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航 徐嘉敏
引进类节目并不鲜见,尤其是真人秀类型的节目在过去的一年里充斥电视屏幕。“这歌声”、“那歌声”,从年初的《我是歌手》,到收官不久的《中国好声音》,再到2014新年前后热播的《中国达人秀》,无一不是从国外引进节目的成功范例。2013年10月以来,一档从韩国引进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在湖南卫视播出,收视率节节攀升,并受到广泛关注。这档节目是如何在扎堆的引进类节目中“突出重围”的?其成功无疑大有门道。而寻找版权引进和原创节目的一个合理平衡点,促进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自身强大,是当下电视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比于其他国内的亲子节目,如《饭没了秀》、《好爸爸坏爸爸》,《爸爸去哪儿》采用的嘉宾是明星爸爸加上星二代宝宝,这种组合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形式。在节目中,各队爸爸和宝宝也有着鲜明的趣味化角色分配:郭涛&小石头——顽皮爸爸+暴走小爷们;王岳伦&王诗龄(Angela)——不足爸爸+超级甜妞;田亮&田语橙(Cindy)——无奈爸爸+反转怪力萝莉;林志颖&Kimi——万能老爸+天然萌宝;张亮&天天——名模厨师+贴心棉袄。这种标签式的角色安排让观众一下子便记住了各家或调皮或可爱的宝宝,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看点,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在《爸爸去哪儿》第一期播出后,央视-索福瑞(CSM)公布了相关收视率数据。《爸爸去哪儿》在CSM全国网收视率1.1,市场份额7.67%,CSM29城市网收视率1.46,市场份额6.45%。双网首播均破1,拿到了双网同时段第一。这引来了更多观众的关注,大家纷纷争相上网观看第一期节目,这给往后的那些《爸爸去哪儿》吸引来了更加多的受众。
由于《爸爸去哪儿》中明星的孩子都属于幼年期,行为举止都天真无邪,整个节目充满萌点,打动不少观众,几乎“零差评”的口碑令其在受众中又引来了不少新的受众。
《爸爸去哪儿》最大的噱头就是主角为明星家庭。但是除了满足普通观众窥探心理之外,该节目还在角色的设置上做了许多尝试。
1.淡化主持人形象
电视节目当中主持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时间比重和角色分配上,一般来说,主持人都占着相当大的分量。而在时长约为90分钟《爸爸去哪儿》中,主持人李锐的出镜镜头经统计总共约为4分40秒。在节目中扮演代班村长,将主持人拉到了一个和观众一样的旁观视角,淡化了其原本的主持人角色,从而也开发出新的职能,他只在每个环节交代星爸星娃一些需要完成的任务分工,并以旁白叙述的方式对一些细节进行说明,丰富了节目内容。
2.将幕后人员拉到台前
我们平时看到的综艺节目或者真人秀都是以嘉宾、主持人为拍摄对象,幕后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入镜,而摄像机暴露在片子中也被认为是一个失误。《爸爸去哪儿》打破了这个旧模式,将一部分工作人员推到了幕前。例如清早到各家叫醒星爸和星宝宝时,工作人员就暂时充当了主持人这个角色。甚至在后来的节目中,摄制组也有全体亮相的镜头,让观众了解到一个电视画面背后竟然有许多摄像机和拍摄人员。这也成为《爸爸去哪儿》节目亮点之一。
3.反转环节的设置
第一期《爸爸去哪儿》总时长为86分钟,整个节目以任务的形式分为大概五个环节,每个环节爸爸和孩子一起或者分开完成不同的任务。任务的分配和环节的设置决定着整个节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
在环节连续的基础之上,节目进行得顺畅紧凑,但如果是单纯这样进行下去的话,又会显得枯燥和无趣。在《爸爸去哪儿》中,环节之下节目组还安排了情节的反转。除了节目组安排的反转情节,小朋友们的各种不可控表现也为节目增加了相当的惊喜。在环节3选择宿屋的时候,Cindy抱着田亮的大腿狂哭三小时,使得父女俩的拍摄几乎无法进行下去,爸爸田亮也快要绷不住自己无奈和生气的表情。Cindy的表现让大家在环节5寻找食材时充满了担心,害怕离开了爸爸的Cindy会有更加不可控制的情况发生。但是,出乎意料的是Cindy在环节5离开爸爸之后,立刻升级为善良怪力萝莉,不仅照顾提不动篮子的妹妹,而且还在天天和Angela体力透支的时候自己扛着菜篮子奔走寻找蔬菜,表现十分优秀。还有包括Angela的老成和后来唱着女高音要回家的样子,都有着反转效果。
1.多机位全程摄影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拍摄和后期剪辑制作都非常重要。为了全方位展示孩子们的表现,该节目设了45个机位,拍摄将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才能剪出一集节目,超越了《我是歌手》38个机位、400个小时素材剪一集的湖南卫视制作纪录。同时,航拍摄像机也初次入镜,呈现多方位的拍摄镜头。
除了摄像机之外,节目还配备了摄影师,随时用照片记录节目的录制实况和孩子们的可爱表情,在《爸爸去哪儿》的官方微博上贴出各种屏前幕后的照片。早上五六点,孩子们起床时的不情愿还有第一次上电视的不适应,都被真实地记录在镜头里。
2.字幕和插画强化节目效果,笑点倍出
