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需求调查——以部分沿海高校为例

2014-04-18 02:12李晓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3期
关键词:馆员比例专家

●刘 磊,王 贤 ,李晓红

(1.南京农业大学 信息管理系,南京 210095;2.东南大学 图书馆,南京 210096;3.清华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0084)

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是指在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员借鉴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采取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方式,通过引导、激励措施,组织用户生产、提供符合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目标的数字资源,经审核后纳入图书馆数字资源体系的活动和过程。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实践。同时,在理论层面上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进行了研究。[1-6]然而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对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进行深入分析的论著并不多见。

社会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的生产、传播、评选、组织利用等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双向动态的信息交流渗透到整个信息活动中。社会网络环境在改变用户行为方式的基础上,也影响着用户需求的内容范围和表现形式,使用户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研究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基于此,本文以问卷方式,对高校图书馆用户、专家和图书馆员展开调查,了解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认知、需求和期望,以期为开展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实践提供借鉴。

1 问卷设计和调查对象

1.1 问卷设计

问卷以选项式调查为主,并辅以开放式提问。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户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学校、学历、学科类型和身份调查;第二部分是“用户对社会网络技术的了解和使用”;第三部分是“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需求与期望”,这是调查的重点,主要了解被调查者对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需求和应用情况。

1.2 调查对象

研究选取了北京、南京、上海、厦门等地的985高校、211高校和一般本科共16所高校进行调查。[7]985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211高校有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福州大学;一般院校有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和厦门理工学院。调查对象中用户主要为在校学生和教师,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也有部分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专家学者多为图书馆学领域著名学者或图书馆馆长、副馆长(含武汉、重庆学者)。为了对比分析图书馆用户、馆员以及专家对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认知、需求、应用等情况,笔者对以上三类调查对象设计了三套内容基本相同的问卷。

(1)样本数量。调查共发放问卷1312份,其中用户问卷1030份、专家问卷45份、馆员问卷237份,有效数量分别为945份、35份、222份,有效率分别为91.7%、77.8%、93.7%。

(2)用户问卷样本。调查显示,用户的性别各占50%左右。本科生占样本总数的48.9%;硕士生占样本总数的27.3%;博士生占样本总数的12.3%;教师、科研人员合计约占10%;行政人员占样本总数的1.8%。用户学科分布较为广泛,涵盖了人文、外语、经济、管理、信息、理学、工学、农学等诸多学科。其中,工学类比例最高,占样本总数的30.3%,外语类数量最少,占3.1%。因此,可以认为用户样本分布比较合理、均衡。

(3)馆员问卷样本。馆员的性别基本各半。年龄分布中,40岁以下馆员数量占样本总数的69.3%。从职称来看,馆员、助理馆员占样本总量的74.2%,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的比例分别为1.8%、15.1%,其他人员的比例为10.7%。馆员的部门涵盖了图书馆办公室、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参考咨询部等,从职务来看,部主任的比例为16%,普通馆员的比例为84%。

(4)专家问卷样本。专家95%为正高职称。有博士学历的专家比例为50%,硕士和本科学历分别为34.4%、15.6%;学科类型中,75%的专家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或计算机科学领域,其余为管理学和人文社科类,与本文研究的领域相关或一致。

调查时间为2012年6~8月。

2 调查数据分析

2.1 对图书馆的认知

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活动开展涉及人们对图书馆的认知问题。高校图书馆正在由以往的借还书和自习场所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资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转变。用户、专家和馆员是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呢?从表1的调查数据来看并不乐观。八成以上用户仍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借还书和自习场所,只有四到六成的用户认为图书馆是数字资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专家和馆员的认知好于用户,但仍有部分人持不同看法。

表1 对图书馆的认知

2.2 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必要性

社会网络环境下是否有必要开展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活动?调查显示,90.69%的用户、95.05%的专家、88.57%的馆员认为有必要开展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活动。近九成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开展这一活动,说明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具有良好的用户基础。为了解少数反对者所持的原因所在,笔者开展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赞同开展用户参与资源生产原因

2.3 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意愿

对用户是否愿意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提问发现,六成以上用户、专家、馆员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三者之间的比例还是存在差异的(见表 3)。

表3 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愿望

2.4 对各类社会网络技术使用的比例

社会网络技术是对社会软件和社交网站的总称。对社会软件和社交网站的了解和使用是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基础。调查显示,用户使用比例最高的为SNS,依次为微博、维基和博客。专家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博客,使用微博、SNS和维基的比例也接近六成或超过五成。馆员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微博,博客、维基、SNS的使用比例均在45%左右。这与上次我们调查的数据基本一致。本次调查未涉及的有IM即时通信工具(如QQ、MSN等),但根据以往调查,IM的使用率都是名列前茅的(见表4)。

