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颖 永学林 云南省元谋县县委政研室
元谋县在抓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推行管理节水措施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建立了运用水权、水价、制度等促进和推动节水的管理机制。
元谋作为楚雄州乃至全省较为干旱且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扎实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已成为解决元谋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问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随着全球工业化步伐加快,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明显增强,全球气温逐步上升,降水量逐年减少已呈常态之势。而元谋作为楚雄州乃至全省较为干旱且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扎实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已成为解决元谋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问题。为此,县委政研室对如何推进高效节水农业进行了调研。
元谋县位于楚雄州北部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区,全县国土面积2021.69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21.5℃,全年无霜。年均降雨量642毫米,年均蒸发量3082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4.8倍,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县域内水资源分布现状。根据县水资源综合调查资料显示,全县境内年平均降水总量为15.22亿m3,河流年均径流总量为2.67亿m3,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300万m3。截至2012年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蓄、引、提水利工程1759件,总库容12815万m3,其中: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7647万m3;小㈠型水库7座,总库容1607万m3;小㈡型水库58座,总库容1516万m3;小坝塘1585个,总库容1398万m3;0.3m3/秒以上引水渠34条;30千瓦以上提水工程70件。全县库塘总蓄水量约1.3亿m3,加上县境外大海波、麻栗树两座中型水库供水及泵站提水,全县总蓄、引、提水量可达1.78亿m3,除去蒸发量,年平均可用水量为1.3亿m3。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问题同时存在,加之境内水源工程少,土地轮作频繁,致使元谋灌区供水压力增大,中等干旱年份供水保证率仅为58%。经分析测算,元谋40多万亩耕地年需水量为2.5亿m3,县境内降雨、河流沟渠、水利工程蓄水等供给量仅为1.3亿m3,工程性缺水达1.2亿m3。全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249m3,仅占楚雄州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2,全省的1/5。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元谋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
县域内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一是建设渠道情况。元谋大型灌区从2001~2012年批复建设12期工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共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干渠8条142.06公里。
二是建设水窖和蓄水情况。目前,全县共建成蓄水容积为25m3的水窖5159口,其中:烟田灌溉水窖2731口,“爱心水窖”2428口,增加蓄水12.9万m3,解决2055人的饮水困难,改善9558亩烟田灌溉用水。
三是高效节水试点县建设情况。按照《云南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元谋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元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涉及7个乡(镇)、17个村委会、153个自然村,规划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4万亩,其中:低压管道灌溉面积2.845万亩,滴灌面积3.194万亩。项目分为13个片区,工程计划分三年实施,专项工程概算投资10469.85万元,计划整合其它部门资金1672.23万元。
四是建设机井和取水情况。根据县国土及水务部门2010~2012年数据显示,全县共打机井37眼,取水238.6万m3。全县地下水取水井共有1.3509万眼,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320眼,规模以下机电井2453眼,人力井1.0735万眼。
五是中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水库情况。坛罐窑水库计划总投资17803.4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267.44万元,已完成投资3011.7万元。目前,进库公路、房屋建筑已完工,导流泄洪输水隧洞已贯通,水库工程拦河坝、溢洪道、龙街河隧洞三个标段正在签订合同。挨小河水库建设计划总投资为14532.36万元,
六是建立用水户协会情况。自组建用水户协会以来,通过建立以水价为主要经济手段的激励机制,以培育水市场为核心、节水为目标,着重在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取得了初步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为推进高效节水农业的开发建设,县委成立了农村高效节水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县农村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的管理,全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先行、项目支撑”的原则,在认真分析县情水情及农业节水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高效节水灌溉2013~2020年规划》、《高效节水灌溉“十二五”实施方案》等一批专项规划,不断完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各乡镇党委、政府把农村高效节水灌溉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制定节水工作目标和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高效节水农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抢抓政策机遇,力争项目实施。元谋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向国家和省申报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和水利项目,相继实施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末级渠系改造等节水项目,使灌区工程完好率和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坚持示范引导、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模式,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水提效为重点,建试点、带农户。相关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对滴灌与大田漫灌进行跟踪测算,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滴灌与大田漫灌相比,滴灌亩均节水、节肥均在40%以上,增收超过30%。
