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科研资金和项目管理出台新办法

2014-04-18 04:47:18本刊综合整理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科研人员指南

文|本刊综合整理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不断改进,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存在项目安排分散重复、管理不够科学透明、资金使用效益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为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以下简称“《意见》”),为未来一个时期改进加强中央财政民口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提供了纲领性文件。

《意见》共8部分、29条,针对当前反映强烈、亟需解决的有关问题,提出要坚持激励导向,把发挥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尊重科研活动规律,体现科研人员价值,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意见》对当前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出坚持简政放权,把更多的管理权赋予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发挥各类主体参与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积极性。《意见》还强调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强化指导服务,通过科研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信息公开等手段,建立制度化的“奖优罚劣”激励导向。

强化统筹协调解决科技资源重复分散问题

当前,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存在条块分割,统筹协调不够,管理信息难以共享,计划和项目安排存在分散、重复、交叉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意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要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发挥会商与沟通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统筹协调与决策机制;二是明确了新设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考核指标以及实施的具体期限,建立滚动支持和终止机制;三是明确提出健全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按照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整合现行各类科技计划;四是建设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在2015年实现中央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为宏观统筹和项目查重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政策导向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

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其组织管理方式必须与其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意见》规定,要建立项目分类管理的组织实施机制,并在相应的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中予以落实。

对于重大项目,要设定明确的、可考核的项目目标和关键节点目标,通过定向择优方式遴选优势单位承担项目。对于基础前沿项目,要突出创新导向,聚焦原始创新,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的作用,尊重科学研究规律,简化项目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考核评价,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对优秀人才和团队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紧密结合,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着力提升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对于公益性项目,重点是提高项目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项目成果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引导和激励企业牵头科研项目

《意见》指出,市场导向类项目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主要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政府的重点是发挥好引导激励作用,通过制定普惠性激励政策、营造公平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对于政府支持企业开展的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对于政府引导企业开展的科研项目,应当主要由企业提出需求和组织研发,并进行先期投入,政府要更多地采用“后补助”和间接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这是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的重大变化。

科研项目管理进行全过程、系统化改革

针对项目指南编制时间偏短、参与指南编写的专家范围和技术专业领域相对有限的问题,《意见》明确要求,不同类别的项目应分类编制指南,要扩大指南的征求意见范围。

针对项目指南发布时间不固定,导致科研人员错过申报时间等问题,《意见》提出每年要固定指南发布时间,自指南发布日期到项目受理截止日期,原则上不少于50天;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扩大指南知晓范围,保证科研人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准备。

针对当前存在的立项不够公开、透明的问题,《意见》规定,项目主管部门要规范立项要求,明示审批流程,提高公开透明度;全面实行网络和视频评审,减少会议答辩评审,实现立项过程的“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同时要向申报单位及时反馈评审结果和意见,提高科研人员的满意度。

针对立项程序复杂、周期长的问题,《意见》明确要简化立项流程,从受理项目申请到反馈立项结果原则上不超过120个工作日。进一步强调对项目申报材料的审查,重点是项目申请者及其合作方的资质、科研能力等,并加强项目的查重。《意见》还对管理部门自身的立项管理工作提出规范要求,要完善公平竞争的项目遴选机制,通过公开择优、定向择优等方式确定项目承担者,健全立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意见》提出将针对不同项目开展巡视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对重大项目加强过程管理和服务,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对一般项目,减少项目执行中的检查评价,为科研人员营造宽松的环境。

针对当前验收质量不高、验收走过场的情况,《意见》规定要根据项目特点,采取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估、用户测试等方式,严把验收质量关。

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措施

目前,我国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预算管理过细过严、结余经费政策有待改进,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是规范项目预算编制和评估评审工作。管理部门要简化项目预算编制要求,完善相关预算表格,改进编制方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在预算评估评审方面,不得简单按比例核减预算。值得注意的是,《意见》首次明确对非定额补助项目,在项目指南中不再预先设定预算控制额度。这种按照项目实际情况提出资金需求的管理方式,是项目预算管理理念的重大变化,也是尊重科研规律和特点的具体体现。

二是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实行资金预拨机制,在部门预算批复前,建立科技计划经费年初预拨制度,以满足科研单位年初经费需求。同时,对于目标明确的重大项目,实施节点拨款。节点任务完成后才能拨付后续资金,这样做有利于减少资金沉淀,提高使用效益。

三是规范直接费用支出管理,进一步科学界定与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支出范围,使各类计划(专项、基金等)的支出科目和相关标准原则上保持一致,以减轻科研人员的学习成本。同时,进一步下放预算调整权限,以解决项目预算管理过细过严的问题。《意见》赋予了项目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允许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三项支出之间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四是完善间接费用(管理费用)的管理,对于实行间接费用管理的项目,间接费用直接下达到承担单位,规定制定绩效考核和发放办法,以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真正发挥绩效支出的作用。

五是改进项目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方式,将结余经费的安排与项目验收和信用评价相挂钩。

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监管

《意见》在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监管方面,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作用,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行为,明确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的五项明令禁止行为。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规定了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取消项目承担者一定期限内申报资格等五项处罚措施,涉及违法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并向社会公开。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科研人员指南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指南数读
电视指南(2016年12期)2017-02-05 15:08:06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55:48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西藏科技(2015年12期)2015-09-26 12: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