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早
由于网络以及手机的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这类新型的传媒方式。无论是日常的聊天交友还是工作中的会谈交流,全都要依仗网络或手机媒体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但是,在新媒体逐渐融入生活的时候,人们因为新媒体产生的依赖性以及信息交流的局限性问题也随之出现。
我们现在常说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渠道而兴起的一类新的媒体命名。新媒体的主要传播方式基本都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新媒体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比如说现在最为常见的各类即时聊天工具、微博、论坛、门户网站、手机报和手机电视等传媒方式都可以看作是新媒体的一类。
新媒体在当今社会得到广泛普及,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也正是这些新媒体所具有的特点,使其成为现今最为流行的传媒方式,并后来居上,直接在使用人数上超过了传统的所有媒体。
(一)信息传播的速度比传统媒体更快
信息传播速度上的优势,是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不管是即时聊天工具还是微博,都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完成信息的交流,整个过程通常不超过数秒,能够真正实现千里之外双方或者多方的信息互换,这是传统媒体不能具备的。2003年2月1日10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坠毁,新浪网在22时19分最先播报这一新闻。直到23时50分,电视才播了飞机坠毁的新闻,比新浪网晚了一个多小时。
(二)信息涵盖量比传统媒体更加广泛
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媒体可以被称作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海洋”,在其中几乎能够找到地球上发生的任何大事,以及各地的众多奇闻异事。而传统的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则大多需要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然后再传播出来,在信息量上比网络新媒体少了许多,甚至很多新媒体中的内容在传统媒体中根本就搜寻不到。
(三)新媒体中普通民众的参与性更强
传统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几乎都只是单方面的传播,没有或者很少有普通民众对信息的评价以及自身的看法。而新媒体则在这方面有独到的优势,特别是一些新闻网站上发表的新闻,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在新闻中发表自己的言论,充分表现了言论的自由。2007年轰动一时的“周正龙伪造华南虎照片事件”,就是网友“党指挥枪”在天涯发布帖子《陕西华南虎又是假新闻?》,这篇帖子被众多传统媒体转载,继而引发公众关注,最终演变成一个引起国际媒体关注、全国无数网民持续追问的“丑闻”。
这几点优势加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能够迅速地占据主导地位了。
虽然说新媒体在人群中迅速普及,达到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程度,但其优势却并不能遮掩住新媒体目前存在的弊端。特别是近年来的“网络病症”、“手机病症”的逐一出现,新媒体所存在的弊端更是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讨论。目前新媒体的诸多弊端中对人造成的最根本、影响最深远的主要是其对人的奴役以及对人产生的信息隔绝两个方面。
(一)新媒体对人的奴役
其实,近年来经常听到的所谓“网络病”、“手机病”就是被新媒体奴役的一种表现。新媒体具有的种种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恰恰对人们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以往人们都将目光专注于新媒体的便捷与自由上面,忽视了其中存在的隐患。
1.新媒体对人们信息获取渠道的影响
在网络新媒体流行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总体来说是非常多元化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生活习惯来选择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任意传媒方式。但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很多人开始选择网络上的各种传媒方式,将获取信息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互联网络上,对传统的电视及广播等传媒几乎不闻不问。这种情况一方面会使得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极为单一,另一方面也对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产业造成了非常不利的打击,严重打乱行业发展平衡。
2.新媒体对人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中,涵盖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这也造成了网络信息的杂乱无章,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信息都能够在网络上获取。人们受到这种过于多元化的网络信息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思维误区,因为网络上所传播出来的信息有很多只是代表发表人的个人意见,极有可能言语偏激,这就误导了普通民众也带着偏激的思想去看待很多时事。
3.新媒体使人们生活模式变得单一
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新媒体世界是纷繁多彩的,非常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人们往往会将身心专注于聊天工具、微博、论坛等上面,而使得自己的生活非常单调,几乎围绕于这几类传媒方式而生活,也就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网虫”。据调查,我国大部分网民的每日上网时间都在2小时以上,让本来就少的空闲时间变得更加所剩无几。
4.新媒体僵化人们的思想
伴随着新媒体的流行,信息的快餐化在人群之中越来越严重。人们渐渐地越来越习惯于直接从网络中获取直接明了的信息,而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几乎并不需要经过大脑的考虑,大脑对于外界事物的思考频率逐渐降低,思想慢慢地变得固化,使得人的思想犹如冰冻失去活力一般僵硬。
