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高校寝室文化的反思与重构

2014-04-17 09:00刘海峰宋晨虎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寝室校园文化大学生

刘海峰 宋晨虎

高校寝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寝室文化是指寝室成员在寝室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本寝室特色的文化氛围。它是构成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丰富和影响校园文化。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于全面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优良学风的重要体现。

一、对当前高校寝室文化的反思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如果平时不管不问,等到出现问题再亡羊补牢,往往已经产生不良后果。当前高校寝室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传统寝室文化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我们对当前的寝室文化进行深入的反思。

1.传统班级文化的弱化。由于近几年扩招,各高校在校师生数量较多,以往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逐渐被学院或大规模的学生团体所取代,活动层次和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普通学生参与的次数,参与其中的学生也不再作为班级一员去参加活动,班级成员沟通协作几率降低。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实行选课制,除了一些必修课之外,大多数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课,上课地点不固定,同班同学之间的接触机会大大减少。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传统班级文化的作用。寝室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有着相对固定的成员,大学生每天除了上课和参加课外活动之外,留在寝室的时间最长。由此可见,随着高校班级文化的不断弱化,寝室已经成为高校当中一个比较稳定的微型组织,其独立性也逐渐显现。因此,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当前学生的思想特点。当前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为当前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为两面性。很多学生平时成绩优秀,课堂表现良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得到老师的肯定。但是回到寝室后又是另外一种形象:不讲个人卫生、吸烟喝酒、使用违禁电器、与寝室其他成员关系紧张等,行为两面性严重。

第二,交往异化。这种情况在高年级的寝室中比较常见,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寝室成员之间由于利益冲突,关系变得十分微妙,相互之间拉帮结派,为争夺奖学金以及各种荣誉而勾心斗角。再加上生活习惯、地域文化以及性格差异,寝室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隐藏的一些矛盾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第三,人际关系紧张。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同寝室其他成员相处,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寝室成员之间关系不融洽,冲突时有发生,甚至戕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从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连杀4名室友到最近的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这些轰动全国的恶性案件为我国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亮起了红灯。因此,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已经刻不容缓。

3.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客观要求。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当前很多高校的发展目标。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很多高校将重点放在科研、基础设施等硬指标上,对于文化建设等软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往往也将重点放在课外文化活动上,对寝室文化建设投入较少。一所高水平大学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因此在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始终。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高水平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校期间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寝室当中度过的,可以说寝室是大学生在求学期间的一个临时性的家,是其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图书馆、教室等学习场所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寝室文化本身作为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寝室文化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进行寝室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公寓化管理造成寝室人际关系的变化。在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大前提下,高校学生更多地被赋予“消费者”这样一个角色,因此各高校在寝室管理的过程中服务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当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寝室管理人员能够解决的,也往往是一些表层的要求,如调换寝室等,而隐含的寝室人际关系问题被忽视了。且当前高校寝室管理人员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工作方法不当而使问题恶化。

寝室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往往需要双方的自主选择。但是公寓化条件下,学生选择室友的权利被剥夺,大多数寝室成员都是由学校随机安排。寝室成员由于在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先天不匹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和谐寝室关系的建立。每个房间4~6人,住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人际可选择性降低,无论喜欢不喜欢,是否处得来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由于人少,一旦宿舍内部出现问题,没有积极正面的中介因素介入,难以调和,改善氛围的周期加长。

2.寝室文化建设浮于表面,没有形成特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寝室文化是一个学校形象的缩影。良好的寝室文化对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很多高校对于寝室文化建设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片面地把日常的寝室管理工作看成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全部。如很多高校热衷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寝室卫生大检查,或者是每年举办“寝室文化活动月”之类的活动。这就导致各种活动过于密集,很难深入开展,只能浮于表面。很多学校也鼓励学生进行寝室创意布置等活动,但是往往评比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没有后续的活动跟进,很多好的创意就无法得到推广和落实,造成寝室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年年搞,每年总是几个固定的活动,“一阵风”“走过场”之后什么也没剩下,无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寝室文化。

3.学生缺乏认同感,参与度不高。学生是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对于寝室文化建设缺乏认同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大多都是自上而下的,以搞活动的方式发起的,导致很多寝室文化建设活动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多学生觉得寝室文化建设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

