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国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招生规模和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都面临转型,学校逐渐由传统的外延型扩张向内涵型提升进行转变,这些转变促使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迈出校院两级管理这一步。校院两级实体管理体制是指各二级学院实行实体化运作,学校的管理重心由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移至二级学院。学校主要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制度架构、任免干部、检查实施过程、考核绩效、筹措与分配经费以及提供服务保障等实施管理;二级学院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承担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行使本单位人、财、物的支配权,对本单位的办学绩效负责,使之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办学实体,促使二级学院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增强办学活力,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管理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增强社会服务的能力,从而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在当地的影响、声誉和地位。
1.有利于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需要在地方特色、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地方本科院校应发挥地方优势,找准方向,积极探索、研究并践行富有地方特色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地方本科院发展需要创新校院管理运行机制。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普遍扩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普遍增多,新校区建设普遍存在,教师和学生人数急速膨胀,原有的校院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的需要,如果不对校院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将会制约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难以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地方本科院要通过校院两级管理改革,重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明确校院职责和权限,将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以学院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3.有利于调动二级学院及其教职工的积极性。校园两级管理增强了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使二级学院可以充分行使人、财、物的支配权,调动了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在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中,能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发挥每个人的内在潜力,齐心协力,共同实现学院整体目标。①
目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是校、院、系三级建制,系一般情况下不设行政级别。学校在内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是一级办学管理实体,学院是学校领导下的二级办学管理实体,管理权力在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实体之间进行分配。地方本科院校校院两级管理的具体办法虽不断出台,但随着改革的深化,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本科办学历史较短,校院两级体制不健全。地方本科院校大都以合并组建的方式整合原有的专科学校,是普通本科院校中的新生力量,在师资、教学规范、规章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系改院的时间不长,继承了校级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二级学院的权力非常有限,校园两级管理的体制不够健全,经验还不够丰富。由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特殊性,照搬一些综合性大学校院两级管理的办法并不可行。
2.二级学院的责任和权力不匹配。校院两级管理要求责、权、利明晰,在管理权限下放的同时,还必须明确二级学院所担负的责任,但由于受到传统校级高度集权管理体制的影响,权力下放往往不够充分,致使二级院难以充分得到应有的权力,自主权难以充分行使,导致无法实现二级管理的责任目标,二级学院通常只有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权力,缺乏财务和用人等方面的自主权。
3.二级学院权力执行不力。由于二级学院受到传统集权管理的影响,容易形成由学校统一管理的习惯,不善于行使学校赋予的管理权力,致使二级学院放松了对某些权力的行使。二级学院在遇到问题时,为了避免矛盾,不能严格行使权力。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要求二级学院管理人员具有全面的管理才能,但由于他们习惯原来被动执行的方式,缺乏管理意识,没有进行相应的管理培训,导致学院工作进展缓慢。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学校重新收起部分权力,以致校级管理细化,达不到最初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目的。
4.二级学院“唯利思想”。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会涉及各种经费的核拨。二级学院支配本学院各种经费的权力加大,当“唯利思想”存在时,就会只考虑本学院的利益而忽略学校的整体利益,出现克扣教学经费、学生奖励、购置设备等情况。在遇到教研、科研、学生活动等过程中,学院在经费上能省则省,甚至取消各种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的活动,从而导致学校的利益受损、教学质量下降、无法集中财力为学院购置大型设备等情况。
5.管理重心过度下移。当管理重心过度下移时,就会导致二级学院不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忽视教学环节的考查,降低教学质量,造成学校与学院间管理脱节,学校对二级学院管理的具体情况不够深入,相互沟通的渠道不通畅。学校将管理重心下移时,必然削减校级行政职能部门的权力,加大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没有配套的人员编制调整等政策,就会影响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6.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随着校院两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二级学院的考核难以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没有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就无法对二级学院的工作给予客观的评价,无法实现正确的“奖优罚劣”,不利于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不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
对于校院两级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充分调研,吸取综合性大学已有的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发挥地方优势,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科学导向,建成体现学校特色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实施目标管理,建立合理的目标责任体系。二级学院的基本职责是大体相同的,作为学校实施办学的管理主体,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从全局出发,明确责、权、利关系,在目标责任中既要有共性的部分,也要有二级学院的各自特点,对目标责任充分论证,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对各类工作的考核细则及分配方案予以调控,通过各种渠道的信息反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做出调整,这是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重要前提。
