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程的有效整合

2014-04-17 08:14叶丽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院校

刘 静 叶丽霞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惠州 516057)

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程的有效整合

刘 静 叶丽霞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惠州 516057)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密切相连。在各大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应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共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内涵及联系,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得出高职院校中德育教育下的德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有将二者在研究、内容、师资队伍和教育范围上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共同服务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共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德育;课程;整合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内涵及联系

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方式,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奠定基础的一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经验和体会,把学生学到的心理调节技巧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学生为本,突出其活动性和实践性。

德育教育是人类历史上较早出现的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是指教育者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借助一定的场所,对于受教育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做事、交际、合作和生存。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不只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应该是一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各自有着特定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以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为依据,着重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个体价值的体现;而德育教育是以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但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两者又密切相连,相辅相成。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来看,两者又具有共同性,都是为了祖国的未来做准备,培养一代又一代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有知识、有道德、有素质、有理想的合格人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教育过程中又离不开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德育的教育过程中,采取与心理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是德育教育者的职责所在。[1]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面对

着共同的对象——学生,它们本着共同的教育理念,遵循着共同的教育规律,坚持着共同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围绕着家庭、学校和社会,进行教育。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一种状态和境界,也是社会对现代社会人才的基本要求。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正常的学习和以后的人生,还与国家的人才质量有关联。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国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学生心智尚不完全成熟,在面对这些压力的时候都表现出众多的心理不适和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在课程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国家教育部要求要加强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校的一部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探索与实践,逐渐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起步晚、经验少。80年代起,我国就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发展至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区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不能完全开出,还存在思想重视不够、教育内容陈旧、工作体系不健全、工作方法不规范、工作效果不理想等现象。

(2)理论研究未定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大大滞后于实践操作,至今还没形成适合中国大学生特点的理论基础,理论研究基本上处于“宏观研究少,微观研究多;超前性研究少,事后泛泛议论多;深入剖析少,浅层分析多”等不良状态。在现今的各大高职院校,遇到问题后,大多数从心理方面去思考、去解决,把所有的问题都化为心理问题来处理,缺少了必要的德育方面的思考。在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缺少了与德育知识的相互衔接和融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全方位的开展教育以便发挥出其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程结合的必要性

2.1 德育课程大大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针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而事实上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学生。因为在高职学生的成长中,由于身体内部器官的发育成熟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导致了他们越来越渴望得到关注,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在潜意识中都存在着渴望被关怀的这一现象,他们内心都隐藏着潜在的心理问题,一旦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就会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德育课程的传授来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既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效果,又能加快高职院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率,在全面教育下共同作用来促进德育工作的进展。

2.2 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助

传统的德育课程往往只是注重于灌输知识,却忽略了灌输的过程和灌输的结果,进而影响了先前所要求的效果。从心理健康的结构观点来说,个体对自身、群体和社会的意识均受制于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所以,在高职院校正常的德育课程中融入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此过程中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推进高职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提高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2.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德育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当今社会的教育,对学生要求严格,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更要有人性有较高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这才是高职院校所要求的最终目标。因此应该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德育课程合二为一的教育模式,围绕学生心理需求和思想动荡,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直接面对严峻的社会环境下对人们心理和道德的冲击和洗礼。两者结合利于全面促使高职学生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能力去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挫折。

2.4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德育课程的有效整合是社会文明共同的产物

在当今中西文化交融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德育课程进行整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选择。传统的德育课程注重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没有针对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新时代下德育课程的创新和进化,结合德育课程的传授,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心理品质,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扰,进而减少问题学生的数量,两者整合共同服务于社会文明事业。

三、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对策

1.在研究方法上相互借鉴的有效整合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德育课程的研究发现,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在德育课程中主要用到的方法有集体教育法、环境熏陶法和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等,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活动参与法和榜样示范方法。复杂环境下生活的高职院校学生,不论思想或是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很多时候是混合在一起,根本无法清楚的分开,仅靠单一的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很难完全解决的,因此,就要求二者在授课方法的实践中相互结合,互助互补,共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研究内容上的有效整合

虽然二者侧重点不完全相同,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和德育课程中,他们在内容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互相结合。现今,很多高职院校继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后,也已相继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之所以开设这门课并不是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德育课程体系中独立起来,而是更好的与德育课程实行统一和有效的整合。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将二者在内容上紧密的结合起来,掌握住德育课程的总目标,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互补效应,及时解决高职院校中大学生常见的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问题及障碍,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3.在师资队伍上的相互渗透的有效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作为教师,都身兼育人的职责,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具有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负有责任感。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出发,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课程的老师应该全面掌握德育知识和心理知识。单一的掌握容易造成解决问题带有目的倾向性,从而影响了判断和结果。比如,由于德育老师对心理知识的匮乏,对心理知识和方法不熟悉,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德育化”。故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老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德育知识;德育教师应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技巧,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授予学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求知欲,培养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富有成效地相互渗透。德育过程中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因材施教,在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4.在扩大教育范围上的有机整合

二者面对的对象都是学生。德育课程中有个别谈心和集体教育,心理课程的咨询中有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二者存在共通之处,我们可以将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大的团体,他们的影响效应是不可小觑的。根据如今一种从众心理,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课程中开发一批德才兼备的具有带头作用的佼佼者学生,通过他们的传达和影响来提高改变校园中存在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增加学生的团体凝聚力。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将德育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一体化,才能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行为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更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的发展道路奠定基础。总之,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德育课程的结合是明智的,更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1]黄少怀.融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于一体——职业中专学校德育教学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2010(3):126-127.

[2]曹飞颖.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效的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院,2010,19(2).

On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Jing, Ye Li-xia

(Huizhou Economics and Polytechnic College, Huizhou Guangdong, 516057, China)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chool education, there are not only differences but also close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Moral education course as a required course,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rse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promote their healthy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rough expounding the connota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obtain that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only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in research, content, teachers and education, in order to servic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ntal health;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B84

A

1000-9795(2014)03-0264-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20

刘 静(1986-),女,山东菏泽人,助教,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

叶丽霞(1984-),女,江西黎川人,讲师,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

课题项目: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级课题(编号:2013LXC-05,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德育院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