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公选课程的优化
——以广州某医科院校为例

2014-04-17 12:22陈敏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面授医学院校课程体系

陈敏华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广州 510182)

浅谈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公选课程的优化
——以广州某医科院校为例

陈敏华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广州 510182)

作为高校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公选课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在审视当前医学院校公选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公选课程的优化策略。

医学院校;公选课程优化

随着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日益提高,医学高等教育的质量日益为教育界所重视。作为高校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公共选修课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优化对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方位审视现有公选课程开课现状,不断探寻优化当前公选课程体系、提升公选课教育实效的良方乃是当前各医学院校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不可规避的任务。本文将以广州某医科院校为例,探讨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公选课程的优化。

一、着眼于提升岗位胜任力,全方位、多维度开设公选课程

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各高校都在原有的专业必修课程之外加开有关人文、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程,甚至在校内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中精选部分内容整合为可供各专业学生拓展知识面的普及性课程。因此,学生可以选择的公选课程较多。然而,在社会急需复合型人才的今天,只可简单拓宽知识面的公选课程已不能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若要更贴合当前时代的需求,公选课程体系不仅需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还需着眼于岗位胜任力的提升进行优化。

如今,医患关系紧张,这对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在医患沟通能力、医患纠纷处理能力、压力排解乃至其身心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少量相关课程已纳入必修、限选或专业任选课的课程教学中,但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这并不足够。与这方面相关的法律、心理、体育类公选课程应在原有公共课、专业课的基础上设置更多个性化的选择,让更多学生可根据当前形势选择合适自己的课程,为未来做好身心方面的准备。

另一方面,因应当前医疗行业对人才在岗位胜任力方面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在信息、科研、写作等方面对医学生的要求可谓日益提高。由于医学专业需修读的专业课程较多,能用于学习这些方面的可用课时相对较少,因此,这几方面能力的提高一般只能靠少量课程打下粗略的基础,拓展、延伸性课程较少,学生较难通过学校提供的课程较有针对性地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实际上,这类拓展、延伸性课程可通过公选课让学生自主修读。我校关于信息、科研、写作的公选课程近年来可谓日渐丰富,选课人数一般呈现满额状态,可见学生对这些课程也是持欢迎态度的。对此,可进一步整合临床师资,请教师结合自身科研经验尽量多开信息、科研、写作等方面与医学相交叉的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此一来,学生可在学校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课程切实提升医学科研能力,岗位胜任力也将提升。

二、信息的获取方式的增加,增设网络公选课程

当前,存在于社会中的信息可谓海量。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所需掌握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因此,社会对医学生所掌握的信息量要求也较高。公选课作为学生在校跨学科吸收各类信息的重要平台,一般以面授为主。然而,面授作为一种主流授课形式,也有不足之处:一方面,学生通过面授课程进行学习获取信息的时间、地点较为单一,学生自主选择面较小;另一方面,受学校本身教学资源方面的限制,所开课程的学科门类较为有限,学生的选择面也较小。随着医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量的不断增大,仅通过面授的形式开课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为适应社会需求,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医科院校可增设网络公选课来弥补面授课程的不足。网络公选课的开设既可通过精选各专业的精品课程以更趋通识化的方式在公选课程体系中呈现,供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拓宽现有知识面,也可通过与其他高校资源共享或购置网络课程等方式把部分面授课程较少涉及的学科课程置于网络选课平台中,作为对现设公选课的有益补充,从而让学生能有更宽广的选择面以及更灵活的自主安排空间。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按自己的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获取所需信息,也有利于在学生自主筛选需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需加强公选课的讨论环节,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大的收益。真正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网络公选课不仅是把授课视屏放置于网络学习平台中,还需创设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平台,为学生创建可与面授比拟,甚至比面授课程互动效果更好的互动空间。因此,在创设网络学习平台时,可根据实际需要,由老师在后台管理课程,设置讨论话题,通过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确保网络公选课的实效,进一步提高公选课的质量。

三、注重创新教育体系的合理布局,构建创新公选课程体系

是否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无疑是当今社会衡量医学人才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创新能力也是医科院校在培养目标中一直强调的培养要点。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高校教育管理者已在必修课、限选课、专业任选课的设置中或多或少地考虑到创新教育的问题,但在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方法方面对学生引导的不足确实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这方面的不足可通过公选课进行弥补。

