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岩
(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海南三亚 572022)
职前英语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探究
单 岩
(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海南三亚 572022)
本文从生源选拔的宽泛性、培养主体的分离性、教师教育者的误引性、准入条件的“偏失”性四个方面分析高校职前英语教师培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中学英语教学成效。
职前培养;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职前培养是保证教师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以及整体教育质量的前提性基础,是教师教育与发展制度体系的重中之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谈到教学质量时指出: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素质对教育质量之影响不言而喻。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奠基”阶段,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最初建构和后续发展。然而,当前教师职前培养中存在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学教师队伍“质量不佳、实力不济”,影响中学课堂教学的成效。
(一)生源选拔的宽泛性
实践证明,师范生源的好坏对师资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20世纪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大发展,高等院校入学条件放宽,引发优质生源匮乏和教学质量下滑的弊端。与其他专业相比,作为异质性升学群体的英语专业师范生中准入培养与语言素养的错位凸现,职前教师“入口”与“出口”的矛盾激化。主要体现在:有些“积弱多弊、先天不足”的英语专业师范生,入学后虽经过“课程+学时”本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学习,所知所能与应知应能并非正比,学历水平和执教能力不相匹配,即便可以勉强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优质高效的教学无从谈起,后续专业发展中寸步难行。近年来,对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新生质量评估反馈:任课教师一致认为学生的语音普遍较差,即音素的准确性、语调的得体性及语流的连贯性等都较差。更有甚者,学生语音中难消的顽疾经系统的专业培训后未必大有改观,毕业后从事英语教学时,其发音的缺陷必然会对学习者的英语语音习得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发音错误不断蔓延和传承,势必使英语教学陷入难以解套的怪圈,造成“小鸡下小蛋、小蛋孵小鸡”的恶性循环。输入“学苗”的宽泛性对职前英语教师培养质量和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二)师资培养主体的分离性
多年来,师资培养和供给中枢的师范院校与中学各行其是、壁垒分明,合作培养并不多见,长效互动更是微乎其微,为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造成人为和潜在的障碍。作为培养教师的教师,高校教师在职前教师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教育理念的传递者,是教育实践的示范者。然而,高校教师不接地气,与现实教学土壤的中学隔离,对开放教育现场的体验和实践“捉襟见肘”,对中学教学状况、课改需求及发展趋势所悉不深,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和实地性,实习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指导胜任力不足,难以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中学教学场景“真实世界”的“养分”, 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诊断”辅导作用,难免造成“低师”难出“高徒”的局面。
(三)教师教育者的误引性
职前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教师教育者在职前教师教育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施者,教师教育者最直接影响职前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方式,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对新教育教学理论的态度势必为职前教师效仿、认同。遗憾的是,教师教育者对学生并不都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体现先进的、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法正在向学生做出某种不良“暗示”,会对学生起到“隐性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未来的从教生涯中,模仿其教师的教学方法,将一些不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作为蓝本沿袭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制约了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准入条件的“偏失”性
教师队伍素质由教师职前教育入口标准、职前培养和出口标准(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决定的。长期以来,在教师资格认证方面, 我国缺乏系统、科学和实用的教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准入标准基于学历要求与资格证书。就师范院校毕业生而言,毕业和取得教师资格证之间存在必然性,毕业即得“双证”(学历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修完特定的课程学时和学分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无须经过专门的教师资格考试,“直通车”式“自然过渡”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种准入制度注重教师培养的“输入”因素,即毕业生所修的课程、获得的学时学分,而忽略了“准教师”的“输出”因素,即“准教师”具备的教学知识与实际教学能力,缺乏对“准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综合的考量。从世界范围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加快,学历文凭作为衡量教师职业素质的标准已经越来越缺乏惟一性。就英语教师资格认定而言,存在着与高校培养联系的缺失,作为评估学生语言能力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仅对专业学生某一阶段应该达到的英语能力加以描述,并未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挂钩,并未规约即将从事英语教学的职前教师应该达到的语言水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英语教师的准入条件,致使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与语言教学需求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
(一)生源选拔的专业性
常言道:好苗出好才。师范招生质量与将来所培养出来的教师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这个关系首先存在于学生入学时的学业成绩和他们将来的教学成就之间的关系中,就英语学科而言,英语教育
