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视角下高职生的人格修复

2014-04-17 08:57吴美娟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7期
关键词:高职生人格心理

吴美娟

大学是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而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心理还不成熟,调查显示,人格障碍是大学生病休、退学、休学的原因之一。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些人格特征对疾病的形成起到着促进、催化作用。所以,自卑、孤僻、焦虑、懒散、交往障碍、自我中心等人格缺陷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活动效率、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潜能开发。鉴于此,在大学阶段,我们要给予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引导,推进、完善建立在积极心理基础上的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构造的教育,引导学生抱着积极心理的状态,吸取积极心理的精髓,积极应对挫折。

一、高职生人格现状调查

1.研究对象。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新生3331人,其中男生1236人,女生2095人。

2.调查工具。采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评测学生测试前一周人格状态。本量表信度和效度高,使用较广泛,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偏执等9个因子,每一因子都可反映个体在某方面的人格状况。

3.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为正常的学生有3033名,占总人数的91.1%;测试结果为异常的学生有298名,占总人数的8.9%。得分较高的因子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恐怖等方面。我们密切关注了测试结果为异常的学生入学后的适应状况,分析其成因,提出了积极的改善建议和方案,对他们进行了有的放矢的引导。

二、高职生人格异常的表现及成因

1.高职生人格异常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卑无价。自卑是一种心理体验,源于自我评价过低,在心理学上也叫自我否定。常表现在对自己拥有的学识、综合能力和已有的道德品质等因素评价过低,稍有刺激便显示出心理脆弱的一面,做事谨小慎微,瞻前顾后,自责埋怨,多愁善感,常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行动上畏首畏尾,前进不敢,退后不甘。

第二,抑郁焦虑。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新环境不适应,专业学习不顺利,短时间内没有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就业目标迷茫,常常担忧未来前途,这是导致学生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所以他们会产生身体不适、睡眠不好、多思多虑等无力感,他们很想尽快解除这些压力,但苦于缺乏有效的缓解方法以及引导,从而又产生烦恼、害怕、痛苦等不良情绪。

第三,懒散。懒散是令不少高职大学生苦恼但又难以克服的一种状态,与其意志薄弱有关。他们不会进行时间管理,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业生涯规划,自我约束能力低,时常有消沉、懒散的气息,缺乏大学生应有的积极进取、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

第四,交往障碍。经过多年的实践咨询,笔者发现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最常咨询的问题。少年时良好的亲子依恋容易增加其日后对社会、对同伴的信任,也更能与人建立积极的情感交往。但是如果早期依恋有障碍,则会对一个人日后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小时候没有形成安全型依恋,孩子较少产生复杂的探索行为,在日后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缺乏高度卷入的持久性和愉快感。所以,当出现交往困难时,学生便会呈现过强的自我防御心理,关注自己的体验胜过关注他人体验,交往信心不足,也缺乏相应的交往技巧。

第五,冲动狭隘。有的学生心理不成熟,行事冲动,一有激发自身激情的东西出现便立刻行动,不考虑他人感受和行为后果,很多大学生犯罪就是在激情状态下产生的举动,根本没有经过理智的思考。还有一些学生斤斤计较、心胸狭隘,常为小事与同学发生争端。

第六,自我中心。自我中心人格的大学生一般不容易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个人主义,他们关注的重心永远是自己,十分强调自己的成长背景、自己的体验感受、自己的追求,常常信心满满、高估自己,想法不切实际,言语间透露着无限的优越感、独立感。比如,一些学生不愿承认自己学业水平低,希望通过复读进入一流大学;有的学生则不愿意屈居人下,心浮气躁,只想着创业,争取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2.高职生人格异常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原因。有的学生家长在孩子安全依恋建立期远离家乡,长期在外打工,致使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与父母较少有情感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人格异常。而有的学生人格异常是家庭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普朗明对人格的天性与教养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孩子在家庭中的独特经验即孩子在家庭中的非共享环境(如性别差异、排行顺序或特定事件被父母区别对待)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有的家庭过于权威,父母控制着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形成逆反、压抑的人格。有的家庭没有明确的教养态度和目标,孩子自私、任性,长大后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处处碰壁。

