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学术之风,“诊治”不良之气——研究生学风与学术道德现状评价与重建

2014-04-17 04:46孙群SUNQun刘文博LIUWenbo
价值工程 2014年2期
关键词:把脉导师研究生

孙群SUN Qun;刘文博LIU Wen-bo

(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西安 710071;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西安 710071)

(①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Xidian University,Xi'an 710071,China;②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of Xidian University,Xi'an 710071,China)

0 引言

高等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研究生教育更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研究生作为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源泉。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目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学风与学术道德滑坡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研究生成才的绊脚石,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9月7日,在石家庄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十多位院士、专家纷纷表示,高校应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就像体育界反兴奋剂、政府反腐败一样,应对学术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对学术不端行为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由此可见,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极为紧迫。

1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学术道德是指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术研究、学术评价(评审)、学术奖励等活动的整个过程及结果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学术道德失范是指学术人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去实现社会的价值目标(如获取职称、金钱、学位)[1]。基于对学术道德失范的这种理解,本文把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表现归纳如下:

1.1 抄袭剽窃,捏造数据 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同时又庄重而严肃的工作,必须做到全身心的投入,认真对待。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自律,维护学者和学术尊严。该文件明确要求“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反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潜心研究,努力铸造学术精品,反对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2]然而部分研究生对待论文写作态度不端正,致使抄袭剽窃和伪造篡改数据等不规范行为屡见不鲜。引用他人的观点和资料却不注明出处,为了体现出论文的创新性,把别人的创新点据为己有;为了应付发表论文的任务,东拼西凑,盲目剪贴,不求甚解;为了敷衍了事,直接将外文论文翻译成中文,投稿中文期刊,更有甚者选择了全盘照抄;为了支撑自己的结论,捏造出本不存在的数据;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无端的拼凑数据。以上种种,严重违反了科学研究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严重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

1.2 “枪手”代写,“搭车”署名 为了推动研究生学术创新,高校对研究生毕业一般都有发表文章的要求,以此希望推动研究生的学习自觉性。但对一些不求上进、素质不高的研究生来说,“枪手”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用金钱为自己毕业的道路“披荆斩棘”的现象愈演愈烈。另外,“搭车”署名这一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研究生盲目追求论文的数量,通过求助于师兄师姐、导师、同学的方式,在未参与的成果中挂名,致使一篇论文一大串作者的现象时常发生。这两种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学术的公平性,同时也是学风浮躁的主要表现。

1.3 得过且过,华而不实 许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缺乏一个稳固的、系统的学术规划,治学的态度不够坚定、严谨。对神圣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转而选择走形式、走过场来敷衍了事。阅读一些低质量的文章就开始闭门造车,论文或抄或拼,选题大而空,内容像小学生的流水账作文一般,长篇累牍却缺乏实质性的见地,分析问题浅尝辄止,逻辑推理不求严谨。这种得过且过,华而不实之作没有任何学术意义。

1.4 一稿多投“,中稿”随缘 一稿多投是高校研究生学风不正的又一表现。所谓“一稿多投”,即同一作者,在法定或约定的禁止再投期间,或者在期限以外获知自己作品将要发表或者已经发表,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3]有些研究生为了追求发表文章的数量,把自己的同一作品改头换面后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出版社发表,它违背了学术期刊的“专稿专投”原则,破坏了科研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亵渎了科学精神,同时也势必会影响高校和研究生的社会声誉,削弱周围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

图1 你觉得自己与导师的关系更多的是?

图2 你所在班级研究生党员、干部在科研和学术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情况如何?

2 学术失范的原因分析

根据一份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科学研究与学术道德状况问卷调查[4],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2.1 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 调查结果显示,78.30%的研究生认为“急功近利的不良社会风气”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下滑的重要因素。急功近利的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着研究生们,使他们变得越来越浮躁,不能集中精力安下心来做学问、搞科研,以致于在面临来自学业、导师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时,出现了抄袭、一稿多投“、搭便车”署名等各种各样的学术失范行为。

2.2 学术道德教育不到位,研究生对学术失范问题认识模糊,责任意识淡薄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8.48%的研究生认为身边的学术不端行为会受到处理,高达48.77%的研究生不清楚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情况。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学术失范行为认识还比较模糊,自身的学术自律也就无从谈起。调查结果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学术失范问题之所以愈演愈烈的原因,同时也暴露出高校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的不到位。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63.31%的研究生在发现老师或者同学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时选择“私下跟同学讲讲,但不举报”。28.86%的人选择“装作没发现此事,不跟任何人提起”,而敢于“向学院或学校举报”的人仅占7.38%。研究生作为学术规范的主体,相互之间了解、交流更多,也就更容易发现问题,而研究生们责任意识的淡薄,“私下讲讲”、“视若不见”的处理方式,无疑会使学术失范行为更加猖獗。

2.3 导师对研究生指导太少,作用发挥不充分 根据图1给出的调查结果,虽然“师生关系”仍是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主流关系,但“雇佣关系”、“合作关系”却不可小觑。由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为导师工作上,这部分研究生投入科研的时间就变得微乎其微,得到导师指导的机会也必定有限。调查结果显示,26.17%的研究生每月得到导师指导3-4次,36.69%的研究生表示每月仅得到导师指导1-2次,而高达24.61%的研究生表示几乎得不到导师的指导。与此同时,每月得到导师指导5次以上的研究生仅占12.53%。这样的结果不得不令我们教育工作者好好反省。为师之道,括而言之,莫过于:“师德、师才、师法”,导师应该多言传身教,多监督指正,为师之道宏富,尊师之道必然益彰。