表4 对社会网络技术的使用比例

2.5 使用社会网络技术的种类、频率和发布数字资源的类型

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主要方式为UGC,即通过使用社会网络技术发布、贡献资源。调查显示,用户中使用社会网络技术的人数较多,所占比例大于专家和馆员,使用2~3种社会网络技术的用户比例也大于专家和馆员;专家使用4种以上社会网络技术的的比例大于用户和馆员。用户使用社会网络技术的频率总体上比较频繁,每天使用多次的比例达到55.0%;专家中每天使用多次社会网络技术的比例为32.3%,9.7%的人基本不用;馆员中有33.6%的人每天使用多次。在利用社会网络技术生产数字资源时,18.5%的用户、30.7%的专家、21.3%的馆员选择大部分资源的内容是自己创作的(见表5)。因此,在组织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时,应该着重发掘创作内容较多的使用者。

表5 使用社会网络技术的种类、频率和发布资源类型

2.6 用户对社会网络技术功能的使用与期望

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的应用与需求可以通过用户对社会网络技术的使用功能及用户期望的功能反映出来。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见表6、表7)

表6 用户对社会网络技术的使用功能

统计显示,排在用户使用功能前两位的是下载分享和发表日志评论,分别达到八成以上或接近八成,平均每个用户在用功能为3.13个;专家中使用最多的功能为发表日志评论,比例超过七成,其次为上传文档、下载分享功能,平均每个专家在用功能为2.52个。馆员使用主要功能中,排在前面的是下载分享和发表日志评论,两者为八成左右,其次为上传文档和上传图片,平均每个馆员在用功能为3.96个。

表7 用户对社会网络技术的期望功能

通过对用户期待功能的分析可知,用户对数字资源生产功能的期待程度非常高,平均每位用户选择了6.20个功能项,每位专家选择了5.88个功能项,每位馆员选择6.71个功能项。其中,上传文档最受青睐,用户和专家调查中,所占比例均是最高的,馆员调查中的排名也在第二位。上传图片的选择比例也相对较高。由此可见,文字依然是网络环境下用户交流的主要形式,图文并茂无疑将更具吸引力。

在不区分用户问卷、专家问卷、馆员问卷的情况下,将所有问卷功能的在用比例与期望比例制作散点图,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使用功能与期望功能百分比散点

从图1可以看出,下载分享和发表日志评论在用户在用功能与期望功能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因此,对于用户参与的数字资源生产平台来说,这两项功能是必要的,且需要长期维持。上传文档与上传图片的在用功能比例不是很高,但期望功能比例非常高,故用户参与的数字资源生产平台需要强化这两项功能。上传音频、上传视频在用比例不高,但期望比例较高,因此属于需要加强的功能。小组讨论功能在用比例和期望比例均不高,可以考虑取消这项功能。

2.7 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的动机分析

本文将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动机归纳为内在需求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内在需求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内在需求方面,信息传播与分享的需求是最主要的,用户、专家、馆员的选择比例均为最高;寻求更多数字资源回报的需求处于用户需求的第二位;在自我呈现与满足和社会交往的需求方面,用户、专家、馆员三者的选择有所不同,用户的自我呈现与满足的需求处于第三位,最后一位是社会交往需求;馆员和专家则将社会交往的需求放在第三位,将自我呈现与满足的需求放在最后。

图2 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的内在需求

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外在因素的调查情况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外在因素中,更多被调查者倾向于利用信息的便捷,其次为在信息交流与分享过程中找到认同感,再次为精神奖励方面,选择物质奖励的比例在用户、专家和馆员均是最少的。

2.8 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的角色分析

把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的角色分为领袖、响应者、共享学习者、自我抒发者、浏览者五种不同类型。用户中选择共享学习者人数最多,所占比例为63.5%,其次为浏览者,比例为14.5%,选择响应者的比例为14.1%,愿意在用户参与的数字资源生产中做领袖角色的比例仅为5.8%。为检验不同学历身份的用户在选择角色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笔者依据用户学历身份数据与用户角色数据建立6*5联列表(见表8),进行交叉表分析。

图3 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外在因素

表8 用户学历与用户角色交叉制表

从表8可以看出,5.2%的本科学历用户愿意在用户参与的数字资源生产平台中成为贡献数字资源的领袖(或核心人物),9.1%的硕士愿意成为领袖,在博士生中这一比例为11.3%,教师和科研人员中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4.6%、9.7%,而行政人员中没有人愿意成为领袖。在其他角色的选择上,不同学历身份的用户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因此,图书馆在组织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时,应该根据用户的不同学历和身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9 用户愿意参与数字资源生产的学科、资源类型

对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的学科类型进行调查,数据显示用户、专家、馆员选择比例较高的均为自己感兴趣的资源、自己学科领域的资源,选择比例最低的是新闻时事类资源。因此,图书馆在开展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时,可以从用户感兴趣的资源生产入手,鼓励用户生产与自己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资源。

