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的角色定位

2014-04-17 08:45刘卫强陈淑玲
机械职业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交流

◎ 张 蓓 刘卫强 陈淑玲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各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摸索适合自身的校企合作模式,重视学校和企业合作已经成为推动高职发展的共识。目前,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起主要作用,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要明确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应起的作用,首先要理清校企合作的目的以及高职院校的主导能力。

一、校企合作的目的和内容

现根据校企合作的的目的和内容将校企合作大体分为三个层次。

1.深化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现阶段,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性场所,满足学生参与实际工作、了解正常工作环境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就业的便捷途径。为了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贴近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学校一方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主要做法是把学生送到实习单位,根据专业选择岗位,进入实际工作。这种实习形式倾向于满足企业实际生产需求,难以直接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过程中转化为实践。如果能根据大纲要求,结合课程规定,有针对性的进行校企合作,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要求安排综合性的实习实训,将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信息与人员的交流互通

这里的人员主要是指学生培养层面的教学人员。目前很多校企合作中的人员交流只是培养学生的副产品,仅仅停留在教师到学生实习企业这样的单向交流。而真正的人员交流应该是相互的,而且是互利的。老师可以参与到工厂实践中,提出自己专业化的建议。工厂里的师傅也可以请到学校来指导学生实践,同时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了解行业最新动向。这样的人员交流对双方是互补的,实现这种交流关键要解决好制度建设,避免出现在管理中把对方人员当成负担的尴尬局面。

3.资源的整合推进合作开展

校企合作最深入的形式是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双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资源共享就是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在学生培养、师资建设、科研转化等各方面获得更好的支持。当然企业也会获得相应的人才,技术的支持,从而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实体,要整合双方资源,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高职院校自身的能力和掌握的资源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的能动作用与其自身能力和掌握的资源相关。认识自身能力,分析如何在合作中最大限度地展现主观能动性,调配资源并合理利用,是高职院校从自身寻找突破,改善校企合作现状的必经之路。

首先,高职院校掌握的人才资源成为首要优势。人才资源的组成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掌握教导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成才,是学校完成自身职能的核心资源;另一方面,学生不仅指目前的在校生,还包括已经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走上就业岗位的毕业生是学校体现社会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层面,这些学生一部分正在参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一部分已经从校企合作中得益,迅速成长并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从校企合作中学校的单方面行为来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参与和取得收益的主体。

其次,高职院校有着完善的教学硬件资源,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训中心等等。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大重视,扩大的经费投入,很多地方学校引进了较为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链接了前沿科研文献数据库。这些资源一方面被利用于教学,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企业作为企业研发和改进生产技术的便利平台,将硬件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化。同时,企业如果建立完备的培训设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生产效率上都是不可取的,学校的硬件资源正好填补了企业的硬件缺口。因此,学校掌握的硬件有利于为一般企业提供技术及信息方面的支持,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有利于增强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

除此之外,学校还具有较全面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影响力。高职院校相对于企业一般有着较正面的社会形象,在具体的行业内部及教育界都有一定社会地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隶属于政府教育部门,与政府各机构建立了重要的联系,因此在校企合作中更容易获得主动地位。从合作层面上看,高职院校与院校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有助于推广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广泛的社会力量。

三、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应发挥的作用

目前,国内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定位为:以培养学生为主,将合作领域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将学校打造成某些企业或者某类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根据高职院校自身掌握的资源,充分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合作,以期取得所希望的成果。根据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应该发挥以下三点作用。

1.在培养学生方面

高职院校首先应该积极推动政府为解决学生实习实训问题给予一定优惠政策,主动建立起企业实训基地。通过努力发掘企业自身需要,促使企业深度介入人才培养工作,自愿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高职院校根据自身能力,努力去满足或适应企业的需求。例如,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需要细化企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包括能够胜任企业现有生产工艺需求;或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具有企业可以进一步培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等等。除了广泛性的培养,国内还有一些针对性的,大批量的培养模式,例如,定向委培,企业冠名班,更有企业除了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外,还宣传企业文化的成功范例,如冠名一个系部,冠名校内某栋建筑等等,让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企业的存在。

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学校自身的学生培养工作应是全方位进行的,各种具体项目的开展要围绕培养大纲展开。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地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学校应该做好学生实习实训方面的大纲编制,从而有的放矢,让学生和指导老师知道学生去企业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另外,学校必须要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了解企业是否具备培养学生的条件,学生在企业中实践训练能否达到大纲的要求。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实训的目的,对实训要完成的工作有清晰的个人计划和一定的心理预期;在进入企业期间,应该配备符合要求的本校教师,跟踪指导学生的企业实习任务,避免放鸭子式的管理。

2.在人员交流方面

注重企业与学校人员的双向交流。归属学校和企业的员工,到对方单位进行学习交流,甚至进行日常工作,学校和企业都可以使各自员工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完成某些特定性任务,如科研、教学等。学校具有企业很难拥有的师资、完整的培训设施、较多的资格认证、丰富的专业网络资源等,为企业派出员工到学校学习培训,参与科研项目提供了好的条件,满足企业提升员工技能及科研能力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有把专业教师派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高实际认知水平的需要。在此需求基础上,双方容易形成人员交流的共识。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开发出具体的企业员工培养及科研合作的特定项目,同时提出自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请企业予以合作。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在校企合作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使企业对学校产生主动沟通的愿望。

在常规的人员相互交流培训之外,高职院校也应该努力发掘企业内具有培养学生能力的优秀人才,深层次与企业展开人员交流合作。例如,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作为学校的荣誉教师、客座教授,邀请他们来学校办讲座,或者兼职教学学生的实践课程;以企业或者技能大师的名义开办工作室、实验室等,协助其拿出部分精力参与到具体教学中。

3.实现资源全方面共享

学校与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是使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学校和企业属于两种不同的管理体系,无形中为校企实现对接造成了一定困难。校企之间首先要建立相互信任,可以从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双方进行人员交流开始逐步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量按市场规律办事,对于常用的有形资源或例行项目(如培训,实习等),校企之间可以签订合作协议;对于双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罗列规定,费用进行统一结算。进一步深入可以进行专门项目开发,项目范畴除科研开发外可延伸至商业模式探索、人才体制创新等等,项目成果可以按贡献进行划分,能推向市场的收益按约定收益分配。当然由于高职院校和企业形式各异,资源共享的方式也不用拘泥于形式,怎样更有利于双方利益最大化,都可进行尝试。

由于高职院校的资源相对于一般企业具有一定稀缺性,可以在校企合作占有更主动的地位。高职院校的利益诉求相对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来说更具有多元化,高职院校只有在实现自己利益的同时充分照顾企业的经济利益,才是真正有效地推进了校企合作。

[1]苏艳芳.校企合作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

[2]毛鸽.校企合作共建中的双方角色定位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5).

[3]王亚妮.校企合作的误区与角色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7).

[4]王红军,卢中昌.论高校科技管理人员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5).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