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河南濮阳 457000)
中国青年歌手刘和刚的歌唱风格特点之探析
张丽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河南濮阳 457000)
刘和刚是当今中国民族歌坛新秀之一,中国著名青年歌唱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他的演唱打破了自央视青歌赛开赛以来的最高记录,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青歌王子”的美誉,再加上他所演唱的歌曲大多数是以表达亲情为主题,所以刘和刚也被广大观众称为“亲情歌手”。他的演唱情感细腻、吐字清晰、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旋律优美,并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并融入了现代通俗、时尚的流行性因素。
刘和刚;歌唱风格特点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是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演唱艺术风格高度完美统一的体现,是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民族音乐特征和歌曲演唱民族特色的表现,我国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风貌、语言习俗,所以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刘和刚表演艺术所表达出来的内在情感、精神气质、风采神韵、精湛的艺术技巧及其艺术品味都足以体现出他与其他歌唱家的不同,广大观众喜欢他的歌声不仅是因为他那高亢明亮的嗓音和娴熟的歌唱技巧,而是被他充满激情的演唱表达出来的情感所感染。除此之外,刘和刚为了使自己的演唱达到最佳的效果,他在保持自己原有独特演唱风格的同时,他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道路上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他以欧洲传统的美声发声方法为基础,同时汲取和借鉴民族民间音乐当中的营养和精华,将两者相互借鉴渗透于一体,结合自身的声音条件,将声、情、心灵协调统一,积极探索并尝试着更新颖演唱风格,坚定的走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久远,从原始人类生产劳动开始,就有了最原始的“民族声乐”,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是民族民间艺人文明智慧的结晶,学习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并不是一味地继承,而是在继承的同时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给它注入新的时尚性元素,使她永葆青春的活力。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优胜劣汰、适者生,万事万物在竞争中求发展,在运动变化中发扬光大。刘和刚的发声自然流畅、圆润丰满、高亢明亮,他的演唱中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歌唱艺术,同时还借鉴了西洋美声科学的发声方法,吸取精华,将中西两种歌唱艺术融于一体,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即借鉴运用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同时又含有传统民歌的色彩。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而且给传统的民族声乐歌唱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唱法上也彰显了传统民族民族声乐艺术的时尚性元素,从而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歌唱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不但适应了人们对民族声乐艺术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同时他所演唱的歌曲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传唱。
刘和刚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前几句“抓一把黑油油的泥土,止不住热泪盈眶……”,采用的是西洋美声的发声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民族声乐艺术的语言、咬字、气息的运用,以亲切诉说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到歌曲的高超部分“啊,我的父老乡亲哪,啊,我的衣食父母……”,采用的是美声唱法技巧当中的以气息为基础,在横隔膜强度的控制力下,再结合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相互协调统一,结合民族声乐艺术的语言、咬字等将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推向高潮,以一种崭新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来展现给广大观众,除此之外,刘和刚在尊重原创作品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对这首歌曲独特的艺术理解而尽情表达对自己对家乡父老的感恩之情。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个性主要表现在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韵味上,这也是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区别于其它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刘和刚的歌唱艺术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歌唱时调动了身体各个部位的器官,以达到相互协调、统一配合,全身心的投入到歌唱中来,他在严格按照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出发时,同时也加入了自己对整首声乐作品的情感理解和自己在歌唱实践中对声乐作品的艺术鉴赏,他所演唱的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是经过自己反复推敲与琢磨来诠释声乐作品的,刘和刚自己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歌唱演员要想用歌声真正打动观众的心灵,那么歌唱者首先要感动自己,将词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的主题思想再现并不是一个歌唱演员真正的成功,作为一名歌唱演员要想真正的唱好一首声乐作品,就必须从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入手,加上歌唱者自己的演唱实践经验并对歌曲进行深度的分析、研究,最终以激发歌唱者的艺术灵感,通过歌唱者自己的歌唱技巧来塑造音乐形象,唱出歌唱者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总的来说,一个成功的民族歌唱演员不仅要唱出每一首音乐作品的民族特色和韵味,而且还应该唱出自己的音乐心声和作品内涵。
刘和刚的歌声富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他的演唱情感真挚、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刘和刚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演唱声乐作品,不但能够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民族风格,而且他的演唱还能够把地方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结合起来,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演绎的淋漓尽致,将不同风格的歌曲演绎的有神、有味儿,能够真正的将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精髓深深的融入到自己歌唱艺术的创作当中来,给传统的民族声乐歌唱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将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真正的与歌唱者自身演唱艺术创作相互的交融与统一。
来自东北农村、从黑土地走来的刘和刚用他那高亢明亮、旋