专业招收的学生英语素质越高,他们未来就越容易成为好的英语教师,而好教师所教的学生就越容易获得好的学业成就。因此,依据教育素养与专业素养共融的原则,对新生从教潜质和英语学习潜能双重考量,设定英语成绩入围线,择选出良好生源作为师资储备,把好英语师范报考生入学质量关,为教师的培养、培训和发展取得源头型的保证。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正确的语音和地道的语调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首要因素,是合格语言教师的基本素质。英语教师语音的“标准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否,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与否。鉴于教师的语音水平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深刻影响,生源选拔环节应打破唯有成绩门槛,鲜见面试门槛的局面,对进档的英语专业考生增设语音口试,且占高考成绩的一定比例,在“入口"严把英语教师队伍语音质量关,从而解决好职前教师入门性和发展性的矛盾。
(二)师资培养主体的协同性
为有效融合高校与中学师资培养职能,组合各自的优势,整合理论与实践,契合供给与需求,高校与中学应突破樊篱,在彼此开放的状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协作机制,构建理论—实践各取所需的利益共同体,协同培养“准教师”。高校指导教师在教学理念、理论素养和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占有优势,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擅长实践教学,双方形成发展同盟,共同引领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师资培养和中学教育“共生共促”,实现高校教师、中学教师和学生三方的联动。由此,职前教师即能接受高校教师广博精深的理论滋养,又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接受中学教师的实践诊断,“静”态理论学习与“动”态体验学习的互益效应促成职前教师拥有良好的专业准备。为此,可以借鉴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高校指导教师不再固守自己的理论天地,不再对火热的中学课堂只是隔岸观火、纸上谈兵,而要下位中学基地“实战”体验,以“带着优势资源走进陌生环境”的方式走上中学讲台亲自执教,给他们带去新的教育理念,而真实的实践环境又会开拓其教育研究新视野,从而能够更科学地进行“言教”加“身教”的教育实习指导。
(三)教师教育者的导引性
研究表明,教师教育者,无论通过暗示也好,明示也好,他们的教学方式常常被学生模仿并用于以后的教学中(Cochran-Smith et al,2005;陆忆松等,2008)。从事培养“准教师”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是准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是提升职前教师培养质量的核心力量,其专业化素质促进职前教师的课程教学与专业发展,有效指引职前教师的每一步成长。在教授准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教师教育者显性地或者隐性地体现出教学示范者的作用,其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甚至是教学模式都是学生教师模仿的内容,是准教师们学习教学的典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准教师的未来教学行为。1996年颁布的世界上首套教师教育者标准清晰界定了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教学示范能力,明确指出:有效的示范是成功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一个不会教学的教师教育者是培养不出会教学的教师的。故此,教师教育者应不仅是先进教育理念的讲授者,更应是这种理念的示范者,从示范到模范,注重提升教学工作的素养,为准教师提供行动样例,树立优秀的教学榜样,以先进的教育方式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从根本上保障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师资准入标准的专业性
就语言教师的职业属性而言,语言能力一直是衡量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因素,是外语教师突出的专业特征,是外语教师入职从教的核心能力。作为外语输入资源提供者和外语输入质量的控制者,教师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能够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和开展专业发展活动的保证,是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Murdoch,1994)故此,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实施英语教师职业测评机制,构建语言能力测评体系,设定语言能力等级,确立适切的语言基准,对入职英语教师语言能力进行评核,是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对于教师教育、学校和教师本身的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鉴于教师对学生语音学习“言传声教”的深刻影响,在教师准入中应把语言能力之一的语音水平格外突出为英语教师资格认定与聘用条件之一,对入职前的教师实行类似普通话等级考试那样的测试和认证制度,设立语音是否合格的衡量标准,划分成绩等级,将语音水平达到某一等级作为英语教师上岗的条件,不达标人员证明其没有达到从教的门槛要求,不宜当英语教师,以此避免发音不准的教师没有通过任何语音测试就匆匆上岗,以至自身存在的语音缺陷通过示范性教学给学习者的语音产生不良的定势。
概言之,优质的师资是中学英语教学得以成功实施的核心。教师的职前培养过程中,须以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保证英语专业“学苗”入学质量,加大师范生实践教学指导力度,强化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构建英语师资准入的专业标准体系,以确保英语教师职前培养质量,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1]邹为诚.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师的职前教育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1).
[2]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8).
[3]贾爱武,陈培良.美国外语教师职前培养项目标准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2).
[4]方瑞.发音好才是真的好—关于英语语音教学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an Yan
(Qiongz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anya Hainan, 572022,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insufficient of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from four aspects: selection of students’ source is broad, cultivating principal part, teacher educators lured, access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dependent colleges in Guangxi; English majors; applied; training mode
H319
:A
:1000-9795(2014)011-000102-02
[责任编辑:周 天]
单 岩 (1972-),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
本文系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2012年招标科研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MZJD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