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国
有效课堂教学理念进入我国后,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人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取得了有效果、有效率的进步和发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的授课,学生能听懂,听明白,从而获得学习的进步。
有效教学在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但对中职学校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较少。中职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前的教学观念,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本文在中职课堂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对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高当今中职课堂的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帮助。
1.课堂管理不够。很多教师觉得只要教学内容有价值有意义,就能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顾自己教授内容,缺少对学生的有效管理,造成学生在课堂中大量出现迟到、睡觉、聊天、玩手机等课堂问题。
2.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很多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喜欢照本宣科,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学中缺乏设计理念,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这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出现了脱节。
3.教学缺乏以人为本。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而很多教师在抱怨学生不爱学、学不会的时候,却忽略了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对学生自身特点的考虑,缺乏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的考虑。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考虑学生的平均水平,缺少对“两端”学生的照顾。
1.中职学生的现状。首先,知识基础低,认知能力差。在中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只有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才选择就读职业学校。为争取生源,中职学校的招生条件不断放宽,甚至有的学生连中考都未参加便进入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在中职阶段的学习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其次,缺少上进心和学习自觉性。中职学生本身就是中考失败者,自信心受到过打击,再加上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轻视,很多学生心理更加失落,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再次,自我意识强,但自控能力差。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岁~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自我意识和成人感较强,渴望独立和自主,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使得学生往往凭个人意志判断,思考和做事不够理性,尤其是在学习方面表现为自控力较差,不能持续学习,对教师授课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容易产生不满。
2.中职教师自身的因素影响。传统教育将课堂管理简单地理解成学生上课不捣乱,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比较严厉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对学生采取压制和镇压的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与很多学生形成了对立,得不到学生的支持和信任,教与学不能和谐地进行。还有的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中职学生没有升学的要求,学与不学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用不着去较真。对那些学习基础差,自我约束力不够的学生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只要他们不干扰正常的教学就行。
而且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大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他们缺少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教学管理方面接受的培训也有限,在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往往会依据个人的心情和经验而不是教育教学规律。
1.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面对现在的中职生源,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接受能力,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和知识构成进行调查和分析。教师真正做到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在课堂上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依据课程大纲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选择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法,课堂才会对学生有吸引力,课堂教学才会有效率,课程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中职学校没有高考升学的压力,也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得到满足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会大大提升。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强并且能吃苦耐劳的劳动者。中职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各行各业中的优秀劳动者。
当今主流课程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新三中心”说,认为在教学要素的结构中学生是中心,在教育内容中经验是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是中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化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关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传统教师的角色受到冲击,教师需要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其次,因材施教是学生主动性发挥的源泉。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授课前,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基础、专业和学习习惯等,确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取舍,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再次,求知欲和创造欲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动力。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教师可定期进行市场调研、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的最新态势和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并融入课堂教学中,设计讨论题目和新型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脱离教材,发挥个性想法,进行创新思考和设计。
最后,开展活动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载体。除了传统的课堂讨论活动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技能比赛、才艺表演、文艺演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参与兴趣。学生在感觉学习生活多彩多姿的同时,也激发出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3.教师不断进行学习和教研,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中职教师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自身学习和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教师不仅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充分掌握各种教学规律和理论方法,还需要教师多才多艺,能组织和调动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教改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间进行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多做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为以后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4.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潮流,积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当今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学生的行动能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专业能力等。而行动导向模式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先进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内容为载体来组织教学,追求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
行动导向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是六步法教学,具体包括任务分析阶段、信息收集阶段、计划决策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反思评价阶段。
第一,任务分析阶段。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工作任务内容、工作方法及要达到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这个阶段主要采用粘贴板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
第二,信息收集阶段。完成任务分析后,学生需要明确任务的起始条件和所需工具,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个人或小组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信息的收集,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第三,计划决策阶段。学生按小组展开对工作任务的讨论,内容包括任务解决的途径、任务分配、任务的实施步骤、展示汇报的方式等。小组一起对任务进行规划和决策,增进了学生间的沟通和与他人的合作,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团结合作能力。
第四,实施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看工作任务所需工具和材料是否完全、能否根据方案的计划按时完成、实施过程中如出现问题该如何解决,同时要对任务的实施结果进行归纳和汇报。
第五,检查阶段。学生在任务完成后,应检查自己的任务完成得是否正确和专业,如果不是则需要寻找问题所在和解决的办法,这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这个阶段可采用专家法、多米诺法等教学方法。
第六,反思评价阶段。这是学生对学习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的阶段,学生需要思考自己的行动是否积极有效、是否有改进空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和整个过程的不足等。这个阶段可采用调查法、访谈法等教学方法。
各阶段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促进学生的行为活动能力的提升的原则,积极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评价。
5.建立“多元化”“过程化”评价机制。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在课堂评价中,除知识、技能外,要引入质量要求、质量管理意识、职业道德与团队合作意识等评价要素,按照“多元化”“过程化”的评价原则,构建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由“单一化”到“多元化”、评价形式由“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的转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进行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和活动参与程度,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和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和与人合作的价值,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掌握学情,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