第二,心理原因。有的学生认知有偏差,认为自己不应该去适应世界,而是强调他人应该理解自己,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常常认为是别人的错。有的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差,他们不能识别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无视问题的存在,学习鸵鸟把头埋进沙堆,以为那样就万事大吉。有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低,自卑、压抑的学生经常怀疑自己能否完成某种任务,怕失败又不敢尝试,退缩无助,常处于焦虑、恐惧、抑郁的状态里。

三、积极心理视角下高职生人格修复的途径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赛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于上个世纪创立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这一学说一诞生便受到大家的推崇,他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读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力量和品质,可使每个人(包括有心理疾病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都能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积极心理学意味着心理学不仅研究如何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也应研究一个人内心的力量和优秀品质;不仅要修复和弥补损伤和缺陷,也应发掘人自身的潜能和力量;不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也应该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我们要引导高职生在积极心理状态下修复人格缺陷。

1.积极的自我认识。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源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有偏差、失客观、欠全面,学生习惯过多地关注自己不如他人的劣势,或强调自己的主观感觉,总想着采取极端措施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懂得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去做合适的事情。

积极的自我认识显示的是一种心态,彰显的是一种观念,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将眼光转向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性格优势。学生要充分认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优势,了解和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善于运用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学生将目光锁定在事物积极向上的一面时,他们就能看到事物发展的优势,挖掘、利用可以取得成功的优势资源,更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乐观积极地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

2.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拟定的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做出的总体评价,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指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后者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对总体的生活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比消极情感越多,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就越强。

我们在课堂教学、咨询、团体辅导活动或其他教育活动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英国威灵顿公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岳晓东博士开展的幸福课教育和积极心理学课程,讲授如何获得更多幸福体验,怎样巧妙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获得身心健康以及怎样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实现自己的抱负等,大学教师可以学习借鉴岳晓东博士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以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热点为关注点,围绕大学生实际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活动,更好地正向引导大学生获取积极的情绪体验。

3.积极地应对挫折。切斯特顿告诉我们:“悲观主义像鸦片一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莎士比亚也认为:“明智的人绝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悲观的人遇到挫折、失败常哀叹抱怨,厌烦抵抗;常消极、被动地看问题,总是盯着自身的弱点和现实的困难;认为命运无常,不可改变,习惯“帮助”挫折打击自己,击退自己的上进心,经常将自己沉浸在已经过去的失败体验中。

心理韧性是许多积极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它既是人的一种积极力量,也是人的一种良好状态。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去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告诉学生在逆境或危机中,既有危险,也蕴含着机遇,既会带来问题,也会激发生命的潜能,推动生命更好地发展。训练和提升学生心理韧性,就是要提高学生应对挑战的能力和技术,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在面对危机或压力时要学会缓冲,做出调整,建构抗压机制,有效地应对困难。

4.积极的人际交往。人人都希望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大多有人格障碍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时都存在敏感、恐惧、多疑、退缩等问题,他们不懂交往技巧,说话做事没有分寸,常常引来周围人的厌烦、嫌弃。高职院校应该多开展以学会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通过营造和谐温暖的交往氛围,引导学生交流探讨人际沟通的技巧和策略,让学生逐步意识到交往困难的原因,在安全的氛围中增强相互的心理相容性,缩短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认同彼此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交往习惯,学会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

5.积极的自我成长。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就是自我效能感,它考察的是学生在面临某一具体活动任务时,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任务。很多高职学生自信不足、对自己评价不高,建立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信念、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设立的教学目标要适当,体现操作性,少理论性;鼓励学生参加班级活动,增加展示和表现的机会,肯定学生的参与性而不是肯定其展示的有效性;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热情,多指导和启发,少不屑与讽刺;多热情鼓励和积极期待,给予学生充足的个人空间,为学生铺设走向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在思考中、在体验中逐步释放无奈无助的情绪,改善对自己过低或过高的评价偏差;在实践中增加信心,体悟成长的感觉,享受成长的快乐,进而逐步修复有缺陷的人格。

猜你喜欢
高职生人格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心理感受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