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婷
摘 要:总结了一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经验。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生的需求;认识不足;课本
对于中职语文课程应该如何定位,如何教学,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集中的观点,那就是充分发掘语文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让这门文化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人际交往、应用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以该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了多种实践,要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学生真正的需求,让学生爱上所选专业
什么是学生真正的需求?笔者每学期的第一堂课,都会就此问题进行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约40%的学生清楚自己的需求,能明确提出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而其余的学生是不了解自己的需要的,换言之,就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来中职不过是混日子而已。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就得帮助他们去挖掘自己真正的需求了。
如何帮助?笔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每个学生入学时,都会被要求选择一门专业,然后才能开始真正地学习,而他们在选专业时,往往带着一点随意性,尤其是自身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孩子,他们并不完全了解这个专业,也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更不会关心这个专业具体的就业前景。有人说,这些问题应该由专业课老师来解答。没错,专业课的老师是可以解答这些问题的,但是学习毕竟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专业课老师的介绍,不一定能很全面地解决学生的疑问,尤其在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上,专业课老师的认识,兴许没有文化课老师来得深刻,因此,笔者认为,想要学生爱上语文,首先要让学生爱上自己选择的专业、产生学习的愿望——这便是语文为专业课服务的开始。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语文老师应多与专业课程的老师进行交流,使自己对各类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全面的了解,细心地找出专业课程中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分析该如何让语文知识为专业课程提供具体服务。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从具体的工作情景、未来就业的选择、自我升值的空间等方面向学生作介绍,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专业的用途,认识到自己在掌握这门技术后,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怎样的改变。
二、在教学中创设尴尬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窘境,也只有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才会真切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再来看看那些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中职学生,他们拿着父母的钱来学校挥霍青春,得过且过,对自己的前途毫不关心,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到时候再说”。那么面对这样一群孩子,作为教育者,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如果让学生也置身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中,他们是否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呢?是否会意识到自己该在哪些方面加以锻
炼呢?
我曾经在电子商务班上的一堂口语交际课上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一名网络销售人员,销售的是××牌手机,客户让你介绍一下这款手机的性能,你该如何与顾客交流并最终把手机成功地销售出去?(我事先用PPT展示了手机功能的文字介绍)然后我扮演顾客,请学生扮演销售人员。这个设计一下引起了学生的兴
趣,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尝试。经过几轮交流,学生渐渐感觉到自己语言上的笨拙,如此一来,他们便很有兴趣地想学习销售的口语技
巧了。
三、要让学生相信,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成绩都不太好,在中学里是不被欣赏的一群。他们缺乏自信心,但又不愿被别人看穿,于是故意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这恰恰反映出他内心的自卑。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及时地识别这些假象,然后寻找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自信心。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做得最好的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模拟一些情景,让学生重新体验成功;班级活动或比赛型活动,把任务分为多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发现自己内在的潜力。不要忽略生活中的细微小事,学生在这些事情上做得好,也是可以体验到成功的;适当的时候,请求学生帮些小忙,只要完成,老师便可给予肯定,我们就是要让学生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四、抛开课本的局限,灵活运用课本内容
现在中职的语文教学,基本还是根据教材编排、习题设计开展教学。尽管这几年教材也有所改革,但仍然很难满足中职学生整体知识水平较差的现状,或者说,若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及流程授课,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学会灵活运用课本内容。举个例子,很多学生都有写错别字的毛病,掌握的汉字数量也相当有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进行字、词的认、释、读、写,可以利用听写的形式,每堂课选取一些文章段落进行听写,对于新的词语、词组,加以辨别,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会得到增加,写错别字的毛病也能有效克服。总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参考,我们不一定要完全按照里面的程序进行教学,什么知识对学生有用,学生需要加强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