2.4 研究生党员、干部在日常科研和学术道德建设中未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研究生党员、干部作为同学们中特殊的群体,理应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然而图2的调查结果却显示竟然有63.76%之多的研究生表示研究生党员和干部在科研和学术道德建设中没有体现出模范作用,更有7.38%的研究生表示“部分研究生党员、干部自律意识差,影响较差”。由此看来,研究生党员及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未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引起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规范学风与学术道德。

3.1 从本科生抓起,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当前大学生、研究生学术失范是普遍存在的问题[5]。在我国的教育中,从小学到研究生,都没有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进行一个系统的教育,大多数研究生在本科期间都没有上过有关论文写作的课程,对学术规范的要求全然不知[6]。尽管相关部门已出台一系列相应措施来规范学术道德,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术规范教育一直未能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没有把学术规范教育系统地纳入教育体系中,少有专门的辅导讲座,更没有相关的课程设置。大学生对学术规范的“零了解”,无疑会为学术失范行为埋下深深的隐患,在本科阶段进行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5]来进行:第一阶段是学术道德学习阶段,主要加强入学新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可在低年级开设学术道德教育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是学术道德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学术不端的定义,并告知如何做到学术诚信以及学术不端的后果。第二阶段是学术规范训练阶段,是在本科高年级的论文写作或研究生入学时开设一门学术入门课程,配备专门的指导导师培养学生,训练学生养成和巩固学术规范的习惯。

3.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的引导作用,实行导师责任制 导师是研究生科学研究中的直接引导者,导师的一言一行对研究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仿效作用,导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各环节给研究生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起到表率作用,必然会让研究生获得切身的直观感染,对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起到深远的影响[7]。因此,一旦导师出现学术失范行为,高校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否则将影响恶劣。为遏止导师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高校在对导师的资格进行认定时必须严把关,绝不能让不合格的人混进导师队伍。为使导师能够足够重视学生的学术道德行为,高校可以实行导师责任制,即每个导师对其所负责的研究生必须负起监督责任,如果其所负责的研究生中出现学术失范行为,那么该导师也要受到处罚。这样一来,就使得各位导师切实履行其自己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遏制学术道德问题的泛滥。

3.3 重视论文质量,减少对导师和研究生的硬性指标,改善科研评价制度 对于论文,“质量是第一位,数量是第二位”。各高校必须明确这一点。忽视质量,再多的论文也不过是一堆废纸!

量化的考核评估体系使得高校在无形中给导师和学生下达了数量大于质量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对导师和研究生都定下硬性指标,导师就会牺牲指导和监督研究生的时间,去尽可能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过多的任务、过硬的指标难免会使研究生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为了能尽快在学校中完成学业,匆匆敷衍了事,学术失范行为由此产生。

所以要减少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必须转化观念,注重质量,减少量化指标,为广大导师和研究生们从数量上减负,让广大师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科研工作,从而得出真正的学术成果!

3.4 完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成立学生组织加强监督管理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现在的专家评审大部分只是走一下过场,签个字而已,甚至连论文的内容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此评审,怎能保证所评价的论文不存在学术造假?

一个规范、严谨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必要。高校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让评价过程有章可循。对设立的评审程序,每一步都要严格施行,不允许存在形式主义。对评审人员的组成,应尽量避免让与论文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员参加,以免出现包庇行为。当然,还可从社会上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加入到评审队伍,以期增加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可信性和权威性。

除此之外,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学校可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成立学生组织,专门负责学术道德方面的监督和宣传工作。通过学生组织进行宣传和监督工作,必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一点是可以预见的。

3.5 建立健全惩处制度及处理学术道德失范的工作机构 一方面,高校研究生院可以成立研究生学术道德委员会,通过制定合理的奖惩办法来规范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学术失范的危害,自觉与学术失范划清界限。另一方面,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并将其细化,对不同的学术失范行为给出相应的惩罚或惩戒措施。从法律的角度规范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这样做是为了让广大研究生意识到,一个连基本的学术道德都不能遵守的人,不仅跨越了一个研究人员职业操守的底线,而且触碰了法律,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才”。

近年来,学术道德问题屡被提及,规范学术行为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焦点。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高学术素养水平成为高校的一项主要任务。学术道德与规范归根结点来讲就是两点,即“真实”与“责任”[8],真实,是学术对研究者的基本要求;责任,是社会对研究者的基本要求,健全学术道德制度则是对以上两点的规范与监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无信不立”,希望广大研究生以此作为学术上的个人行为准则,而学校作为学术创新的平台,更应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完善学术道德规范。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研究生学风与学术道德现状定会日渐改善。

[1]江新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2]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Z].北京,2006.

[3]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6.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研究生科学研究与学术道德状况调查问卷[Z].http://xgc.xidian.edu.cn/view.asp?newsid=1830,2012.6.21.

[5]李荣.在本科教育体系中构建学术道德与规范教育模块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4).

[6]杨晶静,骆轶姝.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1).

[7]顾越桦.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道德心理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6).

[8]龚克.学术道德与规范的真谛是真实与责任[J].中国研究生,2012(7).

猜你喜欢
把脉导师研究生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社会把脉
把脉网络剧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