表9 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的学科类型

在用户乐于生产的资源类型中,文档所占个案比例为92.57%,图片比例为71.46%,这两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音频资源(21.58%)和视频资源(24.88%)。馆员调查和专家调查的数据也有同样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文档资源与图片资源生产的便捷性,音频资源和视频资源虽然在传递学术信息方面包含更大的信息量,但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上传也多受网络带宽的限制,因此可操作性不强。

表10 用户乐于参与数字资源生产的资源类型

2.1 0 数字资源生产平台认证方式分析

对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是否需要安全的认证方式的调查表明:大多数用户认为参与数字资源生产需要方便安全的认证方式,专家和馆员亦持相同观点(见表11)。在确定用户参与的数字资源需要安全认证方式的基础上,笔者又对需要何种认证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受多数用户欢迎的方式为E-mail认证,占56.15%,其次为个人信息门户,比例为49.59%。因此,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认证方式,对于已经建立个人信息门户的学校可选择个人信息门户认证,尚未建立的学校可以选择E-mail认证或短信认证。

表11 是否需要安全的认证方式

2.1 1 对系统要素重要性及协同关系的认知

在对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系统内部的要素及协同方式进行分析时,笔者提出系统六要素,即用户、馆员、技术、数字资源、管理和环境,并对哪些为关键要素进行了调查。其中用户和馆员选择数字资源要素的比例最高,专家选择用户要素的比例最高。同时,技术和管理要素也被多数调查对象认可,用户、专家、馆员在这两项要素的选择上差异不大(见图4)。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共同协调发展的。对用户与其他系统要素之间协同配合的重要性的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用户选择用户与数字资源之间的协同配合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用户与管理的协同配合。较多的馆员赞同用户观点,同时认为用户和馆员的配合也很重要。

图4 对系统要素重要性的选择

图5 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

2.1 2 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面临的难点

在用户看来,数字资源生产系统建设的难点主要在于用户生产的资源质量的控制、建设系统的资金问题、开发系统的技术支持三个方面;专家认为难点主要在于数字资源质量的控制、用户推广和系统管理;馆员认为数字资源质量控制为建设难点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用户推广,再次是后期维护。

表12 建设难点统计

3 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活动,根据问卷调研数据及相关研究和实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3.1 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核心用户作用

对问卷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具有可行性。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尽管九成以上用户认为有必要开展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活动,六成以上用户也愿意参与此活动。但真正愿意成为参与活动领军人物(领袖)的用户却数量很少,如本科生中为5.2%、硕士生中为9.1%、博士生中为11.3%、教师为14.6%。在专家中,也仅有19.4%愿意成为领袖。这正好印证了美国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作者Mark Suster的观点,在以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网站上,1%的人是专家用户(他们为网站贡献了最多的优质内容),9%的人是偶尔贡献者,90%的人潜水(这些用户永远不会贡献任何内容,他们是为了摄取内容)。

针对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参与核心用户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一点也在我们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2012年5月至10月,以南京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为契机,课题组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和校宣传部,建立具有SNS性质的专门网站,面向全校师生组织开展反映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历程的“南农记忆”图片征集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对核心用户的问题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只是通过校庆网站、社交网站、海报和传单等方式进行广泛地宣传,但效果不佳,征集到的图片不多。后来我们从Mark Suster的观点以及问卷调查的数据得到启示,主要针对核心用户(如学校资深或有影响的摄影爱好者和教师中历史图片珍藏者)开展工作(如通过师生关系、好友关系、社团组织等进行个别访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仅排名前十的图片贡献者就提供了1194张入选图片(超过入选图片的50%),且有不少图片为珍品。

3.2 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科研型数字资源生产

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来看,面向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型数字资源应该是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重点。但从用户、专家和馆员调查数据来看,除了专家中主张按所在学科生产数字资源的人数比例最高以外,主张按用户兴趣热点开展数字资源生产的用户和馆员的比例,均高于主张按学科专业开展数字资源生产的比例。从目前国内已经开展的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来看,前者的效果也好于后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目前网上多数用户使用社会软件和社交网站的目的是为了娱乐消遣,只有少数用户用于教学或学术研究,从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二是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网上个人作品的著作权难以得到很好的保护,网上的成果也难以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为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向学科专业资源生产发展,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方式。即在活动初期,从用户感兴趣的某个热点数字资源生产着手开展活动,待有了一定人气,积累到一定的用户群体后,再结合馆藏特色,逐步向教学科研资源生产发展。出于这一考虑,课题组利用南京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活动,首先选择能够引起较多师生兴趣和共鸣的“南农记忆”图片征集活动,开展用户参与的图书馆图片数字资源生产活动。到校庆前,注册用户达到1748人,上传图片用户数量达115人,经评选最终入选数据库的图片2186张,成效较为显著。下一步我们将组织用户参与图书馆教学科研资源的生产。