针对上述情况,教育管理者可在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设置层面上分别针对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方法进行考虑,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并对之进行合理布局。如我校在实际操作中,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创新学基础》、《批判性思维》、《大学生心智模式与能力训练》等课程,通过分析批判精神的培养、创新性思维方法的传授以及创新案例分析等手段对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方面加以指引;面对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开设引导其开发创新思维的课程以外,还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精选临床一线富有创新经验的教师面向对创新有想法的学生开设诸如《医疗器械的使用与设计》等在创新方法上可起实质性指导作用的课程,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创新性设计。

通过单、双学期滚动开课,大部分学生有机会选修创新公选课,他们也可按自己的学习兴趣、思考进度决定是否需要参加由老师指导的创新实践。如此一来,学生普遍有机会接触创新思维教育,而有潜力的学生也可有更近一步进行操作的可能,而他们的创新进度均可自行调控,这对于鼓舞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士气而言颇有益处,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及创新习惯的培养。

四、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设置可纵向深化的公选课

由于需考虑全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公选课往往都是以介绍某学科的基本知识为主,鲜少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机会。学生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的话,一般只能通过辅修等方式进行学习。然而,考虑到高校的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能辅修的专业往往有限,他们要在校内更深入地了解不同专业的知识,只能通过自学。这不利于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人才而言更是不利。

高校在培养人才时,理应尊重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权。因此,在开设公选课时,应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课程做好规划,对部分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又具备延伸意义的课程,可在课程设置上适当设置进阶课程,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公选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如果学生“选而不修”,单纯为学分而修读某门公选课,其学习效果固然不会好。因此,考虑到学习效果以及有限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在对相关课程进行纵向深化设置时,也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已有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况作为参考,实际操作上可采取选拔机制,从而通过筛选机制让学生更理性地选择合适他们的课程,把有限的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学生,真正做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设置可纵向深化的公选课程体系既有利于师生间的自主选择,也有利于有潜力、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能在多个非本专业领域得到拓展、延伸的机会。延伸性课程体系与选拔机制并行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被迫接受过于难懂的非本专业知识的境况出现,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充足的实践课时配置既可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也可避免理论课时过多造成的枯燥感。近年来,各医科院校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愈加重视,在必修课、限选课等课程的学时分配上也都考虑到了实践课时的充分配置。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其必修课的理论、实践课学时比为1:0.6,限选课的理论、实践课学时比为1:0.7,实践学时所占比例较高。

与必修课、限选课相比,公共选修课的实践课时比例偏低。如我校公选课主要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科学、人文艺术四大模块,其实践学时比例均相对较低。其中,社会科学类及医药科学类的实践课时较少的情况尤为突出。社会科学类课程实践课时偏少与学科特性有一定关系,而医药科学类的课程却大多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其实践课时偏少的情况确需加以改进。

究其原因,医药科学类公选课实践课时偏少与教学资源调配方面的困难是密切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的开课时间多在晚上或周末进行,只有少部分在下午进行,医药科学类课程的见习场地多以亲赴临床为佳,但公选课开课时间与医院可供学生前往见习的时间不太一致。因此,公选课实践课时在实际操作层面安排起来确有难度。对此,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解决:一是改变固有思维,调整见习的模式,多在校内诸如临床技能中心等具备条件的一些医药类见习场地安排见习。二是结合调查以及案例分析方面的内容增设讨论课,让学生能通过资料搜集、思考、讨论等环节更多地使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此外,自然科学及人文艺术类课程也应适当安排相应的实践课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教学实效。

无可否认,当前的公选课程仍有继续优化的空间。当前各医学院校在应社会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时,必须对公选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以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权,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种信息获取渠道并行,构建可横向拓宽,也可纵向深化的公选课程体系,方可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王金瑶.关于大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特征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7):59-61.

[3]关勤.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 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4):71-75.

[4]刘筱.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5):112-114.

Optimization of elective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 Taking a Medical College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Chen Min-hua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510182, China)

As the important mean to train the medical personnel with the current social demand,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broaden the students' knowledge, optimiz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the elective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elective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edical College; optimization of elective courses

G642.3

A

1000-9795(2014)05-0120-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3-10

陈敏华(1986-),女,广东广州人,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面授医学院校课程体系
自学
自 学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广西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乡村学校项目集中面授、送教下乡暨项目调研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面授”教学模式的主体地位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