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4-04-17 15:32:04崔书珍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双师教师队伍院校

崔书珍 李 玲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重庆 430007)

【崔书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3S”技术应用与教学研究】

根据2004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优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需达到70%以上,合格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需达到 50%以上[1][2]。以上两个数据足以说明“双师”素质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的任职条件。李克强总理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今后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势必会增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以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高职院校在新的教育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提高“双师”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从高校引进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研究生他们均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在授课时因缺乏工程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生产脱节。因此,需要加强在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在校教师到企业锻炼,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掌握行业新技术,了解最新动态及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助于及时配合学校开设和取消相应的专业课程,并且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有效地结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丰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一些实习或设计课程中,更能因地制宜,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校在竞争中抢得先机,保证学生符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生存能力。

(二)提高“双师”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前提条件。如果不能及时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就不能持续有效地对区域经济进行有效的服务。教师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主要人力资源,教师要走进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二、现有“双师”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建设的途径

(一)教师假期下企业锻炼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为提高教师素质,高职院校一般要求在校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锻炼,但由于时间较短,诸多生产单位接收此类教师锻炼意愿不强烈,主要是因为参与企业生产需要岗前培训,且工作时间太短,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以测量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到测绘生产单位参与其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为例,教师到测绘生产单位后需要进行短期的培训,了解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学习地理国情项目外业调查和内业图像处理要求,内业图像处理步骤、内容,内业数据入库方法,等等。教师到企业锻炼时间较短,经常出现刚刚掌握项目情况即要离开,不能给生产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并不具有培训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师利用假期到单位锻炼期间,除了交通补贴和餐费补贴,不给予任何的鼓励性补贴,严重影响教师企业锻炼积极性;并且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企业和学校对教师缺乏监管,锻炼的效果也不佳,导致目前高校教师假期企业锻炼多流于形式[3]。

(二)外聘企业人员调整教师队伍整体“双师”结构

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既包括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培养,也包括对教师队伍整体的“双师”结构建设[4]。为缓解各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许多高校开始聘请企业人员来校执教。他们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工程经验丰富。他们可以把难懂的理论形象生动地讲授,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外聘企业人员在“双师”教师队伍中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具备教师资格,缺少教学理论方法,对教育教学规律也不甚了解,且高校授课毕竟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经常出现调课、停课、补课现象,授课缺乏连贯性,学生很难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同时,由于外聘企业人员企业工作和教学工作时间协调难的问题,导致外聘企业人员很难在高职院校长时间任职,容易出现企业人员挂职而不授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对在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投入重视程度,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师整体“双师”素质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高职院校应积极促进“双师”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1.教师利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到企业锻炼

教育主管部门强调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实操能力,以此作为高职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企业如果利用学生上课业余时间去锻炼,锻炼断断续续,不仅跟不上项目的进度,会错过一些锻炼内容。另外,教师平时教学工作负担很重,除了需完成校内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若再去企业锻炼,势必会增加教师负担,可能会导致两项工作均不能较好完成。

依据高职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三年级学生需到企业顶岗实习,建议教师在此期间到企业锻炼。一是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间教师教学任务较少,可以选派1-2名教师到企业锻炼;二是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较长,至少半年,教师在经过短期的企业培训和熟悉工作后,可以顺利开展工作,能够涉及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真正通过参与项目,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同时给单位创造利润或者价值;三是教师利用在企业工作期间,收集与教学有关的工程资料,或在企业允许的前提下拍摄录制实际生产过程,如就测量专业而言可录制电子平板测图方法、水下地形测量方法、航片内业处理步骤等,便于教师回校后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探讨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补充,并且利用收集的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为教研教改项目提供依据。

2.签订三方协议实现共赢

为了保障上述建议顺利实施,且鉴于目前在企业锻炼期间,许多高职院校只发基本工资和出差补贴而影响教师积极性,笔者提议高职院校除了课时费扣除,其他工资部分应全发。因为教师去企业锻炼期间只是没有担任教学任务,去企业锻炼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师在单位锻炼期间,企业一般会根据教师工作情况发放补贴,这样可以保证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工资和学校授课时基本一致甚至更多,才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为保证教师在企业的锻炼效果及企业、教师个人利益,建议学校、企业、教师签订三方协议,实现教师按学校要求及企业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保证教师个人收入,使教师、院校和企业实现共赢。

(二)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树立“自我更新”的行业发展意识,这是一种内在的、更持久的动力[5]。我们知道教师成长是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的主动发展是核心和关键,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日常工作和需求。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知识、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出现和更新,教师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应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新专业技能。通过到企业锻炼,教师可以学习到新的行业规范、新的专业技能,了解目前行业变化,同时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只有到企业多学习多锻炼,提高自身技能,才能有机会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工程项目。这样不仅能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也能改善自己收入,还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效益。

[1]方 珍,唐 敏.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途径和策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8):42-44.

[2]郑国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与成长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4):40-42.

[3]许黎英.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34):55 -59.

[4]课题组.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案例研究——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为例[J].职教通讯,2012(10):65-70.

[5]李 悠.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C].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09:63-65.

猜你喜欢
双师教师队伍院校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