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毓婉
(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辽宁大连 116622)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形式及预防途径浅析
高毓婉
(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辽宁大连 116622)
职业倦怠是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为衰竭、沮丧和怠慢。职业倦怠原因多样,可归结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职业倦怠在职业院校青年教师领域中较为多见,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可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合理分配时间、重建教师认知、增加心理辅导、提高就业情感、增设进修机会进行心理上和身体上的预防,从而有效缓解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
职业院校;职业倦怠;预防途径
我国的教育体系由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组成,作为范围广、人数多、社会服务性强的一类教育形式职业院校是组成我国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我国的不断深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长久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国家资助或恰当的社会评价,这也使得职业院校的教师自身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相对较低。加之职业院校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使得职业院校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由于我国教育现状所致,职业院校的教师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奋斗目标等指标与其他领域的教师相比有一定差别。所以由此产生的职业期许与现状下的心理落差会相对较大,从而导致倦怠情绪的产生。倦怠产生的普遍原因是因为个体获得了与高压环境、情感投入不相关的回馈,往往动力越充足、工作越投入的个体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1.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是承担学历性职业教育任务的机构,分为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面临着办学经费短缺,经费供应渠道不稳定的问题,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每年都有增长,但还不适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的Herbert Freudenburger提出,他提出了“burnout”这个词语,来形容由于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精神过度紧绷产生的一种疲惫状态。这是一种身心俱疲、情感枯竭、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综合征[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职业倦怠是因为教师工作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由于长时间暴漏在高压之下而产生的一种态度、情感、精力衰竭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个人成就感[2]。
有调查研究表明:教龄6~lO年是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最严重的阶段[3]。即是刚刚加入教师行列,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尚不成熟的青年教师。这一部分教师又是组成职业教育的有生力量,又是构成教学一线教师的中坚力量。这个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道德教育质量、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这一事业阶段的职业院校教师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是因为工作强度大、成就感低、社会地位不高等方面造成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的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1.学校因素
(1)评价机制
多项研究表明,学校内部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关系最高,作为具有学校内部因素的代表性和指向性部分便是教师评价系统。存在着评价目标功利化、评价内容片面化、评价标准僵硬化、评价主体单一化等问题[4]。具体表现为,对于教师的评价机制沿用旧法,评价体系不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改变,评价的主体也只是领导和少数专家,评价的内容只局限于教学方向等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评价机制也存在上述问题,职业院校的特殊性要求职业院校要有符合自身的评价机制,否则身处其中的青年教师会对自身的价值产生质疑,影响个人情绪,导致职业倦怠。
(2)工作强度
研究表明,个体的工作倦怠与工作负荷成稳定的相关关系[5]。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工作时间具有非限定性,并且包括大量的隐性工作时间,所以教师的工作负荷较高。职业院校的教师除了完成普通教师的上课、备课、作业批改等工作,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学生管理和实践工作的时间。职业院校的学生较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产生纠纷的几率较大,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学生问题、完善教学管理工作。职业院校的学生还需要大量的实习工作,这也无形中为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增加了隐性的工作强度。
2.社会因素
(1)社会地位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理应获得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赞誉,但由于我国分配关系使然,教师仍未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赞誉。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因为社会对于职业院校的“贴标签”固有印象,导致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走势并不乐观。有研究表明:社会因素比较很容易地使教师心理失衡,产生失落感,严重挫伤其工作热情[6]。当职业院校教师与其他院校教师比较,或与其他职业比较时就较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产生倦怠情绪。
(2)学生合作
在知识经济占领主流市场的今天,学生获得信息渠道也多种多样,“现代的学生南关难教”已经成了教师们普遍认定的事实。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点在于:①普通
高校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要高于职业院校学生;②普通院校学生与家庭的交流较职业院校更为频繁,家庭成员和睦度较高;③普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职业院校学生相比较高。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意识强、控制能力弱、轻微的心理问题导致职业院校学生更不服教师管教。Shaknarov和Farber在1983的研究中也发现,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7]。
3.个人因素
(1)心理落差
