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娜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上海 200237)
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困境及解决途径初探
曹 娜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上海 200237)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生教育逐步深化,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本文以沪上某高校为例,对研究生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在分析现状的同时,特别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困境进行深入探析。
研究生党建;困惑;对策
本次调研,我们在某高校研究生党员中发放问卷3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70份,其中博士和硕士比例为1:5,不同学科比例分别为:人文社科8.15%,理工农医84.44%,财经政法4.07%,艺术体育3.33%。党员身份构成比例为:支部书记占22.59%,支部委员占5.93%,普通党员占71.48%。
调研显示,研究生党建工作 “喜忧相伴”,“喜”在于:第一,研究生党建工作受到重视且总体满意度较高,86.29%受访党员认为所在学院非常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对所在党支部党务工作者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占62.96%,很满意占35.93%。第二,研究生党建工作规范, 98.15%被调研党员认为所在支部对党员发展和转正工作履行情况规范,有制度,有程序。第三,多数研究生党员参与支部生活积极性较高,59.63%的党员认为所在支部的党员能积极参与组织生活,62.6%的党员所在党支部每学期召开3次及以上支部生活会,有71.48%的党员认为每学期最好开3次及以上的支部生活会,且选择3次以上比选3次的人多4.82%。
“忧”在于:第一,支部生活质量需不断提高。在被问到“所在党支部召开支部生活会的主要事宜”时,有近一半被访者表示他们的支部生活会主要事宜是讨论党员发展转正。支部生活是研究生党员学习、实践和交流的基本载体,需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将党员教育和管理落到实处。第二,研究生党员社会责任感、模范带头作用有待增强,在被问到“您觉得目前研究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怎样”方面,68.15%认为一般,2.96%认为较差,只有28.89%认为很强。在被问到“研究生党员是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方面,20.37%认为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74.07%认为起了作用但不明显仍需增强。
第一,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和研究生个体多元化之间的矛盾
研究生在生活阅历,生源地域、年龄层次、既有学科背景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且他们的人格特征基本定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趋稳,因此研究生群体特性更多元,人格可塑性比本科生更弱。主流意识强调高度统一性和权威性,这与研究生个体的多元化之间存在现实矛盾,影响了研究生党建工作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认同效果。
第二,研究生学制较短与党员培养发展长期性之间的矛盾
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3年,从支部推优到发展转正一般要经历两年多时间,一些研究生党员刚一发展就面临毕业,到了工作单位后,受单位性质、社会环境、工作压力等的影响,很多党员意识淡化,党性锤炼欠缺,党员作用大打折扣。党员培养发展是长期的过程,对研究生党员群体的继续教育和培养是研究生党建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要着力解决的难题。
第三,全员教育理念与制度保障缺失之间的矛盾
大学教育强调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研究生教育的成效受导师、朋辈、授课教师、行政人员、学校规章制度等多方面影响,党建工作需各方面形成合力,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而目前一些制度尚不明确,研究生党员日常管理和考评应该怎样有效进行。此外,一些现行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落实的程度和效果打折扣等问题,也影响了研究生党建的总体效果。
1.增强党员教育的人文性和针对性,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
一是要突出人文性,加强对党员的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可通过举办人文类论坛,支持研究生自发组织学术沙龙、读书报告会等,将教育内容与研究生学习兴趣点结合起来,让理论融入到生活当中,生动起来,这样一方面顺应了研究生群体思想个性多元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使主流价值形态和理想信念的传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是要突出针对性,要针对研究生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特征,针对不同学科的特色,针对不同年级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可在博士生党员中开展 “科研传帮带”主题活动,鼓励博士生主动带好课题组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在科研工作中取得好成绩,不仅研究生党员之间充分交流,而且也带动了整个学院的科研发展。针对毕业班党员,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毕业后党员作用的持续发挥、毕业班感恩母校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党员作用真正起到实效。
三是,将党建工作与研究生业务培养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导师及相关教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应注重研究生在业务学习和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发挥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导师对研究生党员培养的责任感,如在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群众座谈会、评奖评优等环节中征求导师意见,邀请导师参加研究生支部的社会实践活动、专题讲座、座谈会等。
2.探索研究生党员日常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模式,增强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研究生阶段学习年限较短,对于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时间也相对较短,加之研究生党员比例较高,因此,研究生党建工作需在严把发展关的同时更加关注入党后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考核工作。”
目前,对研究生党员的日常考核机制还不完善,各高校都有对先进党支部和党员先进个人等突出团体和个人的评优表彰办法,但对其他众多党员个体和党支部的考核往往做的不够。因此,亟待建立激励和考核的长效机制。
笔者认为,对研究生党员的量化考核可以采用常规考核、年度考核、重大事件中的表现考核三类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常规考核主要看日常组织生活中的积极性、参与率、参与院系班级活动及社会实践情况、关心帮助其他学生等情况;年度考核以党员满意度测评、年度推优等工作为契机,根据党员一年的表现进行考核;重大事件中的表现考核主要看在重大事件、突发状况、危机时刻等的政治立场、是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等进行考核。
在三类考核中,常规考核是基础也是难点,为此,可以制作了《研究生党员个人党性锻炼记录手册》等研究生党员考核档案,作为转正、推优等重要工作的参考依据,使考核更加有据可查,更加公开透明,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1]张俊苓,卢远,郭海卿.研究生群体思想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4):83-84.
[2]李春阁.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问题与应对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1-53
[3]杨燕,吴盾,周开扬.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119-120.
G641
A
1000-9795(2014)012-00029-02
曹 娜(1982-),女,河南三门峡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