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强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时常遭遇各种矛盾与冲突。作为现代大学生,他们同时面临学习生活、职业选择、社会交往、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压力。应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和压力,仅靠高校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者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高校应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多层面、多视角对大学生进行成长与发展的教育。而朋辈教育,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之间年龄、需求相近,一般都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背景,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容易形成相互理解、彼此认同的朋辈关系,由此这种朋辈关系之间,很容易施加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根据有关调查,当学生面临问题或困惑时,往往首先与要好同学进行倾诉或向其求助,并且在同学面前他们也不会有过多的防御心理。因此,学校对优秀的学生予以适度的培训,其就能够利用他们的朋辈关系,对其他同学起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大学生朋辈教育本质上是相互信任的同学之间的一种心理、情感方面的互助,它是学生自觉释放心理压力、寻求问题解决、获得情感支持与帮助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一种主动的自我教育方式。因此,学校对这种朋辈教育加以适度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突出大学教育的主体性,对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意义重大。
高校既有专业教师队伍,也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但是无论哪类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他们的教育也不能触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活动情况、心理问题等不可能随时被教师洞察。朋辈同学朝夕相处,容易形成彼此之间的友好、信任关系,相互之间的意见易于被接受,不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同学间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状况,能随时缓解同学的思想压力,帮助其解决困难。因此,充分利用朋辈教育作用能够填补教师教育空间空白,是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
大学生朋辈之间通过经常性地互帮互助、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可以增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精神生活中分享彼此进步与收获的快乐,这对于营造同学间和谐、友好的朋辈关系,促进同学间的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校往往选择那些基础素质好、有上进心、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作为朋辈教育的实施者。通过朋辈教育的实践锻炼,参与朋辈教育的学生可以得到自身的锻炼和提高。通过帮助别人,也快乐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全面素质。另外,学校通过朋辈教育的开展,可以让优秀学生群体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扩大他们的在学生中的良好影响力,增强他们对广大同学的感染力,从而有利于优秀学生群体的培养。
由于朋辈教育一般都是在学生危机事件还没有发生,但刚刚露出苗头时开展工作的,因此,朋辈教育的作用是及时的,可以及早地消减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或精神困惑,有利于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即使难以控制的危机状况,也会及早发现,及早向学校汇报,从而对学生事件能够起到消除、减缓或预警作用。
朋辈教育就是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而采用相应的疏导、劝解等措施。因此,朋辈教育的实施者在与同学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发现他们的一言一行的异常,以便从中发现学生在心理、情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采取解决策略。一般来说,要做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要求实施朋辈教育的学生不但要有敬业、细致的态度,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需要学校加强对朋辈教育实施者的选拔,选择那些感情细腻,有工作责任心,善于观察、乐于沟通的学生作为朋辈教育的实施者。可从现有学生干部中选拔,也可从优秀学生中选拔。选拔之后,应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学工作的培训,通过举办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使他们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等,待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朋辈教育实施者既具有普通同学的身份,又肩负朋辈教育的职责,要使其充分发挥教育与影响作用,必须以建立起与其他同学密切的联系,取得其他同学的信任、获得同学们的爱戴为基础。因此,参与朋辈教育的学生,应做好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又要有意识地加强与广大同学的沟通,热心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争取与更大范围的学生交朋友。要能融入学生群体,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其自己良好的形象,争取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和较强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获得大家的认同。只有这样,周围的同学能接受自己帮助,才有可能对之敞开心扉。
朋辈教育是一种在互动中进行的教育模式,朋辈教育的实施者不是以传统教师的形象出现,而是以朋友、伙伴的形象出现的。因此,朋辈教育的参与者要与其他同学建立朋辈关系,就要寻求自己的身份介入。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同寝室好友的身份介入,建立与其他同学良好的关系,还可以以同班级、同乡、同种爱好、同一社团、参与同一活动的身份介入等。总之,朋辈教育中要与其他同学通过某种联系和缘由为介入点,以寻求教育活动的开展。
朋辈教育的对象一方面可以是针对个体,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团体。针对个体的教育可以实现朋辈之间的一对多,即朋辈教育实施者可面向多个同学,实施交流、教育活动,而针对团体的教育活动,则是通过举办讲座,或其他有关团体活动,来开展对团体成员的影响。一般来说这种团体活动以社团活动最为多见,可以通过朋辈教育实施者一人或多人参与,接受教育的受众则为团体成员。另外,学校可以通过事迹报告会、优秀学生表彰会等形式,对同学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对广大同学发挥示范、引导、教育作用。
朋辈教育面向的不仅仅是特殊群体学生,而是全体学生:第一,要宿舍为基础,做好社区内学生的朋辈教育。学校应重视学生宿舍区的大学生朋辈教育:要以宿舍为中心,建立起大学生良好的朋辈关系;要以宿舍为切入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需求,化解大学生矛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二,要以班级为中心,做好班级成员间的朋辈教育。班级是大学生群体组成的细胞,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因此,在朋辈教育中,要围绕班级的中心工作,以班级活动为载体,促进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加强班级的人文关爱,实现班级朋辈教育风气的形成。第三,要以社团活动载体,充分借助社团工作,开展朋辈教育活动。要将社团活动,与化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价值取向问题、职业规划问题、社会交往问题等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促进社团成员的健康发展。
朋辈教育应结合现代青年大学生的特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从大学生全面发展出发,积极满足大学生发展需求,在朋辈教育中实施情感渗透、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社会教化。要紧密结合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有的放矢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舒缓他们的不良情绪,消除他们的彷徨与困惑,鼓励他们的全面发展。要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利用朋辈关系对他们进行人格健全教育,丰富其精神世界,提升其人文品位,使他们积极适应时代需求发展自己。
现代大学生文化素质高,情感体验丰富,但在某种程度上人文素养欠缺,政治信仰缺失。因此,高校在朋辈教育中一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使他们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人际关系、大局意识、精神追求方面,增强历练,提高修养,提升其人文底蕴;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观念教育,使他们的能够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目标,树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和信念,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
现代教育理念追求人的个性化发展,强调人的自愿、自主和自觉。因此,在朋辈教育中,切忌将一些观念、关爱强加在学生身上。一方面要提倡朋辈教育中大学生个体的自主选择,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自主选择和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发展要求,给予他们关心、帮助。
朋辈教育是发挥大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育模式,只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渗透,互促发展就达到了教育目的。因此,在形式和方法上不一定仅限于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途径,应不拘一格进行方式方法创新。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应充分借助现代传媒技术,以短信、飞信、QQ、微博等途径,加强朋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多种途径构筑起良好的朋辈关系,促进朋辈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