(二)新媒体对人的信息隔绝
众所周知,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涵盖面广的特点。但这种传媒方式的过于流行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信息隔绝,一部分并没有经过新媒体模式的信息群体就会与新媒体的使用人群产生信息交流上的隔阂,随着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信息交流上的隔阂也就会越来越严重。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信息隔绝
即使新媒体在信息的储量上面远远超过传统媒体,但仍然有一些信息是新媒体涵盖不到的。比如说一些较为珍惜的古籍、专业性较强的报刊、杂志,新媒体就不能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得到相应的信息。而对于这类信息的获取,如果不通过书籍或者报刊的专栏的话,则很难达到目的。这就造成了新媒体信息虽然涵盖面广,但专业信息传播存在信息隔绝的现象。
另外,在信息的交流方面,新媒体也存在着很严重的信息隔绝现象。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网络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普及,这就产生了这些地区的人与新媒体的依赖者在信息沟通上的不畅,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
2.新媒体内各项专栏的信息隔绝
新媒体所包含的传媒种类可以细分为许多种,比如即时通信、时事新闻、文化娱乐等,都可以算作是新媒体的应用范畴。而人们在使用新媒体的时候,所关注的往往是不尽相同的,各类的新媒体传媒方式之间形成了各自的使用人群,都依靠其喜欢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而与运用其他新媒体传媒方式的人群产生了信息上的隔绝。比如说现在十分流行的微信的使用,我国已经有数亿人将微信作为一种常用的通信工具,但仍然有更大部分的人并没有使用微信,这两个群体之间在信息交流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隔绝。
3.新媒体影响下的“隔离反应”
这里所说的“隔离反应”,并不是指将人们划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进行隔离,而是指生活方式以及思想与大众的隔离。在新媒体的使用群体中,特别是患有“网络依赖症”与“手机依赖症”的人非常容易出现与大众的隔离现象。这类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其身心几乎已经处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和大众群体在思想上以及语言上都不能很好地交流,形成了非常彻底的“信息隔绝”。
新媒体目前所存在的这类弊端,无疑对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了影响。要解决这类问题,则需要从多方面的角度考虑,在不影响新媒体行业发展的前提下,让人们能够正常地使用这种传媒方式。
(一)提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联程度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比如说现在常见的电视台官方网站、电子期刊、手机报等就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联系的主要表现。而要解决新媒体的弊端,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将众媒体渠道作“一体化”处理,实现报刊、电视、网络的一条龙信息产业链,尽量做到网络信息与其他媒体信息的协调一致。
(二)加强新媒体信息的筛选
新媒体中所存在的信息最大特征就是繁多,既有涵盖面广的优点,也有鱼龙混杂、难辨优劣的缺点。相关部门在对网络中各类信息进行排查的时候,就可以采取措施,删除质量低下、内容低俗的信息内容,使得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更加的干净和谐。
(三)引导人们科学的生活方式
现在许多人受到新媒体的便捷与多彩的影响,对这种传媒方式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对此,可以同样利用新媒体,在网站、微博或者论坛上倡导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增加与现实中其他人的沟通时间,将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合理分配,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这一举措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地制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引导对网络依赖性较大的人群慢慢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
(四)丰富现实生活色彩
很多人沉浸于网络的虚拟化信息交流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现实生活太过于单调乏味,缺乏应有的精彩。针对这种情况,当地宣传部门可以加大举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力度,或者发起全民参与性的精彩活动,把人们的注意力拉回到现实中。比如说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在一些节日的时候举行灯会、庙会、全民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这对沉迷于网络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时至今日,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享受着新媒体带来的各种信息上的便利,我们快节奏的生活也因为新媒体而增添了更多的活力。然而,我们在使用新媒体的时候,需要谨记的是,不能被纷繁多姿的虚拟世界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我们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仍然属于现实。合理使用新媒体,才能让整个传媒行业以及自己获得提升。
1.陈鹏:《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2.马妍妍:《媒介怀疑论信息时代媒介与受众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
3.徐尚青、顾雨霏:《移动新媒体对当代人格心理的负面影响》[J],《当代传播》,2013(4):42-45。
4.杜刚、张鹏:《新媒体对中国消费文化传播的影响》[J],《金田 (励志 )》,2012(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