律宽广、气韵悠长的音调,把这首歌东北民歌生动活泼的音乐的风格、和东北人豪爽的气质演绎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以及在音乐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方面都把握的十分精准。从歌曲的歌词中我们可以真正的体会到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以及当地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
刘和刚1977年出生于黑龙江拜泉县永勤乡立功村,在他生活窘迫、身陷困境的时候,是这里的人们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是这里的家乡父老东拼西凑给他凑齐了上艺校的学费,是这里的家人给了他成功的动力源泉,刘和刚无论如何也无法报答家乡父老的这份厚爱,我想这也许这就是刘和刚的演唱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原因。
刘和刚所演唱的歌曲大部分取材于当下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以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场景为描述对象,赋予了民歌新的时代特征和贴近群众生活的题材,他的歌曲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诠释着这个社会人们对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的主流和方向,在演唱上更是出神入画、栩栩如生、真挚情感的表达,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活泼、欢快的音乐旋律让很多不喜欢民歌的年轻人都不免如痴如醉。例如歌曲《和为贵》(车行词、王训军曲)、《赛龙舟》(车行词、饶荣发曲)、《节日快乐》(车行词、戚建波曲)等歌曲。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儿女仅仅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华民族蕴含经典民族韵味的原始民族声乐艺术。从古至今,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大诗人、文学家、艺术家都是走到民间,通过自己在民间的亲身经历,在民间生活中汲取营养、寻找艺术灵感,所以说民间艺术是艺术的土壤,是艺术发源的根。我认为,从黑土地走出来的刘和刚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他的演唱风格形成首先得益于我国民间曲艺二人转的养分,他在黑龙江艺术学校学习期间给予他以后进行歌唱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这种养分不单单指曲艺的发声方法,比如从音乐的审美、情感表达等多个角度来丰富他的歌唱艺术,通过他在艺校的学习和对歌唱艺术的执着,他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融化在他心灵中的文化素养,为他后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到目前为止,之所以能有现在这样繁荣兴盛的景象,这和献身于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学者和歌唱家是分不开的,当词曲家通过自己的音乐灵感创作完成一首声乐作品之后,需要通过歌唱者精湛的演唱技巧和对声乐作品理解的再出发(及独到的艺术见解),最后由歌唱者将歌唱艺术展现到广大观众面前,所以歌唱者是音乐发展的载体,一首成功的声乐作品是需要歌唱者全身心的诠释而来的,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创新歌唱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对歌唱者自身的演唱艺术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洋美声唱法发声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咬字,在各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加以创新和运用,将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的精华融为一体,去创作适合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民族声乐艺术。
民族声乐艺术是一门科学,学习民族声乐需要循序渐进,要想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勤奋,而且需要音乐创作者深入民间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以及地方音乐的风格特点,还需要具备学习民族声乐的悟性,对民族歌唱艺术的执着和完美追求。在演唱技能方面,刘和刚为了使自己的演唱技巧更科学化,他在民族歌唱方法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使他在歌唱气息控制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使他的声音更加连贯流畅、更加的辉煌,高低音声区间的衔接没有丝毫的痕迹。更重要的是,他在民族声乐演唱的真声色彩中融汇了西洋美声唱法假声的宽泛与松弛,即保持了民族演唱方法具有的张力和传统色彩,又极大地拓展了民族唱法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刘和刚演唱的歌曲《大西北的鼓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他运用气息的支持和共鸣腔体的调整统一,他在男生的假声之中注入了浓郁的真声色彩,使得这种声音既符合了民族声乐演唱时对声音审美的要求,又具备良好的气息支点,他演唱的持久性和韧性都达到了游刃有余的程度,解决了民族声乐中演唱的耐久性问题。
刘和刚在演唱这首歌曲《大西北的鼓声》(聂向军词、张平生曲)时,在歌曲引子部分当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刘和刚在演唱时采用的是“假声位置真生唱法”的发声技巧,他在男生的假声之中注入了浓郁的真声色彩,解决了民族声乐的耐久性的不足。刘和刚那饱满的歌唱情感、清晰的吐字、柔美深情的演唱特点,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气质。从2006年的青歌赛上可以看出,刘和刚非常注重自身综合素养的积累,总是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为了使自己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他将自己的歌唱艺术风格、生活体验与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声乐作品在表现个性的同时又鲜明的反映出时代精神,这在民族声乐艺术的表达上已步入一个新的境界。
[1]尹萍.试论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周娟娟.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回顾与反思[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2).
The China youth singer Liu He-gang’s singing style and features
Zhang Li-lan
(Pu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rt Department, Puyang Henan, 457000, China)
Liu He-gang is one of the national talent in today's China, the Chinese famous young singer,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troupe national first-level actor, his singing has broken the record since the start of the CCTV young singer competition, have "young singer prince" reputation. Most of his songs are priority to express affection, so Liu He-gang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affection singer". His songs are delicate, clear articulation, sincere feelings, emotion, a beautiful melody, pure and fresh style, and extremely high affinity and appeal, and incorporate the modern popular, fashionable and epidemic factors.
Liu He-gang; singing style and features
J616
:A
:1000-9795(2014)011-000126-02
[责任编辑:鲍 雨]
张丽兰(1979-),女,河南清丰人,研究生,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声乐,高校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