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龙
新课改的实施,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如果能在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观心理感受方面多下功夫,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成率,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感受生活、感悟亲情友情,从而有效提高既教书又育人的质量。而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找准最佳切入点,使激情充满课堂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崇高品质和健康情感的最佳平台,而上课时能否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饱满的激情尤为重要。要想调动学生的情感,要求教师必须自己要充满激情,课前必须吃透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最佳情感切入点,预设情景,使自己在上每节课时都像乐队指挥或演员上舞台一样走上讲台,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一个设疑或提示、一个拖音或休止,都传出文章的感情,让激情充满一堂课。以教师的激情激发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当然,要想让激情充满每一堂课,也并非易事。如果情绪好时,一般容易做到,一旦情绪不好时就很困难了。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足功夫,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严格要求自己,避免把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学习情绪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融入课文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情
中学语文教材,本着新课程标准“文质兼美”的原则,编选的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字字句句皆美情”。如果教师只是冷漠地讲习字词句篇,不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就无法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从根本上读懂这些作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是作品、老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或以灵动的情感导语,或以传神语句的点拨,或以生动的情节的复述,或通过优美画面的描绘,把作品的“情”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中,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感悟作品。
例如,初中课文《斑羚飞渡》一文诠释了为了集体的利益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课文以物寓人,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式摆脱困境的故事。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使每个读过课文的人都会受到强烈的精神震撼。使我们不禁会思索:人与动物到底谁更高尚?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人应该从动物身上悟些什么?而要弄清这些都与一个“情”字有不解之缘。为了讲授好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我们不妨从“飞”字开始,作为动作和情感的最佳切入点,展开教学。首先,教师要把“飞”字尽可能写成斑羚飞奔的样子,让学生融入课文情景,体会斑羚们所处的困境和紧张心理;其次,注重把握飞渡的过程,让学生演示来再现飞渡的情景,体现斑羚的奉献和协作精神;再次,突出头羊镰刀的统领、组织、献身的片段复述,声情并茂。打动学生的心灵;最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颂扬人类中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抨击那些自私自利、杀戮动物、破坏环境的人,由此让学生感悟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
没有感情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是软弱无力的。如果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便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