在目标责任体系中,应该明确各二级学院须履行的职能,其中包括:确定二级学院发展规划及有关重要建设计划;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及教学改革计划;开展办学合作,筹措办学资源;在学校核定岗位范围内进行岗位设置,聘任学院教职工;考核并评价教职工的工作,负责教职工岗位绩效的分配;制订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学院学生培养与管理、招生与毕业生就业;按规定使用学校核拨的经费,管理学院资产,管理学院科研经费及其他各项经费,接受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2.建立组织机构,完善校院两级管理的运行机制。校院两级管理须有一定的组织机构监督实施,应本着明确职责、健全机制、交叉任职、共同负责的办法,建立学院的组织机构。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党总支(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其他成员按学校规定组织程序产生。学院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学院设置的内部机构不定行政级别。学院内部机构包括研究所、公共课教研部、实验中心(实验室)等学科组织、根据专业建设需要设置学系等教学管理机构和以办公室为主的行政管理与服务机构。学院内部机构在本学院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二级学院可设立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辅助决策的非常设机构。学院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学院教职工真正参与管理决策。
3.加强监督,健全监控督促机制。没有监督和约束的权力必然会失控,只是期望管理人员的高尚道德情操和自我约束而放弃约束监督机制的建立是不符合管理原则的。②二级学院的活动都必须以上级主管部门的法规政策及学校规定为依据,所有活动必须有利于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绩效,促进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二级学院党政领导及各内设机构管理人员一定要强化监督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认真规范地实施监控督促程序。二级学院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方面,二级学院的各级管理机构必须自觉接受学校监督机构的监督;另一方面,二级学院的重大决策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出台须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并接受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
4.找准重心,科学适度下移管理权限。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必然要将学校党政管理职能部门的权限下移至二级学院,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找准重心、适度下移管理权限,是校院两级管理的核心问题。权限下移过少,就失去二级管理的意义,导致二级学院无法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提高不了二级学院的积极性;权限下放过多,又易造成学校和二级学院沟通不畅,不利于学校对各方面工作的监控,难以在全校范围内统筹集中人力、财力进行战略性决策、规划。因此,对于权限的下放,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结合本校的自身特点和本校二级学院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充分调研,找准权力下放的重心,形成以学院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5.增强管理意识,全面提高二级学院管理水平。随着校院两级管理的施行,学校由原来过多、过细、直接、具体的管理转变为综合宏观管理,行政职能部门从原来的集权管理向指导性管理转变,在这种体制下,二级学院将面临新的挑战,不仅要遵循上级部门、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必须细化自己的管理工作,制定学院发展规划,完善学院的规章制度,统筹经费的使用,根据学校授权,承担学校确定的教学、科研任务等工作。随着管理工作量的增大,二级学院必然要增加管理人员,由于二级学院多数是专任教师,其管理水平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管理体制,这就需要学校有配套的政策来保证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的编制,通过各种培训全面提高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保证二级学院逐渐实现从学校集权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减少在管理环节上的内耗,真正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6.发挥学科优势,拓宽二级学院为地方服务的范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职能。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提供科技支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提供更广泛的社会服务,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职责,更是二级学院的重要职责。各二级学院应该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为社会提供教育培训、科技咨询,积极为地方提供服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就应该在为地方服务方面为二级学院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减少学校收取的科研管理费用,鼓励校企合作,增强横向联系。鼓励二级学院的各类人才进企业,一方面可以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使二级学院的教师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为二级学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充分激发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为校院两级管理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持。
7.构建考核体系,形成有效的二级学院激励机制。既然施行目标管理,就应对目标进行科学公正的考核。考核是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促使二级学院认真履行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各项管理工作的相应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强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提高二级学院的管理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二级学院的考核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经过细致认真的调研和论证,形成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考核体系,实现对二级学院科学公正的评价,合理恰当地使用考核结果,从而不断促进二级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8.注重反馈评估,不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在校院两级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发现不利于二级学院发展、制约学校战略目标实现的各种不合理管理环节。因此,对于校园两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必须有充分的信息反馈渠道,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评估信息,注意评估资料获取的全面性,组织专家对这些信息认真分析、进行立体全方位的评估,分析校园两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找出体系中的真正病症,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地对校院两级管理体系进行修正,通过不断调整,使体系逐步趋于合理。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的不断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必须要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通过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及教职工的积极性,推进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将二级学院的管理从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从事务性管理转向服务性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集权管理转向分权管理,实现校院责、权、利的统一,使二级学院成为真正的管理中心,使系(教研室)成为真正的学术中心,使职能部门成为真正的服务中心,从而推进学校的发展。
[注释]
①李遵义.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目标管理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5):133.
②杨勇,方烨.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两级管理的若干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