建机制强管理,促建设增效益。在抓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推行管理节水措施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建立了运用水权、水价、制度等促进和推动节水的管理机制。2004年以来,全县组织开展了初始水权分配,初步建立了水权制度框架,实行总量包干、定额配水、超用加价制度。通过开展水权水市场试点后,组织技术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实地调查及测算,经分析研究确定,推行管理节水措施后的农业灌溉定额为900m3/亩,试点区年节水22.92万m3。按此试点推广,全县坝区年节水2289.45万m3,土地复种率提高,试点区每亩可增收400~500元。
因地制宜节水,突出发展实效。在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重点和规模,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选择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坚持常规节水与高效节水相结合,经济手段和工程措施并举,在龙川河两岸推广“渠道输水、水窖蓄水、喷灌节水、地膜保水”的综合节水模式;在半山区推广“机井抽水、管灌节水、地膜保水、植被护水”的生态节水模式;在山区推广“修水窖、搞集流、平梯田、铺地膜”的高效农业节水模式,积极推广以喷、滴、渗、管灌为主的高新节水技术,优化用水结构,增加生态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大扶持力度,力促科学节水。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各个种植企业和公司节水灌溉设备生产、经营、安装服务的扶持力度,种植企业和公司创办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的田间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形成了设备生产、安装、维修、养护一条龙经营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全县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农业部门调查数据显示,通过近10年来对滴灌节水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采用滴灌方式灌溉比普通灌溉可省水40%、省肥23.98%、省农药10.05%、省工10%、增产19.49%、增效31.9%。滴灌技术在全县蔬菜生产上发挥了“四省两增”作用,即:省水、省肥、省农药、省工、增产、增效的作用。
落实节水措施,兼顾多方效益。一是在大力提倡、积极推广效益节水的同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强制性节水措施。二是处理好节水与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的关系。三是处理好节水中、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阶段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核算投入产出比重,对于相对效益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采用常规节水技术,对效益较高的设施农业,如葡萄种植采用先进节水技术。五是在干旱土地比重大的地方,充分利用集雨节灌技术,鼓励群众修建集水窖;在条件相对好的乡村,利用人蓄饮水工程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建涝池、塘坝。六是在大型灌区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权流转、水票流通”的管水方式,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制定《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以核定的土地面积为基准,将水权分解到用水户,为用水户发放水权证,用水户根据各自的分配水量购买水票。通过协会的管理运行,转变了群众的节水观念,提高了节水效益,强化了田间渠系工程的有效管护。
科学调整结构,探索节水技术。在探索节水工作中,一是在有水浇地的村组大力推广具有保水保肥双重功效的地膜覆盖技术,减少水蒸发量和用水量;在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乡(镇),大力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和技术。引导群众进行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达到设施农业节水的目的。三是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灵活的农业水价调整机制;与此同时,把行政管控与水权交易现场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相关制度,形成有效的节水约束与激励机制。
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完善高效节水设施。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和区域化示范区为重点,把中低产田地改造与推进农村高效节水农业工作相结合,在海拔1350米以下、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条件好和土地产出效益高的坝区,以突出高效节水、沟渠路网建设为重点;在海拔1350米以上的山区,以解决水源问题为基础,按照有水配沟、无水建池(坝)、无路修路的思路,夯实农村高效节水基础设施。
农业开发节水资金投入不足。根据水利部需水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m3左右,供需缺口近1000亿m3,将比目前全国缺水量增加一倍以上。估计到2030年缺水额度还将大幅度增加,水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潜在威胁令人担忧。而目前元谋县境内降雨、河流沟渠、水利工程等蓄水供给量仅为1.3亿m3,工程性缺水达1.2亿m3。加之农村一家一户零散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导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复杂多样,给节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工程,一次性投入较大。
