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斌,张 维
(南京审计学院 金融学院,南京 211815)
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欧美发达金融市场,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设计、开发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以满足风险管理等现实性金融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入金融工程的思想,当时我国的金融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金融工程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应用极少。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具有创新意识并掌握产品设计技能的金融工程人才需求迅速上升。
在此背景下,国内金融工程的教学和科研也得以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金融工程相关课程或开设金融工程专业,专门培养金融工程技术人才。当前,我国共有36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其中,财经院校22所、综合性大学6所、理工院校8所,还有多所高校开展了金融工程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而更多的高校则是开设了金融工程相关课程。
本文拟通过对金融工程课程特点的分析,并结合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金融工程集合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强调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是典型的交叉型、边缘型学科。在金融工程中,既要具备风险收益、无套利、风险中性等金融思维,又要有“积木思想”和系统性思维等工程思维,还要能够综合运用数值计算、数学建模、网络模拟等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处理各种现实金融问题。
此外,由于数据获取、处理、计算的高度复杂性,金融工程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编程技术的支持,以满足大量复杂的模拟和计算需要。所以说,金融工程是一门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融现代金融学、工程方法与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
金融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量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来解决各类金融实务中的实际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为了显示金融学的严谨性,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业界都强调运用数理方法分析解决金融问题。金融工程更是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数理基础之上,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运用,都离不开严谨的数理推导和精确的计算。可以说,定量研究是金融工程的核心和生命,贯穿金融工程发展始终,没有定量分析就没有金融工程学科的发展。
金融工程的量化分析通常有两个阶段:第一步是把没有数量特征的各种实际对象转变成具有数量特征和某种相关关系的变量。在数学模型提出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模型进行分析、求解、推导和论证。
金融工程是“创新性金融工具和金融过程的设计、开发和运用以及对企业整体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略”[1]。其中,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创造是金融工程最核心、最重要的运作领域。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Fisher Black曾经说过,“有了衍生商品,你几乎可以拥有任何想要的报酬形态。只要你可以把他画在纸上,或者以语言文字描述出来,就有人可以为你设计出任何你想要的报酬形态的衍生品”。[2]金融工程以股票、债券、信贷资产等基础性金融工具为基础,通过组合、剥离与杂交等方式,开发出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再以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为基础,构造出更为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如此不断推进,创造出形式各异、特征不同的“无穷”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市场状况下的特定需求。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已从最初的股票、债券,以及利率远期、股指期货、货币互换等简单的衍生证券,发展至极为复杂的奇异期权,以及众多由不同证券组合而成的结构性产品。总之,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种类和数量无时不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可以说创新是金融工程的灵魂。
金融工程是金融科学的工程化,在本质上是金融科学从抽象的理论走向市场和客户的过程,是一门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学科。现实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面临着不同的金融问题。个人希望以专业化方式管理其资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并能保证日常的流动性需求。企业需要有适当的方式规避汇率、利率以及原材料、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思考的则是如何设计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去吸引客户,以及如何监管金融风险以实现特定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而金融工程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借助现代工程管理的思维和方法,为各种金融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满足市场丰富多样的金融需求。
国外金融学科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经济学院模式”和“商学院模式”。前者强调宏观金融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是其最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后者注重微观金融问题,关注金融市场运行中的各类金融活动。在商学院模式下,金融学被视为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与公司管理的结合,金融市场学、公司理财、投资学、金融工程等课程成为其最重要的课程。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财经院校在金融学科发展上普遍采用的是“经济学院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金融工程等微观金融课程只是处于辅助性地位,不少是以学生选修的形式开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现代金融中,传统的以银行活动为核心的金融格局地位在弱化,而以财务决策和金融市场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微观金融活动快速发展,金融学呈现出明显的微观化、实用化、技术化趋势,这是推动金融工程发展的动力。“经济学院模式”所强调的基础理论和宏观金融课题定位给金融工程课程教学造成了障碍。
金融工程是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交叉性应用学科。基于这个原因,要做好金融工程的教学,仅仅开设一门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金融学其他课程以及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非金融课程的支撑。
财经院校自身学科门类少、招生口径窄、专业分工细的特点,就已不利于金融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而许多院校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金融工程与其他支撑学科的关系,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工程的教学难度。此外,对大多数财经院校而言,其学科特色具有明显的文科性质,学生数量分析的教学较为薄弱,虽然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基础数理课程,但这些课程都是在大一开设的,而金融工程一般是大三才开始学习,这期间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很少用到上述数理知识,很容易形成思考、解决问题时的“定性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惯性会使学生对数据产生潜在的畏惧意识,对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较为排斥,缺乏对数理推导的信心和兴趣。这就需要适当加大数理分析课程的设置。另外,一般财经院校金融专业都是文理兼收,学生对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使得教学组织存在较大困难,授课进度难以统一,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高校授课中对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没有广泛应用于金融工程课程教学实践。此外,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发展不完善,金融工程案例偏少。由于来源于我国市场的真实案例较少,授课案例便不得不以境外案例为主,这些案例通常来自翻译的外文文献,时间偏久,不仅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也严重不符。还有,尽管金融工程在我国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实际部门的应用还有诸多限制,高校金融工程教学也就难以有相应的实践机会。案例教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但由于与实践结合的缺失,不少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有深刻的认识。
