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4-04-17 10:11杨汉民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政治

杨汉民

(衡阳师范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湖南 衡阳 421002)

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发挥其对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这是当今广泛研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立足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还应积极传承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的价值理念,如此更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坚定理念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带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这可以说是高校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抛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所以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而决不能割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通过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经历种种变迁后得以稳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充分体现了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望。这是当代中国立国之根本,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依据。正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所以它必须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必须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必须是对中国优秀价值理念的概括和提升,如此才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也才能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作为青年群体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大学生,能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知识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他们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保证他们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明辨是非和纠正思想偏差,提高对复杂社会思潮与多元价值观念的判断能力,从而实现他们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认知、认同与自觉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至今数千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经历各种磨难而屹立不倒的力量源泉,包含有自强不息、精忠爱国、以民为本、诚信友善、勤俭廉政、克己奉公、仁爱孝悌、和谐互助等众多优秀理念,它们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之中。只有通过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构建适合中国实际和反映国人共识的,引导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西方各种腐朽落后思想也在不断呈现,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看重实效和享受,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与时同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却难以深入大学生的课堂和头脑。如果没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并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造就素质全面的一代代新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然会成为一句空话。通过相关的实际问卷调查,竟然有40%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了解得不多,有22%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或不起作用,有27%的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模糊不清,有35%的学生认为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枯燥无味甚或可有可无,也有70%的学生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丰富多变并积极融入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关键是怎么优化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来提高学生认知。如此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努力改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充分借鉴和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贯通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构建一种互融互补、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通过引经据典和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避免许多概念化、理想化的说教,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掌握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能力,从而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步提升,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十分重要的必修公共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但由于该课程存在理论性强、概念化重的特点,加之教学过程中多用政治性的理论或概念说教,难免使得教育的内化效果受到限制,如果脱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则常会陷入枯燥无味的尴尬境地。进行教学改革,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并一起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道古论今并且史论结合,如此既有助于增加趣味性和思想深度,也有利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并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解,从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中国人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发展,具有共同的社会生活基础,对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心理上的亲近感和易接受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方,又都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统一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必然有着基本相同的文化意识和心理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实践也贴近民心民意。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经常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针对性的开展说理教育,必然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必须明确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要求,既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又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把历史、现实、理想贯通起来,把国家、社会、个人统一起来,既给学生以知识的力量,也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要探索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在相互争辩中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思想境界,自觉树立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实现自身价值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相统一。

2.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育人效果

现实环境难免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或局限,但网络环境作为极其重要的虚拟环境,正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方面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好的科技辅助手段,有助于大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资源;另一方面也因其便捷性、开放性、自由性、娱乐性等特点,给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所以高校的思想理论宣传除了占领现实的教育阵地,还要注意占领虚拟的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育人效果。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注意到现实环境教育与虚假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和相关老师要经常提醒和引导大学生浏览健康有益的网站网页,切实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并积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做好网上信息的审查监督,及时过滤并清除黄、赌、毒等有害内容和其他垃圾信息,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网站网页,净化网络空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为中华传统美德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优越的网络环境。学校内部在建设自己的校园网时,应该开设富有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大力宣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做到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于一体,使大学生乐在其中并能获得视觉美感,同时鼓励大家在网上自由地交流心得体会并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理解,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与此相应还必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支既懂教育艺术,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以实现校园内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3.突出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重要功能

大学课堂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因为课堂内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应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和努力打造精品课程,以实现必要的知识传授和增加学生文化功底。但仅限于课堂内教学显然是不够的,通过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深受启发和产生共鸣,课堂内教学所获取的理论知识也因此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科知识,又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及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紧密关联。与此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也不只是理论形态的,而必须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感触和理解。除了在校内组织学生参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讲座、论坛、座谈、竞赛、展览、汇演等系列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或农村作实地调研,参观有代表性的历史名胜古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做出感想,深刻认识文化传统与价值共识的巨大作用。这对大学生陶冶思想情操、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优良学风以至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党教育方针一贯强调的重要内容。践行就是把内化的思想价值观念通过实际行动贯彻到现实生活中,把内心强大动力释放出来,用于指导日常的学习、工作、交往等一切行为。要使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所感知、认同、接受并践行,就必须密切联系大学生实际,通过调查访问、专业见习、社会体验等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觉悟和升华认识,增强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真正达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要求。

4.着眼于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

现在很多高校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目的在于吸引学生就读和能够充分就业,认为学生只要有一技之长和顺利找到工作就是教育目标的实现。如此造成的一个不好后果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松懈,更没有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的平台和有效模式。市场激烈竞争的实质还是复合型、适应型和开拓型的人才质量竞争,除了专业特长,必须在德育上给大学生全方位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能够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学校必须加以重视,真正贯彻落实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十八大会议的精神要求,要从组织机构到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等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并制订具体措施,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共同体现到学校的育人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之中;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事民族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科研项目并提供经费开支;要充实图书资料,经常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独特魅力;要组织成立相关的学生社团,委派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他们开展学习或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踊跃加入并促进彼此间的进步;要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日常渗透式教育,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把学生的学业成绩、道德表现和成长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调与通力合作,只有形成以学校党政领导和共青团干部为核心,以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为骨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为主体的工作合力,才能保证全方面全过程的教育效果。而如何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不被形形色色的文化复古主义和泛娱乐主义所误导,从而使当代中国文化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与前进,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7]

[1] 雷敏.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渗透模式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4).

[2] 郭开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 (8).

[3] 冯刚.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高校理论战线,2012 (9).

[4] 邹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J].前沿,2012 (14).

[5] 欧阳军喜.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 (3).

[6] 李春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2013 (4).

[7] 袁红.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中国传统文化[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53.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