农业节水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一是全县灌水收费标准多是以田块面积为依据,有些地方甚至不收费,群众对是否采用节水措施无所谓,节水意识十分淡薄。二是目前普遍重视水利工程节水,对农艺节水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指导高效农田节水发展的宏观规划。三是农村高效节水农业工程建成后,由于水费偏低,高效节水无法体现短期效益,造成农民对高效节水设施的使用积极性不高。而建设部门往往只注重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未能很好地将农业增产措施予以配套、形成综合技术。
元谋全县463078.6亩,土壤共分9个土类,14个亚类,25个土属,51个土种。在9个土类中,自然土壤占总面积的85%,农业土壤占15%。海拔2300~2400米的阳坡为紫色土,冲积土分布在河流两岸,水稻土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带。
节水农业设备产业化建设步伐不快。目前,元谋县节水农业设备、材料生产企业小而分散,多以生产单项设备、产品为主,相当部分企业属作坊式生产,批量少、质量差,价格高。同时,元谋县目前发展节水农业技术多以单项技术为主,设备和产品及材料的生产单一、分散且零乱,即使通过培训,农民也难以正确掌握各种技术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加上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农民购买新设备,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抢抓机遇,争取大型灌区项目建设。汪洋副总理在云南考察灾情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时指示:“云南连续几年发生严重干旱,暴露出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要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
当前,针对元谋干旱缺水常态化的严峻现实,要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牢固树立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乌东德水电站促使流经元谋境内的金沙江水位升高的机遇,争取国家和省、州的支持,作好从金沙江提水解决元谋县1.2亿立方米的工程性缺水这篇大文章,建议及早成立金沙江提水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科学规划、编报、跟踪、立项、推进项目工作。
建立和完善节水机制,强化节水管理。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束缚水利发展的旧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农民民主管理、自我运行、经济自立型灌区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模式,实行用水户自主管理或承包租赁经营,保证公平用水,促进节约用水,推动全县高效节水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改革水价,提高用水效率和水平,逐步建立起以乡镇水利(水保)站为主体,多种服务并存的基层水利服务网络,增强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意识,大力宣传和普及《水法》等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水和水法规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高效节水农业。要抓住国家、省、州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与上级协调,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在现有节水灌溉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农村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的投入。要继续整合水利、扶贫以及世行等资金投入到农村高效节水项目区,确保形成规模,发挥整体带动效益。
加大农业节水宣传培训力度,强化农业节水新技术的推广。节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高效管理,必须注重发挥农民在中低产田地改造和节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按照国家农业开发扶持政策的方向,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强对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坚持多措并举,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步伐。要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综合运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变频恒压供水等多种技术举措,高效用水,有效护水,科学管水,有力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示范区要坚持既抓工程节水又抓农艺节水,既抓常规节水又抓高效节水的节水思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生态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努力探索适应农村发展的农业节水模式。
调整优化布局,发挥节水效益。要按照以供定需、以水定种植结构、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经济布局的原则,构建节水型作物生产布局,统筹考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节水增效,筛选抗旱节水型和水分高效利用型的作物新品种,促进农业粮经结构和品种结构的优化。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温室蔬菜、设施葡萄等以“多采光、少用水、节省地、高效益”为基本特征的设施农业。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积极探索和规范土地流转新机制,搭建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和引导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开展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积极探索土地合作、土地入股等合作形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模式,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连接起来,引导农民向集中连片、区域化、规模化布局的方向发展,实现节水规模效益。要发挥节水工程长久效益,注重加强建后节水工程管理。相关部门要结合县情、乡情加强对在建和已建的水利设施的管理,将节水措施的推广运用,节水设施的建后管护等纳入对乡镇综合绩效考核的范畴,对重建轻管、导致节水设施设备闲置、浪费、遭到破坏、盗窃等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充分发挥工程长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