教材建设和教材的选用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非常重要。现有的金融工程教材不利于学生掌握金融工程基本理论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我国金融工程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多数来自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类大学,这些教材的编写过分注重金融工程理论数学推导,原理性内容偏少或者缺乏系统性,为数不多的应用案例基本上都来自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给学生的掌握理解造成不少困难。相对于理工院校编写的“抽象性”教材,个别由财经类院校编写的金融工程学教材往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受其“定性思维”影响,对理论背后诸多数理逻辑往往一笔带过或含糊其辞,结果造成以定量分析为核心的金融工程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此外,有不少教材编写质量不高,存在不少翻译抄袭境外教材的现象,由于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给学生理解带来很大障碍。还有一些高校处于经济利益或其他方面考虑,不采用国内外最新的优秀教材,而是一本教材使用多年,不利于学生掌握金融工程学科的最新进展。
在本科学习阶段,受在校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制约,以及数理基础相对薄弱的限制,对财经院校的学生来说,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掌握金融工程所需的数理工程知识是不现实的。此外,目前财经类本科毕业生的去向情况基本是两个:一个是考取研究生,一个是直接参加工作。综合以上因素,本科阶段教育目标不应当定得过于具体,应当注重基础性教育,强化专业理论基础以及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依据此思路,通过金融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具备金融工程的思维和理念,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能够使用创新性金融工具去解决一般性金融问题。金融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拥有扎实全面的金融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现有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高级金融工程人才的后续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国内各财经类院校金融相关专业,应当在保持宏观金融研究与教学优势的同时,注重微观金融的教学和研究,适当加大微观金融与数理分析方面课程的开设力度。
1.要强化金融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全面扎实的金融投资理论基础。金融工程教学离不开基本经济金融理论的支持,金融基础理论既是培养合格的金融工程人才的基石,也是金融工程学科发展的基石。这些理论课程应包括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公司理财、金融经济学、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衍生金融工具等,同时辅以管理、税收、保险以及金融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适度开设数理分析类课程,使学生具备数理推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素质。对于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较全面地掌握数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是一项必要技能。为此对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理基础课程的讲授可适当加大难度,尤其是对于投资专业的学生。除了这些课程之外,可以开设运筹学、应用随机过程、数值计算、经济数学模型等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课程的开设要充分结合金融工程的需要,注重数理方法在金融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
3.开设金融实证分析类课程,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金融实证的能力。借助计算机软件分析金融数据,研究金融运行规律是现代金融研究的重要手段。对此可以开设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实证分析、数据分析软件应用(如Eviews、Stata、Matlab、SPSS、SAS等)等课程。
国内现有金融工程教材要充分考虑财经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兼顾金融工程基础知识和逻辑数理推导,同时借鉴境外工程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改进完善教材体系,使其更加符合金融工程理论和市场发展的实际。国内各出版机构要加强与境外出版集团的合作,加快引进、翻译、出版一批高质量的、国外知名高校普遍采用的金融工程学专业教材,同时各高校应当提高金融工程教学中选用国外翻译教材甚至原版教材的比重。此外,对于包括“211”、“985”在内的重点大学或金融学重点学科可以利用自身师资资源和学术优势,在金融工程的教学上,尽量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力争实现金融工程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与国际知名大学同步。
金融工程是一门工程性的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工程技术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1.案例教学。案例是在现实社会中真实发生的例子,与金融实践联系非常紧密,这对加深学生对金融工程基本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在金融工程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理解金融工程的技术和工具。对于因金融工程应用起步较晚而导致的案例不足问题,可先采用欧美成熟市场的金融案例,但是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距离现在较近的案例。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资产证券化、股指期货、外汇期权、权证、可转债以及股权激励等金融创新品种,产生于我国的金融工程案例也在不断丰富。金融工程任课教师应当密切关注这些金融创新,不断丰富教学案例库。此外,教师应尽可能地与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强联系,及时掌握金融工程在实际部门的应用情况。
2.借助金融工程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都提供了较为完善的金融工程实验室方案。而国内部分高校也已建立了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金融学院与世华公司共建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武汉大学金融系的金融工程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的建立对推进教学和科研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得相应学科在国内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这一模式值得其他财经院校学习,以更好地推进金融工程教学与科研。
[1]王晋忠.不同层次金融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模式[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4):46-48.
[2]潘成夫.金融工程案例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203-205.
[3]史永东,陈日清.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设置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86.
[4]郭敏,刘立新,余湄.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财经科学,2004(6):8-11.
[5]郑振龙,陈蓉.金融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6]Finnerty,J.Financial Engineering in Corporate Finance:an Overview[J].Financial Management,198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