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国华 董 彦
当前,县域经济区域内高技能模具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区域模具产业发展的瓶颈。以宁波地区为例,行业人才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1.模具从业人员很大程度上仍是初高中学历,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工厂师傅为主;2.技术人员比例低;3.企业科研开发投入少,观念落后,对开发不够重视,能胜任模具科研任务且具备承接有竞争力的模具先进技术和工艺的人才较少。模具行业人才目前的状况,短时间难以克服。随着社会经济整体转型,模具行业的发展也必将实现技术进步,模具设计由经验设计向科学设计转变,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模具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竞争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高技能的模具人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近5年的模具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为地方模具产业经济服务的实践,在培养高职模具特长生方面,有以下几个实践性问题亟需探讨和研究。
当前,模具特长生培养的一个很大的误区是培养的学生基本上用来应付高强度的技能竞赛。对于高职模具特长生,其培养基点应基于区域模具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应定位于不同层次工作岗位上优秀竞争力的培养,而并非仅仅为比赛而比赛的荣誉角逐做技术储备。高职模具专业特长生的培养目标应结合区域模具行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技术型岗位和商务型岗位,既实用于当前模具企业的发展用人要求,又能承担未来新技术推广的应用型人才,做模具行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革新与发展的承担者。所以,模具特长生的培养目标应扎根于基础模具技术的夯实和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应用,以推动区域模具行业进步为终极目标。
自2000年以来,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在上级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的鼓励下,进行了较多的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模具大赛。在这些规模较大的比赛中,竞赛者绝大部分是来自各院校的模具专业特长生,在竞赛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也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行业赞誉。但总观历年来的各种模具大赛,有很多值得事后仔细思考的地方。其一,大众化比赛居多,比的是常规性技能,对新技术的关注和引入性较少;其二,在比赛组织层面,举办方和承办方政绩性、协助方的商业扩张性居多,对模具专业教育发展合理性引导性较少;其三,从参与层面来讲,参与单位多半带着功利性目标而来,带队教师带着单位的政绩要求,带着个人职称及升迁目标而来,学生则冲着能拿名次,个人奖学金或者其它利益而来,赛后各院校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探讨教学改革的机会较少。一场竞赛下来,能参与技术探讨和交流的企业、学校、科研单位鲜有展开,更不用说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其四,模具技能竞赛,最后的得益者应该是模具行业。而事实恰恰相反,比赛不论成果还是参与形式,真正能为企业带来人才收益的很少,或者站在企业角度为技术进步服务的竞赛很少。从模具比赛内容实践性来讲,没有企业的参与,比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践性不强。不管是特长生还是非特长生、参与比赛的学生还是没有参与的学生,其最终归宿点应该是为企业精心培育的技术储备力量。技能竞赛功利化和商业化渗透太过,对模具教学、区域模具行业的发展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或者持续性消极影响。所以,模具大赛和模具特长生培养应避免竞赛型绩效型导向,而应充分考虑模具职业教育及模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引导并扎根于社会服务型绩效型和工作岗位能手型特长生的培养。
经过近几年的产学研模具特长生培养实践,在培养管理方面有以下几点实践问题值得深思。
目前,特长生的培养基本模式是教师、师傅带徒制,培养特长生的基本出发点有以下几点:(1)竞赛目的需要;(2)教师工作项目需要;(3)学校出于教改需要,实施特长生工程。不同的出发点,导致不同的结果。其一,如果出于竞赛需要,到执行层次,功利性色彩增强,学生参赛考虑的是学到东西,并能为奖学金添色;教师则为职称晋升和工作奖励而努力。对于比赛参赛项目,一些比赛可能不够档次,但能反应未来企业技术新方向和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发展趋势,却被很多学校放弃。其二,出于教师个人项目工作的需要,其所培养的特长生是为其项目服务的,教师课题项目的进展和结果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特长生培养效果。其三,教师囿于精力有限,出于应付学校安排,让学生自己找些题目上交,应付了事。此种情况,与特长生培养初旨背道而驰。
