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交互形式演化看极简化设计之扁平化风格

2014-04-17 12:22:3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扁平化物化主义

刘 健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江苏江阴 214421)

由交互形式演化看极简化设计之扁平化风格

刘 健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江苏江阴 214421)

人类创造工具为满足自身所需,这是亘古不变的工具制造的终极目标。脱离这个目标的工具制造,必是毫无意义地。追忆人类的工具发展史,人与工具之间的互动关系演化,给今日之智能交互终端设备带来了扁平化设计风格特点。扁平化设计风格根植于极简化风格设计思维、遵循于优化原则、汲养于人因工学,是因人类需求所生;也必因人类精神物质需求变化所变、所灭。

极简化设计;扁平化风格;交互设计;UI设计

真想知道第一个敲制石斧的人,当时都想了些什么。不过无论如何人类从此与工具再也分不开了。从打制石器→金属铸器→机械造器→电子智能,人类与工具的交互关系在每一次生产革命中演化前进。进入今天电子智能历史阶段,人类与工具关系不断发生着微妙变化。工具从单一的物理性反馈而拥有了智能的判断性交互。最初人类敲击石器时,石头除了震麻我们的双臂外,绝对不会问你要选择圆形还是矩形。今天的现代人面对UI(USER INTERFACE)时需要什么,恐怕只有自己知道。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但是设计者却能在用户界面提供了我们很多选择,创造优秀的UE(USER EXPERIENCE)。人机交互归根结底就是人与工具的交互、人与物的交互。随着ISO 7和win8 Metro正式露面,一直颇具争议的扁平化风格被大家欣然接受。“扁平化”虽然没有一个正式“官方概念①”,但当只要一提及它,就令人联想到那放弃阴影、透视、纹理、渐变等装饰效果的整洁界面。正如前文所指扁平化之风业已吹到了诸如Windows、iSO以及Android的头上。此点也足见扁平化之热了。纵观人机环境的历史与现状,面对扁平化犹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Less is more”——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密斯借英国诗人Robert Browning 诗中一句话,“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来表达他的设计哲学立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道家文化影响的中国画意境和惜墨如金上来;实际上对“多”“少”的转化东西方的出发点是截然不同。中国画的留白是一种超然,其哲学本源是“为”与“不为”,而二十世纪的这位包豪斯校长,对此“多”“少”的理解是他近乎苛刻的严谨。

现代派带来的极简主义也不是空穴来风,也许真被老子说中了,这就是此消彼长、周而复始。在西方建筑的各种形式中,繁多的饰件、复杂的雕花和冗饰的线脚随处可见。现代派的反其道而行之,让我们在讨论今天的极简风格UI时,不得不再次将其提及。把扁平化设计当作是对拟物化设计繁文缛节背景下的逆袭英雄。

扁平化先驱Windows phone正如那第一个打石块的人,最初简化XAML详细定位文本、按钮、图像、列表框等也许只是为了方便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沟通。然而这个改变却为极简主义设计对交互界面超有利方向发展。从发展先后的角度来看,扁平化迎头赶上它的假想敌拟物化,并有把之挤下马来的趋势。其实这只是证明极简主义的扁平化设计思维,是交互关系发展的一个当下选择。无需对某阶段性的选择做一个孰优孰劣的二分法判定。

二、“轻松易见”一眼看到扁平化

扁平化就这么来了。如今的交互关系似乎就是这样形成的,不管你是否喜欢,它已经出现在大量的iSO、Android的app和网页中,将用户和体验者包围。

扁平化风格毫不掩饰其极简主义风格特点,也许正是因为简洁到了极致,以至于用户和体验者能根据其特点来轻易辨识出是否采用极简主义设计风格。那种摒弃高光、阴影、透视、渐变,通过抽象、简化、符号化的设计元素来表现交互内容;使用矩形色块、大字体,去除不必要的图像、色彩、文字抽象表现内容结构本身。极简主义下的扁平化仅仅为受众带来一个简洁明朗的界面吗?

满足视觉传达最重要的首先是能被眼睛看见。根据视觉原理,视觉细胞最敏感的是亮度,满足一定亮度后,才能对物像做一定的识别和判断。这种针对轮廓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多个领域被交叉证明。从人类视觉原理和心理学角度看,哪些使用极简化风格的界面标题和按钮等,都能在视觉传达中对其形象顺利感知,最终方便交互体验;受众对扁平化设计元素轻松辨识方便,其形成的抽象记忆轮廓更是深刻持久。如此极简主义的扁平化风格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备了实际应用的价值。

三、“恐龙因巨大而亡?”

