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请多一些行走的力量——读《走在孩子后面》有感

2014-04-17 16:20:40曾建洪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力量家长

●曾建洪

我们都曾做过孩子,但为何却又不了解孩子呢?一口气读完蔡兴蓉老师的《走在孩子的后面》一书中60 个孩子的真实教育故事后,使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那就是我们缺乏行走的力量。

生活即教育,教育是长在现实的土地上的,理应充满行走的力量。唯有此,教育才是灵动的,毕竟孩子是在不断地变化和成长的,孩子最想看到听到的也许其实只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可能性。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教育多一些行走的力量呢?

首先,我们应着意于跟孩子同行。着意于跟孩子同行,不是压制,不是妥协,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俯下身子,与孩子沟通,具体去了解孩子“已经有了什么”、“还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等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正如蔡兴蓉老师在本书的自序中所言,“如果能跨时空与那傻小子或毛丫头沟通,一定是奇趣无穷的”。是的,我们也曾做过孩子,着意于跟孩子同行, 在某种意义上, 不也就是跟从前的“自己”沟通吗?这是我们能跟孩子同行的信心所系,也为我们彼此的沟通奠定了更多的可能性。 也正是蔡兴蓉老师着意于跟孩子同行, 通过曲径通幽的接触,才第一次抵达了真实;通过卧底式的工作,才成为了一个个家庭的编外成员和稳定因素; 通过3 年的家庭教师的观察,3 年素材的积累,才有了此观察笔记的出版成书,与我们广大教师一起分享60 多个孩子的真实教育故事。

其次,我们要关注孩子自身。只有我们教师心里装着学生,关注孩子自身,才能与孩子同行,真正走进孩子内心的丰富世界,才会发现如书中那个“国内地震不哭,日本地震却哭”的小男孩,竟是因为害怕日本动漫“停更”;那个考试一失败立即飞跑回家的高中女生,原来是要用刀片自残——只有此时,她的内心才会得到一阵阵的安慰;那个家境富裕,备受关爱的白脸少年, 却偏偏热衷枪击流浪猫……所有这一切,为人师者如若对孩子缺乏真正的关注,是不可能知道的,更谈不上“将如之何”。 同时,我们也应明白,也只有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充满行走的力量, 真正用心去关注“成长中的孩子”和“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才会因孩子成长而不断得以改进,进而提高,才真正不辱教书育人的使命。

再次,我们应与家长联手。 家长也是教育者,老师的工作要顺利开展,家长朋友们的积极配合、通力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赢得家长,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和家长就像两只握紧的手,互相合作,默契配合,从而实现着家校的双赢。蔡兴蓉老师正是与家长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并与家长一致行动,从同样的原则出发,以一些新颖、有趣的教育尝试,逐步帮助孩子们解决了许多疑难,这才赢得了孩子和家长的信任, 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最后,我们应唤醒自己的成长意识。这不仅是基于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士即 “职业人” 身份考虑,更是源于教师作为“社会人”对生命的感悟。理想的教师自然应具备做教师的专业素质, 但仅仅如此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具备一个优秀的人的许多基本品质,正如段昱宏老师在《教师如何突破专业成长瓶颈》一文所说的那样,“要使教师有成长意识,就应做到‘四自’:自愿、自觉、自律、自立”。 唯有此,坚守教育的信念才能成为可能, 教师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博览群书,让学习更具体、更明确;也唯有此,才能使我们教书育人的实践更具科学性、创造性,以促使自己的专业成长,甚至走的更远,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力量家长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08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篆刻
对联(2018年9期)2018-10-15 07:35:02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37°女人(2017年1期)2017-01-14 02:32:18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怀疑一切的力量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