另外,从用户对社会网络技术的期望功能可以看出。用户不仅希望能生产、上传文本数字资源,而且希望生产、上传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媒体的数字资源。因此,在开展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时,图书馆应注意上传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并提供相应的数字资源生产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

3.3 借鉴UGC模式,采取多元化的用户激励机制

近年来,国内图书馆开始采用多种方式邀请用户参与到其馆藏资源建设中来。但总的来看,用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的深度和效果也都有待改善。借鉴UGC的运营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参与激励机制,对于图书馆激励用户参与其资源生产,具有参考价值。目前UGC网站采取的激励机制主要有:(1)物质与金钱激励。采用该方式能在短期内迅速汇聚人气,但公益性的图书馆不宜作为主要方式。(2)积分与等级提升激励。这是以虚拟积分与用户等级为杠杆激励用户参与的方式。对于注册用户效果较好。(3)资源—积分—资源激励。这种以贡献资源换取积分,并能获得更多资源的方式是UGC普遍采用的激励方式。(4)用户排名激励。是一种从用户参与心理层面激励的典型方式,激励效果较为突出。[8]

从图2和图3来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的动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内在需求按选项高低有信息传播与分享、数字资源回报、自我呈现与满足、社会交往需求,外在因素有利用信息的便捷、找到认同感、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借鉴UGC的激励方式,在了解用户需求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在“南农记忆”图片征集活动中,采取了以信息传播与分享及资源回报为主的多元化的用户激励机制,即首先对注册用户不论是否贡献图片,都可以下载、分享、评价图片;其次是在用户贡献的图片中选出1000~3000件入围图片,并给予用户证书和纪念品1份。入围图片达到或超过5件者颁发突出贡献者证书,校图书馆给予书刊借阅优惠条件,并按每件入围图片1元的金额奖励相应的上网费(或同等价值礼品)。最后将入围作品中点击率最高的前10张图片放在“南农记忆”网站展示,并在入围图片中由用户和专家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现金奖励。

3.4 更新理念,促进系统要素协调发展

用户对图书馆的良好认知有利于开展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活动。从表1可见,用户(包括部分馆员和专家)对图书馆的认知亟需得到转变。从图4、图5也可以看出,用户对馆员的作用和信任度需要提高。这一方面要求图书馆更加主动地宣传网络时代图书馆的职能,馆员则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在工作中要有所作为,真正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资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的良好形象。

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是用户在一定的环境下,利用社会网络技术,通过与馆员的互动,在馆员的指导和管理下生产出有用的数字资源的复杂系统。据此,笔者提出该系统由用户、馆员、技术、数字资源、管理、环境等要素构成。调查表明,用户、馆员和专家对笔者提出的多数要素均持肯定态度,其中对用户、技术、数字资源、管理四要素的支持率在五成以上或接近五成。笔者认为,把握并处理好这六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搞好用户参与的数字资源生产的关键。在系统要素中,用户处于核心位置,没有用户参与,就没有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系统。但用户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要素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从用户与数字资源的关系来看,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学科背景、学历身份来规划和指导其生产数字资源。从用户和技术的关系来看,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易于操作的技术平台,加强用于数字资源生产的社会网络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从用户和管理的关系来看,图书馆要根据用户需求,通过制度设计,形成多元化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从用户和馆员的关系来看,馆员应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与用户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鼓励用户参与,规范用户行为,并根据用户反馈,完善系统功能和规章制度。而良好组织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有利于系统的健康发展。

对于用户参与数字资源生产可能面临的难点问题,如用户生产的资源质量控制、建设系统的资金、技术支持、后期维护等,图书馆也应未雨绸缪,在活动开展之前尽量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或提前制定对策,以保证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活动顺利地开展。

[1]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2012-12-20].[EB/OL].http://www.library.cornell.edu/resrch/libguides.

[2] 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2012-12-20]. [EB/OL].http://blog.lib.umn.edu/uthink/.

[3] Milson R,Krowne A.Adapting CBPPPlatformfor Instructional Use[C/OL].Proceedingof the Symposium on Free Cultureand the Digital Library(Emory Universty,2005).http://arxiv.org/abs/cs.DL/0507028.

[4] Fusheng Jin.Auserreputationmodelfor DLDElearning 2.0 community[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8,(5):61-70.

[5]李书宁.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1(12):21-25.

[6]刘磊,等.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述评[J].图书馆,2012(6):77-83.

[7]刘磊,等.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需求调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94-100.

[8]黄敏,都平平.Lib2.0用户参与激励机制初探[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2):60-65

猜你喜欢
馆员比例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人体比例知多少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请叫我专家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专家面对面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