有设计开发经验的人一定能够理解,windows phone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最初为什么要简化XAML,去详细定位文本、按钮、图像、列表框。因为设计开发过程中,不断地反复沟通尺寸、大小确实让人觉得有些繁琐,若把尺寸、大小确定下来便成为赢得高效沟通的一个手段。“扁平化设计”因为形式简单,被诟以懒人设计,但其有利于设计和开发人员头痛的特点,成为保证设计开发进度一个重要保证。另外为了能够更快的传播,扁平化设计是能够被受众更快速的认知的形式之一。针对图片压缩原理视觉传达研究中,色彩、明暗、渐变都会增大图片的大小。对于有限的数字处理速度、传输带宽来说,减小文件的大小,也是设计者为体验者考虑的范凑之一。

如此看来,扁平化设计风格不仅仅是来自于极简主义设计原则的影响。“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和设计者体验者的需求,对极简主义风格再次席卷我们的视野,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扁平化体验

拟物化讥笑扁平化形式简单,扁平化又反嘲拟物化过度设计,用二分法判断艺术形式特点只会误入歧途。拟物化界面对由现实生活进入数字交互来讲,其效果逼真、操作亲和。但是,现实的操作者往往已近具有一定交互体验经验,所以熟悉和操作扁平化界面的学习成本并不高。扁平化更像是备忘录的便签、目录树的标签头、框架划分式标题、管理学中的任务框。扁平化设计强调的是信息本身,而不是繁复多余的界面元素,正如很多人会给重要的任务、记事添加个方框或者圆圈而已。这种将文字图形化的方式就是最直接和简单的扁平化。

扁平化无论是文字、色彩、图形都将信息都进行简化,不需要冗余繁杂的修饰。通过色彩对比、放大文字、简单图标就是告诉用户“这是什么”。使用户能够轻易分辨出重点、按钮、导航等等。

五、“还有谁?”

无论如何,扁平化已经占据了我们很多用户界面。体验者从拟物化过渡到扁平化也没有辩论中那么困难。这就是交互演化,没有成败,它就是一个历史过程的选择而已。不要贬低旧形式,也不应当讥笑新的形式。因为今天牙牙学语的孩儿,将来也会拄拐蹒跚。新旧形式之争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选择的过程,不应作孰优孰劣的粗陋评判,设计者和开发者还是应当继续琢磨用户的需求、交互的模式等,迎接下个呱呱坠地的新生。

总结

向工具倾注感情,真是人类有趣的地方之一。甚至会有很多天真的典故、童话不惜将工具去拟人化,除使用工具的交互外,还将其进行人格化模拟;今天的交互关系下,人类寄予数字技术的人工智能,将工具设计成自主判断选择。人机对话、人机交互当然不是童话的再现,而是生产技术发展和人类想象力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同时交互关系也随之变化。

交互关系演化影响下的用户界面必定会适应时代的要求,拟物也好,扁平化也好,适用于用户选择才是最终的真理。

注释:

①“flat design”(扁平化设计)这个名字存在着诸多争论。不同的公司团体都尝试用过其他名称,例如minimal design, honest design,而微软公司甚至称它作 “authentically digital”。

[1]李铭.视觉原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6.ISBN:9787510042379

[2][美]迈耶.CSS权威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王成城,杜鹏程,李敏.扁平化管理下优化中层管理人员与组织交换关系的挑战及对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2).

[4]软件开发联合会组织制定JPEG定义.

[5]张芸.扁平化设计在网页上应用的优势.艺术科技,2013(6).

On simplified design of the flat style from the interaction form evolution

Liu Jian

(Art Institute of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China; Jiangyin Huashi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Jiangyin Jiangsu, 214421, China)

Human create tools to meet their needs, this was the ultimate goal of timeless tool manufacturing. From the target tool manufacturing, will be meaningless. Recalling the tools of human history, was meaningless.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ools, brought flat design style to today's smart interactive terminal. The flat design style was rooted in a simplified style design thinking, to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optimization, is the human needs; also because of changes in mental material needs, human become consumed.

simplified design; flat style; interaction design; UI design

J813.1

A

1000-9795(2014)05-0076-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10

刘 健(1978-),男,江苏扬州人,一级教师,从事美术教育、艺术设计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扁平化物化主义
新写意主义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9:00:16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20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13:55
扁平化的球星Ⅱ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冬日 新碰撞主义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53:05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16
扁平化的球星
扁平化的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