研究表明普通中学的教师比重点中学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8]。原因是因为生源更为优秀,所以在管理上投入的力度较小,更重要的是重点中学毕业生在走出校园后的走向和发展较普通中学更好,所以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强,可以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的消极情绪。但职业院校的学生社会评价不高,今后发展前景较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相比较差,学生的赞誉度不高导致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降低。此外,在工作中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使青年教师产生无奈、消极的情绪,从而丧失职业信心。
(2)知识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学校输出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只需要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而学生对于这一切的学习都来源于教师。职业院校的教师与普通学校的教师不同的是,除了需要有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实践动手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对于技术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知识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职业院校多为地方性院校,能获得前沿知识的途径比较有限,所以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很容产生力不从心的疲惫感觉,演变成为职业倦怠。
1.健全完善评价机制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职业院校的评价机制应以不同学校的不同特色为依托,创立符合校本实情的评价体系。除教育教学评价指标外可适当引入其他评价内容,如道德评定、发展潜力、学术贡献等。对于教师评价的主体可扩充至全校范围或小范围的社会评定,这样评定结果更全面,也可以引导职业院校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方向。在工作时间安排上应尽量使教师在可负荷范围内工作,如超过正常范围,不止会是教师产生倦怠心理,亦会使教学工作事倍功半。可采用多人负责制来缓解一人负责制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2.重视教师认知建设 增加心理辅助学习
归根结底,社会与学生给青年教师带来的心理落差可以细化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自身的认知水平,二是在校学生的心理特征。社会对于职业院校教师的评价需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职业院校共同努力平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之前,教师产生的情感偏差和倦怠心理,可通过对于教师的心理辅导完成。可在职业院校内配备心理咨询中心,适时开展一些积极心理的课程,来缓解教师自身成就感低的困扰。心理教育,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使问题减轻,在促进教师学生双方面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为教师的管理也带来了方便。
3.提高就业成就情感 增设教师进修机会
教师的心理落差是产生职业倦怠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途径是要让教师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职业的价值。可定时开展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座谈会,不仅可以使在校学生明确未来奋斗目标,提升个人价值,也可以提高教师职业成就感。并且要为青年教师多争取进修学习的机会,职业院校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社会服务性,追根究底是“做”,所以教师要能够接收到本专业前沿的技术,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从而促进学校发展,提升个人成就。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并且比较普遍,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对于青年教师问题的关注也是刻不容缓,应该为他们创设一个公平的环境、竞争的氛围,为他们提供一个可发展的空间。只有提升自我认同感,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才能有效缓解职业倦怠,这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本身共同努力。
[1]Am Della Roeca and Marion Kostamki.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st Victorian Secondary of school Teachers:A Comparative look at Contract and Permanent Employment[J].Teacher Education:Change of Heart,Mind and Action,September 2002:24-26.
[2]兰惠敏.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12(5):143-145.
[3]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81-84.
[4]杨艳.改革教师评价模式,缓解教师职业倦怠[J].教育探索,2009(7):92-93.
[5]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心理科学,2009(10).
[6]冉祥华.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其预防策略[J].教育探索,2004(9).
[7]杜一菲,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及干预[J].石油教育,2006(6).
[8]邢金萍.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60-163.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teacher job burnout forms and preventive approach
Gao Yu-wan
(Dalian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Laboratory, Dalian Liaoning, 116622, China)
Job burnout i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for young teachers. Job burnout have many reasons, there are social factors, school factors and personal factors. We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time, the increas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mproving employment emotion, learning opportunities, carries on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preventio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henomenon of job burnou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teac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ob burnout; prevention way
G71
:A
:1000-9795(2014)011-000031-02
[责任编辑:周 天]
高毓婉(1990-),女,辽宁辽阳人,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