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公众形象

2014-04-17 13:37:22杨巧智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公众形象呼伦贝尔学生党员

杨巧智

(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公众形象

杨巧智

(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近年来,各高校党组织采取多途径,把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公众形象作为不断探索的重要工作任务,使其在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起到模范作用,更好地承担共产党员的角色责任。

大学生党员;公众形象

近年来,各高校党组织采取多途径,不断加强学生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服务,不受非主流价值观、文化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党内的腐败现象所影响,提高大学生党员公众形象,使其在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起到模范作用,更好地承担共产党员的角色责任。

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

新形势下如何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点讲话特别是到内蒙古的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通过理论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历史,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为青年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必为他们搭建追求梦想的舞台,帮学生规划自己完美的人生。让更多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传递青春正能量,努力培养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每位大学生党员都要在实践中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出核心,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怎样才能让跟党走的信念不动摇?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常抓不懈,利用各种途径不拘泥形式,在每一阶段都有新的方法去强化和感染每一个青年学生,带领学生做好人生规划,为他们树立坚毅的意志品质打下基础,时刻要求学生党员做出表率作用。

2.夯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坚实基础。在高校科学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是夯实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课堂。根据党中央的要求高校开设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必修课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有历史、有理论、有应用,较以往课程数目虽然减少了,但内容没有减少, 重点更加突出,要求没有降低,。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还凸显了课堂学习的主渠道。丰富的内容、形势的变化,使学生接受起来容易主课堂的地位不容忽视。在搞活主课堂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坚定理想信念的舞台。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以及艺术素养等对学生的思想言行起到影响,成为主宰青年人灵魂的精神支柱。增强大学生及学生党员对党的价值观认同,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最高的最求。

二、加强角色锻炼,提升党员形象,实现知行统一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青年学生来说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和谐”这12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我院团总支要求学生党员要起带头性、骨干性、先导性、桥梁性作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树一面旗帜让身上充满“正能量”,不仅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和热爱家乡,尊重、热爱父母、亲人、老师、同学上;还要落实到热爱我们的校园、社会中的一草一木上。把伟大的爱国精神落实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发奋读书、诚实做人、勤奋工作,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勤奋读书,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健康成长;踏实做事,听从教育,团结同学,服从管理,助人为乐。在每届新生中营造一种“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氛围,加强群众对党员的舆论监督,并在学生光荣榜上进行张贴和宣传,让党员的旗帜作用真正辐射到每位学生。所以,每位大学生党员都自觉地为同学做实事,密切联系同学,尽最大可能帮助同学解决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困难和困惑,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2.加强党员意识,提升党员形象 。学生党员的旗帜意识的强弱往往在于学生和老师的关注程度。因此,要善于利用师生群体力量这一渠道,建立适当的舆论评价剑斗机制能大大的提高党员的意识和觉悟将学生党员的言行尤其是外化行为具体化、规范化,使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及由此树立的的党员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或偶像。如,对大学生党员实行个人形象宣传和大学生党员所在学生寝室贴标签树旗帜,强化党员意识,通过各种学习和活动进行党员行为的训练和检验,强化党员意识、锻炼党性修养;,对党员先锋委以重任,重点培养,让他们担任学生会干部、学生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等,使学生党员在党团组织的指导下发挥积极作用,强化其党员意识; 通过党员风采展示争做“先锋 ”争创“先进学生党支部”等,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政治觉悟,提升党员形象。

3.传递正能量,实现知行统一。青年学生身边凝聚了大量的“正能量”,每学期我校都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学生搭建展示才华挖掘潜能的舞台,在舞台上通过比拼涌现出各类人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凝聚了大量“正能量”。而学生党员能主动承担,搭建舞台组织各项比赛还积极带领学生参赛,纷纷获得省、市、学校级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学期最高成就奖、“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奖,涌现出很多先进个人和集体,如:学科竞赛获奖者、学校成绩优秀者、青年志愿者、拾金不昧的同学等等,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正能量,这些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我们要在呼伦贝尔学院的校园里大量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

三、创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尽责圆梦”提升大学生党员公众形象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当代大学生如何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肩负起历时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

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方针,增强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文学院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为青年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搭建追求梦想的舞台,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呼伦贝尔市边防支队机动大队的建立共建单位,并签署共建协议,将作为一项制度稳定下来,“走出去,请进来”,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训练,引领大学生党员学习人民军队“尽职圆梦、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党的绝对忠诚,组织性、纪律性极强、凝聚力很高的优良作风。服务于社会,积极展示个性与才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创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让更多青年“尽责圆梦”提升大学生党员公众形象。

大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而且代表着党和学校的形象。在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党员的公众形象不仅代表学校和个人在与你接触的广大学生、社会公众中还体现出一名党员崇高的社会理想、高尚的道德理想、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理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想 ,所以要注重党员形象,严格规范党员言行,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名副其实的模范。

[1]袁兴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辨析[J].江苏高教,2008(3).

[2]蔡月亮.大学生形象的妖魔化[J].青年记者,2006(1).

How to impro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public image

Yang Qiao-zhi
(Hulun Buir College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Hulunbuir Inner Mongolia, 021008, China)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universities party organization to take more ways, how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party public image as an important task of exploring, in the young student world outlook, the outlook on life, values form the key period of play a role model, better the ro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responsibility.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public image

G64

:A

:1000-9795(2014)011-000041-02

[责任编辑:鲍 雨]

杨巧智(1982-),女,回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团总支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基金项目:《做好人文学科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作用》。

猜你喜欢
公众形象呼伦贝尔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金桥(2018年8期)2018-09-28 02:29:46
网络语境中警察身份认同初探
今传媒(2017年10期)2017-11-04 23:12:49
网络媒体中综合档案馆公众形象研究
世界家苑(2017年8期)2017-09-04 08:03:28
银色的呼伦贝尔
草原歌声(2017年1期)2017-04-23 05:08:52
呼伦贝尔之行
政治传播语境下政治人物公众形象的建构
新闻世界(2016年2期)2016-05-18 09:00:59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
媒体视角下的高校公众形象塑造
新闻前哨(2014年4期)2014-07-23 13: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