《爸爸去哪儿》在剪辑上,将葫芦娃、歪头娃娃等动画元素融入其中,还有幽默的字幕和画外音,都为这档节目加分不少。
在湖南卫视之前的各档节目中,配合主持人和嘉宾的小插画或者动画效果都有运用,特别是在《快乐大本营》中。而《爸爸去哪儿》更是将插画和配乐的运用提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在节目的片头,运用了一个30秒的动画短片对节目进行生动的说明。歪头娃娃和爸爸的秘密对话更是成了一组微漫画在《爸爸去哪儿》的微博上大火了一把。
2013年进入8月,明星亲子类综艺节目成为新的看点。深圳卫视《饭没了秀》、央视财经《变形计》、厦门卫视《老爸拼吧》、浙江卫视《人生第一次》《我不是明星》、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同类型节目竞争可谓激烈,谁能做好准确的定位,无疑谁就把握了制胜点。在这一方面,《爸爸去哪儿》比其他节目做得更加到位。
1.锁定收视人群
由于《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明星亲子节目,节目中涉及的温馨场面和孩子的可爱场景较多,所以在受众群体的性别比例中,女性比例占到收视总体的81.5%。父亲与孩子相处的这个噱头,能够引起年轻女性,尤其是初为人妻、人母的年轻女性的注意。而小朋友的可爱举止,又能引起年轻女性的偏爱。所以这档节目吸引的受众群体很大一部分是这些出于满足自身偏爱心理的年轻女性受众。
2.按受众的收视习惯对节目进行调整
国外节目引进也常常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湖南卫视将原版拖沓的环节省去,接地气的剪辑让人眼前一亮。相比韩国原版,中国版编排的成分更大一些。节奏紧凑,更加适合国人的收视习惯。
节目由于在前期宣传方面比较薄弱,关注度并不够。所以在播出之前,原定播出时间是周日的晚上十点。节目剪辑出来后,效果出色,于是湖南卫视在9月中旬决定把这档节目放到周五晚上十点播出,接《快乐男声》的档期。
2013年10月11日晚播出第一期后,节目收视率非常突出,这引起了电视台的注意。据有关人士透露,湖南卫视一度打算把这档节目调整到黄金档期,与该台的王牌节目《天天向上》播出时间调换,迎合更多观众的观看时间。
绝佳的档期。相对于电影来说,电视节目较少强调档期这一概念。但是2013年的电视节目竞争又实在是太过火热。尤其是歌唱类的真人秀节目,从《我是歌手》,到《中国好声音》。在一幕幕歌唱大戏渐渐息声之后,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横空出世,仿佛清风拂面,让人眼前一亮。星二代的“小萌娃”不仅打败了身为大明星的父亲,而且其展现的萌化和亲情力量,直抵人心,融化了人内心最柔弱处,产生了亲子情感和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正能量。
首映礼。节目开播前半个月就开始在频道多个时段播放预告片、为节目开播举行盛大的首映式,并邀请了节目嘉宾和40对年轻父子/女共同参加节目首映式等,用心理学中强化记忆的方式使该节目未播先火,成功引起了广大受众的兴趣。
借助微博平台推广。湖南卫视还利用网络新媒体与观众进行互动,运用网络投票、微博互动等多种方式,将该节目在网上的知名度也一并打开。特别是在对微博的利用上,湖南卫视更是做到了极致。早在9月6日《爸爸去哪儿》就有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在这个拥有极多受众的平台上,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官方微博将节目信息扩散,并通过与明星嘉宾互动使节目知名度不断扩大。此外,这些明星们也自己发布微博对该节目进行大力的宣传。粉丝们在微博上与偶像进行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受到了自我主导节目发展的精神。据统计,该节仅播出两期时,已经在微博上引起了疯狂热议,位居微博话题讨论榜首。
在电视节目受众研究领域,需要认识到受众在整个研究的主体地位。受众收视行为其实就是一种选择行为,选择看与不看一档节目、一个频道的行为。《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的爆红,正是抓住了目标受众的心理特征进行精准谋划的成功。
如今,原创性综艺节目在中国荧屏上越来越少见了,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引进版权的外国综艺节目在中国电视呈现出的一派繁荣的景象。无疑,学习国外综艺节目成熟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各大卫视引进的这些节目本身已经具有了成熟的模式。卫视通过版权购买,获得节目模板,引进节目的形态也就基本形成。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拿来主义”有可能会让我国的电视人产生“惰性”。电视台都靠扎堆引进国外节目来保障收视率的短视做法,会给坚持自主原创的节目造成压力,让中国电视界失去原创的土壤。因此当下电视界应着意思考版权引进综艺节目的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以维持自主节目的原创空间,促进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自身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