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从语境顺应角度分析《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会话
辛 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依据,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对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会话进行语境顺应性分析,证实了以顺应论分析小说人物话语的可行性,同时也为赏析小说人物会话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语境顺应;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
Verschueren在他的《语用学新解》(2000)中,提出了顺应论,阐明了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选择语言的目的又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顺应交际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这就是顺应性。心理世界包括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等;物理世界指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还包括交际者的身体姿势、手势、外表形象、生理特征等。
1.对于心理世界的顺应性分析
言语交际毫无疑问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Verschueren,2000),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亦然,是顺应人物的心理世界的。例一:“那个词是什么意思?”“哪个?”“昧。”“你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我一脸坏笑地说着。“不知道,阿米尔少爷。”“可是这个词很常见啊。”“不过我还是不懂。”就算他听到我话中带刺,他也不露声色地微笑着。“这么说吧,在我们学校,人人都认识这个词。”我说,“让我看看,‘昧’,它的意思是聪明、机灵。我可以用它来给你造句。‘在读书识字方面,哈桑够昧。’”“啊哈。”他点头说。
这是阿米尔和仆人哈桑的对话,阿米尔认为仆人天生注定是文盲,读书识字无用,所以他读故事时故意骗哈桑昧是聪明机灵的意思。而哈桑即使听出了阿米尔的嘲讽,依然乖顺地应和,认为仆人不该有何不满和怨言。可见这段话语顺应了阿米尔和哈桑的心理世界。
2.对于社交世界的顺应性分析
语言交际者不是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他们的言语行为受到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制约(Verschueren,2000)。例二:“你好,”我说,“打扰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打扰你的。”“你好。”“将军大人今天不在吗?”我说。我的耳朵发烧,无法正视她的明眸。“他去那边了。”她说,指着右边,绿色镶银的手镯从她的胳膊肘上滑落。“你可不可以跟他说,我路过这里,问候他一下。”我说。“可以。”“谢谢你。”我说,“哦,我的名字叫阿米尔。这次你需要知道,才好跟他说。说我路过这里,向他……问好。”“好的。”我挪了挪脚,清清喉咙,“我要走了,很抱歉打扰到你。”“没有,你没有。”她说。“哦,那就好。”我点点头,给她一个勉强的微笑。“我要走了。”好像我已经说过了吧?“再见。”“再见。”
这段会话发生在阿米尔和未来妻子索拉雅之间,此时,阿米尔和索拉雅二人彼此已有好感,表面上看是礼节性的问候,但由于会话地点周围都是阿富汗人,会话中二人都在遵守阿富汗的社会规约:未婚男女青年闲聊有伤风化,而未婚少女更将被说长道短,名誉被毁。阿米尔为了保护索拉雅不受流言毒害,索拉雅也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都在遵守阿富汗的社会准则,他们的语言是对于其所处的社交世界的顺应。
3.对于物理世界的顺应性分析
语言交际不是发生在真空里,而是在具体的物理环境之中。语言的选择和理解会受到周围具体物理环境的影响。例三:
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三个维度分析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会话,验证了顺应论在分析小说这样的文学文本的可行性。交际者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为了交际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语言来顺应语境,即顺应交际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通过对这三方面语境的分析,可以使读者更清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动机、情感、社会关系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语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交错影响的。总之,运用顺应论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会话是可行的,也为小说的赏析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胡塞尼.追风筝的人[М].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易秀清,何晟.心灵的救赎 个人的成长——从会话分析解读《追风筝的人》的成长主题[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
[3]刘慧敏.从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和礼貌原则分析人物语言——以胡赛尼小说《追风筝的人》为例[J].作家杂志,2013(06).
[4]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М].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 adaptation to analyze the conversations in "Kite Runner"
Xin Da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150001, China)
Based on Verschueren's adaptation theory, from the mental world, social world, physical world to analyze the conversations of contextual adaptability in novel "the kite runner", confirms the feasibility of conversation with the adaptation theory,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novel conversations.
context adaptation; mental world, social world; physical world
I106
A
1000-9795(2014)01-0102-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1-25
辛 丹(1982-),女,吉林四平人,讲师,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HEUCF1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