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云 陈兰剑
教育生态化是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教育生态平衡规律是该理论的核心规律。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顺应生态化理念发展。把握成人教育的生态平衡规律,可为成人教育发展中的种种生态失衡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以实现成人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和科学发展。
20世纪60年代,逐渐有学者将生态理念与教育理念相结合进行研究,直至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Cremin Lawrence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的学科名称。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及生态环境相联系,以其相互关系及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教育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结构、生态功能、生态规律、生态原理等。“成人教育生态学就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和规律去分析成人教育与自然、社会、成人的互动关系。”成人教育的生态平衡规律就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与规律,揭示成人教育的生态失衡与生态平衡现象及成因,揭示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该规律可以从成人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个角度来分析,包括物质的生产和消耗、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接受和反馈,是最终实现整个系统内各因素实现相互适应与协调的过程。这是一个“失衡—平衡—失衡”的动态循环过程。但这个动态过程由于成人教育生态系统的隐性因素滞后效应,使人们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该系统的情况。因此人们只有认识并掌握生态平衡规律,才能提前有效地制定对策,能动地加以调节,从而避免成人教育办学在动态循环过程中因长久失衡而付出更多的代价。
当成人教育生态系统所受的外界影响超过自身现有调节能力时,就会出现失衡,这时需要成人教育针对外界影响进行改革创新,以增强自身调节能力,重新回复生态系统平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人教育经历过两次由失衡到平衡的过程:一次为改革开放初,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出台后,成人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满足了广大求学者接受教育的诉求,解决了当时社会从业人员素质和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失衡状况;一次为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规模空前扩张,呈现出“多渠道、多门类、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办学格局,解决了当时高等学校少、选择少、学历水平低的失衡状况。这两次由失衡到平衡的过程,更多的是发挥了成人教育的“学历补偿”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成人教育的学历补偿作用愈来愈弱,部分成人教育毕业生质量不高,社会关于成人教育的口碑差,成人教育文凭不断贬值;同时,在信息技术革命及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各种人才及人才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在职人员与时俱进,提升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成人教育理应利用自身优势,满足这种需求,可现状却是成人教育再度陷入失衡,具体表现为:
1.成人教育制度失衡。制度是成人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是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当前影响成人教育发展制度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成人教育法律制度缺失。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框架在逐步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层次、类型都已专门立法,但唯独成人教育立法迟迟未见动作。在法治社会,成人教育法律的缺失导致成人教育活动“无根”。二是政府政策缺失。在当前形势下,成人教育迫切需要社会力量尤其是行业、企业的办学支持,但从政府政策来看,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成人教育的优惠政策尚未出现,成人院校办学基本上是依靠院校本身的人脉关系或是单纯的教育供求关系。成人教育本就相对孱弱,如不能借助外力,就更显“身单力薄”了。
2.成人教育定位失衡。成人教育定位指确定成人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人教育的准确定位是整个成人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国内对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大都是依照普通高校的办学理念,完全照抄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课程和评价,即成人教育“普教化”,其结果是成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普通教育培养的类型一致,且因为先天不足还显得“营养不良”。“普教化”“阉割”了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独特性,使得成人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立足、且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位置。这种“可替代性”越大,成人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低,其存在意义就越小。当前,成人教育生源正逐步萎缩,以上海市为例,2012年共有6.5万名考生参加成人高考,而2011年、2010年这一数字为7.1万人,2009年为8.1万人,2008年为9.1万人。这种萎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可替代性”。另外,理论源于实践,这种“普教化”实践反过来不利于成人教育理论界对成人教育的含义、对象、课程、教学、监督、评价进行研究,从而构建一套标准、权威的理论体系。
3.成人教育结构失衡。成人教育结构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做多种划分。本文所说的成人教育结构失衡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失衡。以教育重镇南京市的高职院校成人教育为例,只有行业特色极为明显的成教办学单位,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才能获得行业提供的大量非学历教育机会,其他行业特色不明显,尤其是文科属性强的高职成人教育还是以学历教育为主。普高成人教育及电大等此种结构失衡情况也较明显。成人非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能够轻易地获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机会,快速更新知识、提升技能,更好地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这本是当前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区分开来、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最大优势。但大部分传统成人高校却自动忽略这一点,不肯下力气、下功夫去开拓非学历教育的新领域,而是继续驾轻就熟、一劳永逸地固守成人学历教育,导致成人非学历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乏力,发展步伐缓慢。事实证明,如果成人教育致力于非学历教育,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如清华大学从2002年开始进行机制改革,由学历教育向大学后成人教育转变,直接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以最快捷、有效、有针对性的方式为国家、地方经济发展服务,2011年清华非学历成人教育结业学员达122054人次,培训收入10余亿元。
4.成人教育功能失衡。成人教育的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其重要性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变化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对于国家,成人教育在本阶段的经济功能都要重要于文化功能和政治功能。然而,受传统教育育人观念制约,成人教育在观念上始终无法打开这一逻辑缺口。同时,我国大部分成人教育依托普通高校办学,再加上国家政策对成人教育的扶持不力,使得成人教育办学资源受限,无法做到侧重经济功能组织办学,最终成人教育功能失衡“水到渠成”。当然,我们强调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是侧重其对成人个体提高生活质量、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功能,而不是简单地要求成人教育物质化、效益化,削弱其公益性、文化性。
1.紧抓“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机遇,推进成人教育立法。国家正大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终身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后教育。学校后教育的主体是成人教育。目前,相对于学校教育体系,成人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是成人教育。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要依靠完善的成人教育来支撑。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这种关键作用可以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制度保障。成人教育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争取获得政府、社会力量的更多认可与支持。同时,建议制定《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法》,使成人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有法可依。
2.准确定位成人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位置,避免“教育同质化”。不同的教育类型、层次负责培养不同的人才。当前,成人教育定位不清,与其他类型、层次的教育出现重合,导致“同质人才”市场泛滥,供大于求。根据国家教育体系的要求,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人教育应定位为提高在职、从业人员知识、技能与管理水平的教育。因此,成人教育应破除“普教化”办学桎梏,将擅长、惯常的传统学历教育逐步让位,以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为主,改变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形式及目标的多样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主动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按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体现地方特色,从地方经济发展与企业需求出发,尤其要满足和支持办学所在地区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构建主动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设置、运行、发展机制和培训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大批企业急需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高素质人才,成人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及计算机应用、外语、职业道德与规范等课程。同时,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具有较强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转换与晋升能力,“能文能武”“手脑并用”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送教上门。成人教育要放眼整个社会,将社会在职从业人员和农民确定为生源主体,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以解决企业、农村现实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与企业、农村合作建立教学基地、合作研发中心等,整合学校和社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共同培养学生,即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经验相结合,实现课堂与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同时,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根据专业和课程及项目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成人教育可送教上门,为企业、农民提供量身定做的、菜单式的教育培训服务,培养适合企业与农村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成人教育发挥自身人才培养特色功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成人教育主动挖掘办学资源、拓宽办学途径和自身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
虽然目前成人教育再度陷入失衡状况,但只要主动进行调节与创新,以开放的态度服务社会、企业、农村,以先进的理念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模式,成人教育必将再次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