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语境

2014-04-17 10:01彭昌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隐喻语境语言

彭昌柳

(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350122)

隐喻与语境

彭昌柳

(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350122)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无所不在地存在于我们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本文分析英、汉隐喻与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密切关系,旨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发掘隐喻这一宝贵财富,增加人们对英、汉隐喻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

隐喻;言内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全世界对隐喻的研究呈越来越热的趋势,关注隐喻的学者不仅来自文学界和语言学界,还来自心理学界、哲学界和计算机科学界。他们对隐喻的产生、发展、隐喻工作机制及人们对隐喻的理解等方面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同时,还把它和人的思维、概念系统、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相结合进行研究。从古代的Aristotle到现代的Lakoff 和Johnson,从隐喻的修辞观到隐喻的认知观,从概念隐喻到语法隐喻,几千年来,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但隐喻从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野,从没有被人遗忘过。这也许是因为他正如某些学者所说的“无所不在”,是人们思维的方式和认识世界的工具。本文通过分析英、汉隐喻对语境的依赖性,增加人们对英、汉隐喻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二、隐喻的定义

隐喻发展到今天,关于它的理论有许多,各界对其定义不一,但都随隐喻研究的发展和对隐喻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更新。古代的Aristotle把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手段,近、现代许多学者或遵循或排斥他这一观点。认知语言学家Lakoff认为隐喻弥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语言,思维和行动)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手段。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则认为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异”(Halliday,1994:341)。总而言之,现代的隐喻研究者们多认为隐喻是与文化思维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一种重要机制,既是修辞现象,也是认知现象。它既是语义的冲突整合现象,也是语言和言语的矛盾整合产物,更是人们认识世界、形成概念的重要机制。

三、隐喻与语境

隐喻的产生及其作用的发挥与语境密切相关。从“活隐喻”到“死隐喻”的演变就是由于事过境迁,语境更变所致。莎士比亚的诗句“Julliet is the sun.”(朱丽叶是太阳)之所以成为隐喻句也是以特定的人罗密欧对朱丽叶的情感和关系为参照的。语境通常有“言内语境”(inter-linguistic context)和“言外语境”(extra-linguistic context)之分。

“言外语境”又可分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因此,这里我们从隐喻对这三种语境的依赖关系来阐述隐喻的语境依赖性。

1.隐喻与言内语境

言内语境是指词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创造出来的言语环境。隐喻对言内语境的依赖关系主要体现在汉语的“构成隐喻”中,汉字、词及词组中隐藏的隐喻是通过它们的组成部分提供的语境体现出来的。例如:汉语的“仙”字由“人”和“山”构成“山中之人为仙”的隐喻表达;“家”字的上下两部分也是“饲养之所”的隐喻表达;还有“从、众、林、森”等字更是隐喻之意形象表达。此外,汉语的词和词组“鲸吞、牛饮、蚕食、鸡鸣狗盗、铁笔银勾……”也都是与言内语境息息相关的缩略式的隐喻。

2.隐喻与情景语境

情境语境,即交际的时间、地点、主题、交际人之间的关系及交际人的情感等情景知识。隐喻对情境语境的依赖关系也体现在它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上。首先,隐喻与不同的交际主题、时间和地点有关。同样的一句话“The old rock is getting brittle with ages.”(岁月使古老之石脆弱),当用于形容退休的老教授、老工人、老兵时就是隐喻句,而处于绝缘语境中用于形容地质意义上的石头时就不叫隐喻。汉语句子“这可是唐僧肉”在小说《西游记》中不叫隐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用它指某种好处时就是一种隐喻。其次,说话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同的隐喻。同样是把眼睛进行隐喻,情人的双眼是“爱之泉眼”,仇敌的双眼则是“恨之利刃”。再次,说话人的情感也会产生不同的隐喻表达。同样是描述小雨,心情好时,说它是“和风细雨”,心情不好时,称它为“绵绵淫雨”。

3.隐喻与文化语境

隐喻的产生还与文化语境有很大的关系。文化语境是指一个民族共有的社会规范、会话规则和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等。不同文化语境对同一意思的隐喻表达不同。比如对中国今天经济发展地位的描述,汉语用“中国是腾飞的巨龙。”这个隐喻句,英语则用“China is an powerful tiger.”(中国是一只猛虎)来隐喻。因为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是一种口吐烈焰的怪兽,令人畏惧,显然不能用于赞美中国。再如“她今天简直是金凤凰。”和“as poor as the church’s mouse”这两个隐喻句。前者的“金凤凰”实际上是虚幻之物,但在中国前百年来人们知其无却信其有,把它奉为神圣,并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被广为接受。后者则属西方文化,教堂之鼠有多穷谁也不会去考查,但这种隐喻中国人看来觉得奇怪,西方人则已对它习以为常。

另外,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同一事物(如:人生)的看法也不同。中国的庄子有“人生如梦”之说,英国的莎士比亚把人生视为行走之影(“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约翰逊(Johnson)则认为人生是短促的夏季(“life is a short summer”)。

可见隐喻与以上三种语境都有密切的联系,依赖语境产生和变化。

四、结论

无论作为修辞手段还是认知机制,隐喻都无所不在地弥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融进了我们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使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生动。正如张维鼎所说,“隐喻使我们从一粒泥沙看出一个世界,从一朵鲜花看到天堂,把无限放在手掌,将永恒藏于刹那,将苍白干瘪的语言编码世界变成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世界和可以幽默发微的世界。”(张维鼎,2002:325)。隐喻与上述三种语境关系密切,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明白语言环境和文化差异,从而促进交流尤其是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1]张维鼎.语言文化纵论[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

[2]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Metaphor and context

Peng Chang-liu

(College of Management, Fujian University of Fujian TCM, Fujian Fuzhou, 350122, China)

Metaphor is a rhetorical phenomenon of language as well as a means of cognition. It is pervasive in our language, thought and culture. An analysis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is conducted to illustrate it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ocutionary, situation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respectively. The purpose is to help better explore the great value of metaphor, promot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 as well as push ahea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etaphor; locutionary context; situational context; cultural context

H315

A

1000-9795(2014)02-0367-01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2-26

彭昌柳(1979-),女,福建周宁人,讲师,从事语言学、中医翻译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隐喻语境语言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语言是刀
《活的隐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我有我语言
跟踪导练(三)2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