第二,当前大多高校都有完备的寝室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寝室管理,维护了校园稳定,但是很多冷冰冰的制度对学生缺乏人性化的关怀,再加上制度执行简单粗暴,造成寝室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的对立,使学生对当前寝室管理现状存在不满情绪,进而对寝室文化建设存在消极抵触心理。

第三,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在高校中十分普遍,但是活动的内容大多比较陈旧,很多学校每年的寝室文化建设活动都是固定的,这对于已经参加过活动的高年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

除此之外,对于寝室文化建设的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学生对于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这些都导致学生对寝室文化建设缺乏认同感,直接表现为参与的人数以及参与度不高,很多学生都是跟随学校的统一安排,被动地参加寝室文化建设活动,活动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4.网络对寝室文化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寝室也不例外。有了电脑以后,寝室成员之间的交流明显减少,网络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高校的寝室文化产生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兴虚拟社区出现,如人人网、开心网,为学生提供了新的交友平台,很多学生通过虚拟社区进行交友,造成现实人际关系冷漠,对传统寝室人际关系造成冲击。

第二,网络为信息传递提供了新的渠道,电脑除了用于学习之外,更多地承担娱乐功能,并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排他性。笔者在走寝的时候经常发现:一些寝室每人都有一台电脑,大家都是各自戴着耳机使用自己的电脑,基本上很少相互交谈,甚至就连老师进了寝室也漠不关心,连招呼都顾不上打。网络文化对寝室文化的冲击,使寝室成员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对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三、当前高校寝室文化重构的策略

国家十分重视寝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第二十二条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学生公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在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以人文本、常抓不懈,才能实现寝室文化的重构,最终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1.公寓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并重。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加强合作,明确各自的责任,在日常工作当中经常沟通,做到公寓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并重,尽可能地减少二者之间的真空地带。当寝室内部出现问题时,公寓管理人员应及时与辅导员取得联系,相互协作,不仅要处理表层现象,更要解决深层问题。

新的公寓管理模式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新形势,不断调整日常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例如:在学生宿舍区建立学生工作办公室,安排单身辅导员入住学生寝室,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从而掌握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第一手资料。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介入,起到调节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寝室活动,如以一个寝室为单位,几个寝室为一个单元,扩大寝室成员人际交往的范围,增强人际交往的可选择性。通过这些具有较高操作性和时效性的活动,使寝室吸纳更多积极的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因素,最终尽可能淡化人际空间中的冲突和狭隘,建立起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

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寝室管理的积极性。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有理想有追求,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其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善于理解他人。因此,让学生参与到寝室管理中,学生在日常的管理当中接触更多的同学,加强与老师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对学校和老师工作的理解。通过这些参加寝室管理的同学把正面的信息传递到广大学生当中,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寝室文化建设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

除了让一部分学生参加寝室管理之外,在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为载体,进行自导自演。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品尝失败的苦涩。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活动当中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不断成长。如东北电力大学已将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发展成为一项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每年都举办的寝室文化节,在活动的内容、形式、层次上都有了很大突破,开展了诸如我爱我家征文、学风优良寝室评比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与拥护,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3.加强公寓管理队伍建设,营造“家园”氛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校学生的住宿条件,但是很多高校寝室配备的管理人员思想素质、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教条地执行管理规定,对待学生态度粗暴,容易激化矛盾,使学生对寝室管理人员产生对立情绪和不信任感,极大地削弱了高校寝室的育人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各相关院系的学生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与学生进行友好互动交流,听取学生心声,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应聘用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寝室管理人员,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改善其工作方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家园”氛围。

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寝室在学习、生活以及娱乐方面的作用,鼓励寝室成员积极参加寝室的集体活动,如合作某个课题项目、外出学习、旅游等,用集体主义观念代替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观念,增强互动,团结友爱,形成一种团体凝聚力。在新的“家园”当中,每个成员都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努力形成一种轻松愉快、奋发向上的寝室氛围。

4.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寝室文化建设管理信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迅速崛起,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因此,在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善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服务学生,如建立信息化的寝室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程。网络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在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实现自我管理。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网上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消除学生的顾虑,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发挥网络的共享性,建立寝室局域网,鼓励学生在局域网当中共享自己的学习资料、撰写博客、微博等,最终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寝室网络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寝室校园文化大学生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