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燕 王乐生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合作越来越密切,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之一。
借助互联网,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接受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全球化给了大学生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阔的想象空间,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源自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价值理念的对峙与抗衡将会加剧,文化多元化的态势日益明显。大学生是各种文化思潮的积极追求者,又是其有力的推动者,最能敏感地触及社会、思想政治变化。在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许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伦理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
随着中外教育合作的不断发展,“2+2”“1+3”“3+1”“3+X”等各种形式的中外联合办学、招收留学生等国际教育合作方式日益丰富,由此带来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授课方式、教育手段等的综合化和现代化呈现出了方兴未艾的态势。大学生的国际意识逐渐增强。
人才竞争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全球性人才争夺战已经从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间的竞争。各个国家都在培养本国人才的同时,大力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才,人才竞争形成激烈的国际化态势。大学生们逐渐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
国际化不仅对大学自身,也对“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产生了各种冲击和挑战。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成熟的关键时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观点,同时,也具有难以自觉辨别和主动抵御外来消极思想等特点。
1.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与以往大学生相比,在信息爆炸、网络互联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能够快速获取前沿信息、文化动态,知识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使大学生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视野进一步开阔。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被唤醒。市场经济在鼓励人们大胆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更推崇平等基础上的自由竞争。这种状况必然也会反映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多年来学业上竞争的成功,使大学生自我期望值高,主体意识凸显,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3.大学生民主民生意识更强烈。面对当前种种社会问题以及学习和生存就业的压力,大学生们担心腐败现象和无规则、不公平竞争会断送自身才能和发展前程。因此他们对腐败的不满、对民主政治的渴求日益增加,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进一步提高。
4.大学生全球竞争意识强。全球竞争唤醒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他们的视野突破了校内、国内的界限,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开放的思想,关注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了解全球各民族的文化;他们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积极追求进步;他们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和社会实践,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从开放的中国、开放的教育中寻找机遇。
1.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受到侵蚀。面对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我国输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盲目效仿、迷失其中的现象,淡忘了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诚实笃信、戒奢节俭的修身之道,丢掉了“仁义理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
2.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1)个人主义凸显。张扬个性和实现自我价值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看待各种问题和事务,较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意见;有些大学生不注重个人奋斗、对社会做出贡献和牺牲,而是更多地强调自我实现和向社会的索取。(2)是非观念弱化。国外影视产品中吸毒、暴力、同性恋、婚前性行为等内容的传入打破了国产影片宣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等思想的局面。大学生信仰的缺失使他们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显得无所适从,空虚和茫然使他们的是非观念逐渐弱化。(3)拜金主义严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压力逐渐增大,金钱至上的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渗入校园,拜金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逐渐滋生。他们崇尚金钱万能,认为金钱是衡量一切行为和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把社会上的一切关系、甚至道德良心都归结为金钱的作用。同学间比学习成绩、社会奉献、思想进步的风气在一些学生中逐渐演化为比谁更富有、更阔绰,进入了“拼爹拼妈”时代。(4)价值观念世俗。受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等思潮影响,一些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表现出了功利主义倾向,出现了回报周期长的学科受冷落、经济效益大的学科受欢迎的现象。同时,他们把诚实守信等人格品质看得无足轻重,在人际交往对象的选择上也有明显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和重新定位,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发展,以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国际化创新。
国际化人才既要熟悉本国传统文化和习俗,还要掌握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既能对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又善于思考和富有创造性等。这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根据时代和大学生思想的变化和要求,不断更新和优化内容,真正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大学生思想变化同行。②
1.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理想信仰教育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特别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走好人生之路。
2.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高校要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河山来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要以六十多年的辉煌业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③在具体工作中,注意做到:(1)爱国主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之中,渗透到各项活动、服务和日常生活之中。运用一切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因素,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培养爱国情怀。(2)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为目标,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核心,以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为原则,积极开展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和报告、书画摄影展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坚持用健康活泼、内容丰富的节目占领文化阵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爱国主义教育与重大事件和活动相结合。重大活动多为意义重大而又影响广泛的活动,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它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的载体。高校必须以重大活动和事件为契机,适时正确地加以引导,抓住契机进行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
3.加强传统文化和道德精神培养。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处于中心地位的传统伦理道德熏陶和培育了历史上众多品格高尚、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和英雄才俊,有力地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养分。因此,高校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使他们建立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能正确看待和鉴别外来文化,自觉抵制那些颓废、不健康的文化和思潮。
高等教育国际化必然推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被逐步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这将使大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这些意识反映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要求教育者少一些“强制”,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些“平等交流”;少一些“盛气凌人”,多一些“循循善诱”。
1.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环境。网络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深刻的影响力,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平台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渗透力强的特点,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形式,强化网络管理,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把握舆论导向。
2.整合全方位社会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赖于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3.增加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育着眼于“体验”,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育模式。④体验式教育模式在国内外诸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采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增加实践训练内容,使大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念和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积极、合作、信任等正面积极的体验中构建健康心理和人格,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注释]
①俞国锋,徐国喜.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5):424.
②韦良.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变化规律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68.
③王春玲.高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6):46.
④王晓红.论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J].理论月刊,201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