。加强栏舍和羊的活动场所清扫,将羊舍内清扫出的粪便集中堆积在固定的安全地点,尤其是驱虫后排出的粪便更应严格处理,防止羊群接触。

3)伊维菌素安全且药价低廉,不仅对肠道寄生虫有较好的驱杀效果,而且对体外寄生虫也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4)实行山场轮牧。羊群的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保证水源清洁卫生,防止羊只吃到感染性囊蚴。

B

1003-4331(2014)04-0069-01

猜你喜欢
囊蚴吸虫病吸虫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消化时间对鱼肉中囊蚴分离提纯效果的影响研究*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肝片形吸虫囊蚴抵抗力观察
华支睾吸虫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实验观察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