培养特长生的最好做法是学生能有具体的项目操作,先学习,而后能独立操作项目,项目的要求至少接近企业工作的实际难度,让模具特长生到企业跟随实践生产,能真正实现企业师傅、教师、学生、实际项目四位一题的交流。在这个四位一体的交流过程中,有以下四个问题需要更科学的管理和规划。
(1)特长生学习时间问题。对单个特长生来说,在某一项目方向,不花时间是做不到的。问题是高职生在校时间是三年,去掉第一年的基础学习时间,第三年的毕业设计和找工作时间,真正进行特长生培养学习和实操的时间不到一年,在这一年里,还要去掉专业课学习时间,所以真正核算到特长培养的时间也就2-4个月时间。特长生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某个特长方向能做项目且达到一定的工作能力程度,就模具设计而言,即使在工厂专职工作过四年以上的高中毕业生,而后经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设计和软件方面的上岗培训,其培训总时间至少的三个月以上。相对而言,高职模具特长生模具专业技能培养在繁重的专业学习环境下,其实际技能培养时间是远远达不到体现特长要求的。
(2)特长生导师管理和教学时间。目前,一般的高职模具专业教师,教学课时一年在350-430节课时之间,平均一个学期210课时左右。一个学期15-18个教学周,一周平均12-15节课,一天上3课时,基本已耗掉了一天的工作精力。这期间既要备课,又要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真正有时间花在特长生培养指导上的时间一周可能不到半天,更何况一个导师带3-4个特长生的状况。就一副模具本身而言,其在工厂制造时间中等难度的至少得7-20天左右,一个模具项目的辅导,导师需要付出的辅导时间为4-5天,在一个模具制造周期内,完成如此工作量,很多教师是做不到的。另外,特长生导师指导工作量的计算也是比较复杂的,教师绩效考核目前也无标准可循。所以,特长生培养是单例流程式管理还是师傅带徒弟管理,两者都需要解决时间冲突问题。
(3)特长生培养经费问题。模具特长生的培养就其本身而言,鉴于模具的生产实践是单件生产为主,就项目学习角度,还是比较好操作的,毕竟学生能独立完成一副模具或者结合校企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副模具,已经是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实际操作过程是,模具特长生完成一副模具的代价是不菲的。即使借助于工厂的设备和加工便利,其代价至少也在3千到5千之间,而学校拨给特长生管理和培养的经费约每生千元以下,所以,经费问题是模具特长生培养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模具专业学习,不实际做模具,学习效果差,甚至连用人单位的基本素质要求也难达到。其解决的办法借鉴模具行业加工门店的经验模式,教师引进商品模具,依托校企合作企业资源,特长生以团队方式参与设计、加工、管理等实际工作技能操作,在商品模实践操作中,掌握和提升模具特长技能。
(4)学生安全问题保障应对机制。对于模具特长生,专长的发展离不开工厂实践,而在工厂实践中,生产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模具制作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大部分是钢铁材料和车间复杂的环境,稍不注意,学生比较容易出人身安全问题。目前,解决的办法是安全教育,教师盯防和学校社保体系。但这些还不足以让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和参与项目生产。
结合模具行业的特点,模具一般以单件式生产,在行业里面,创业的可能性较高。创业不一定要个人单独经营才算创业,能够借助于私企平台,独挡一面为企业服务,发展壮大中小、微型企业也可认为是创业。据网络报道,目前,模具企业普遍面临缺工的现象,其中,中小企业用工缺口最大。有调查报告分别对小于1000万、1000-5000万、5000万元-1亿元和大于1亿元四种规模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企业规模越小,员工短缺比率越高,销售收入在1000万以下的企业,员工缺口率高达76.1%,从中可以看出,培养模具特长成才创业的机会也蕴含在这里面。模具特长生培养,其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基础,为其将来更大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基于校企合作,产学研办学的大环境下,能否依托产学研基地周边模具微型小企业多且活跃的特点,为企业量身打造模具管理和模具技术人才,鼓励特长生进入微小企业发展,或者与微小企业结合定点定人培养特长生,亦可以作为一种特长生培养模式新道路,值得积极探索。
[本文系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R 30068]
[1]侯春雨.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3,(3).
[2]吕栋腾.高职机电专业岗位能力分析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3).
[3]朱厚望.高职学生职业准备期就业观培育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2,(12).
[4]代绍庆.高职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