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颖 曲晓慧
(1.黑龙江工程学院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2.哈尔滨学院外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由于“语言的词汇是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更要注重文化转化形式。一般而言,翻译中文化因素的转换有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而归化和异化在处理文化信息时各有利弊,争论不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红楼梦》两英译本的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合理使用归化和异化才能使得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归化和异化是用来描述文化翻译中所采取的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这一对概念最早是由美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他的著作《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的。归化是指“翻译者为了使目的语读者减少对外语文本的陌生感而采用的一种明确、流畅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归化尽可能地用目的语文化的传统方式去表达外来的作品,是一种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然而归化为了迎合目的语读者而往往过多地偏离原文,抹杀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利于文化传播与交流。而异化“是为了在目的语中保持原语中的陌生感而故意打破目的语常规的一种翻译策略”。异化是一种以原语文化为中心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原语文化的传统表达方式,使读者体会到原汁原味的异国情调。由于归化和异化对原语文化信息的处理存在差异并各有利弊,这对概念的争议并一直延续至今。
归化和异化在处理文化信息时各有利弊。例:“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Facing each other in the soft eastwind,they surely bring their mistress peace of mind!(杨译本)
Their Mistress,standing in the soft summer breeze,finds quiet content in everything she sees.(霍译本)
这两个译句主要是对“东风”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杨宪益用异化把它直接译成“east wind”,而霍克斯采用了归化的策略把它译为“summer breeze”。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东风在中国人和英国人心里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联想。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面朝太平洋,春天时会刮来暖风,因此东风在中国被比作春风,象征着温暖、蓬勃向上和希望。而英国位于西半球,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东风是刺骨的冷风,因此常会给英国人一种凄凉悲伤的感觉。异化的翻译策略突出了文化差异,可以促使西方读者在不同文化中进行比较,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然而却容易使他们读起来感到疑惑和误解。而归化最大限度地淡化了目的语读者对不同地理文化的陌生感,让他们读起来没有丝毫的困难,但却抹杀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可以看出归化和异化在处理文化信息时各有利弊,那么在跨文化翻译中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呢?任何译作中归化和异化都是同时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归化和异化不是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度的问题。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归化和异化的选择呢?
不同的文本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通常而言,指示型文本如说明书、通知、宣传广告等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指示型文本的目的就是“使读者在获得信息之后按照指示进行活动。这样的文本强调的是作品的交际功能,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这类文本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是突出文本的信息内容,使译本通俗易懂,这决定了译者在翻译这一类文本时要尽量地使用归化策略。非文学文本如新闻作品、公告、公函、科技写作等侧重内容的可读性和语言的流畅性,目的是传递信息,加强译文的可读性。因此,译者在翻译这一类文本时也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那么为什么对于《红楼梦》这一文本,杨宪益和霍克斯却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呢?那是因为《红楼梦》这部作品对于杨宪益和霍克斯而言占据着不同的社会地位。《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百科全书,它所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翻译理论家杨宪益先生着重使用了异化策略来翻译《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而在西方人眼里,他们主流文化的经典作品是《圣经》、《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作品等。所以霍克斯仅仅是把《红楼梦》当作一个故事讲给西方读者与他们一起分享。
任何人类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翻译作为人类活动之一也不例外。因此,译者在进行归化和异化的选择时一定要把翻译目的考虑在内。
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杨译本)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霍译本)
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杨宪益和霍克斯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杨宪益的翻译目的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中国人信奉的宗教是佛教,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祈求上天或烧香拜佛,杨宪益把“成事在天”译为“Heaven disposes”,是想让外国读者了解我们真实的生活,强调中外文化的相异之处,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和要求。杨宪益先生一生遵循的翻译第一要义就是“信”,他认为译文不能偏离原文太远。而霍克斯认为西方读者无须了解中国人信奉什么宗教,重要的是他们在读译文时能像中国读者读原文时产生一样的共鸣,以便能享受到读这本小说的乐趣。由此可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首先考虑翻译目的,根据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而不是在翻译一篇文章之前就先确定采用归化还是异化。
目的语读者所处的国度、生活经历、文化素养、鉴赏水平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就必定会对译文有着不同的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策略的选择时均不得失去为目的语读者服务的宗旨。
杨宪益和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时是针对不同的目的语读者的。杨宪益曾经说过,他的目的语读者只要精通英语并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他就是要向这些人介绍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让他们了解我们真实的生活。而霍克斯曾在他的译作前言中提到,他的目的语读者是西方读者,因此他着重考虑西方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他们对这部小说的接受程度。在翻译过程中,霍克斯时刻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以译文的可读性和目的语读者的鉴赏水平为原则。霍克斯认为过多的异化会使这部小说晦涩难懂,从而使西方读者失去阅读兴趣。由此可见,译者要根据不同的目的语读者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通过对《红楼梦》两译本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部成功的译作既离不开归化也离不开异化,二者各有利弊,也各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它们将永远同时并存,互相补充。归化和异化并不是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度的问题。在译本中对文化因素的翻译是侧重归化还是异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译者应综合考虑文本类型、译者目的和目的语读者等因素,慎重地对翻译策略进行选择。
[1]陈阿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6).
[2]燕 芹.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在翻译活动中的辩证统一[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
[4]Cao Xueq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M].Trans.Yang Xianyi& Gladys Ya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3:261,90.
[5]Cao Xueqin.The Story of the Stone[M].Trans.David Hawkes.Penguin Books,1973:370,152.
[6]杜 晓,张 君.影响归化与异化的文本类型因素[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1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