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省际比较的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2014-04-17 08:42吴结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0期
关键词:广东办学院校

吴结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把广东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省,打造成为我国南方的教育高地。“未来十年打造‘中国南方教育高地’,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的就是职业教育。”①作为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广东高职教育正快步进入转型发展期。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与广东同属经济发达地区,它们在发展高职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无疑对广东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高职教育发展状况省际比较

(一)发展规模比较

由于各省市的人口绝对数差异较大,省际高职教育发展规模比较只能引用相对量指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相对量指标分为三大类:每10万居民中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各级教育中高等教育学生所占百分比。②本文采用第一类和第三类作为衡量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指标,还增加每百亿元GDP拥有高职院校数和高职院校对地级市覆盖率的两类指标。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五省市,高职院校数(所)分别为 78、80、46、76、31,在校生数(万人)分别为 69、76、36.12、77.92、15.41,每10万人拥有学生数(人)分别为656.83、962.17、661.18、808.53、656.45,每百亿元GDP拥有院校数(所)分别为0.1481、0.1646、0.1438、0.1673、0.1615,各级教育中高职教育学生所占比重(%)分别为3.14、5.7、3.82、4.64、4.64,高职院校对地级市的覆盖率(%)分别为95、100、100、100、(上海属于直辖市,不做统计)。比较得出,广东的高职院校数和在校生绝对数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但在四类相对量指标比较中有两类处于最后一位,另两类处于倒数第二位。由此可以归纳出广东高职教育在发展规模上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相对总量与人口总量、经济实力不相对称,容易造成高职教育供给和需求的失衡;二是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的比重偏轻;三是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显示,全省21个地级市,87%的高职院校地处珠三角发达地区,在校生人数也占87%,此外尚有2个地级市没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

(二)办学效益比较

衡量高职教育办学效益的指标较多,本文选用三项比较常见的指标:每千万人口中院校数(所)、校均规模(人)、就业率(%)。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五省市,第一项指标分别为7.43、10.13、8.42、7.89、13.21,第二项指标分别为8846.15、9500、7852.17、10252.63、4970.97,第三项指标缺山东省,其他四省分别为96.84、92.17、95.62、95.58。由此可见,广东高职教育在每千万人口中院校数、校均规模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初次就业率之所以较高,与地缘优势等外在因素密切相关。珠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相比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其就业规模略胜一筹,就业包容性也更高,所以对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因此,在办学效益上广东高职教育自身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三)专业布局比较

一般来说,区域高职教育专业布局应该与区域产业结构保持一致。具体到每一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脱离本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必须基于充分的市场调研来“量身定做”,否则很容易造成专业趋同、专业就业率低和教育资源浪费。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省三大产业比重分别为5.0∶50.4∶44.6,6.2∶53.2∶40.6,5.0∶51.9∶43.1,9.1∶54.3∶36.6;三大产业专业设置比重分别为 8.5∶50.8∶40.7,1.97∶32.81∶65.22,3.3∶49.83∶46.87,3.6∶21.8∶74.6。四省高职教育中的第三产业专业比重普遍较高,反映出四省高职院校都偏向设置办学成本较低的专业,客观上拉低了第一、二产业专业比重。与其他三省相比,广东高职教育专业布局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专业设置集中度较低。专业设置集中度可以从两项指标中来判断:一是专业布点数与招生专业数之比,二是专业布点数与高职院校数之比。第一项指标广东是6.98,表示平均一个专业有6.98个专业布点,而江苏、浙江、山东分别是6.8、3.78、5.05。第二项指标广东是27.53,表示平均每所高职院校设置有27.53个专业,而江苏、浙江、山东分别是25.04、24.35、21.51。专业设置集中度较低说明广东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较为分散,具有较高趋同性,特色专业建设较为薄弱。

(四)办学质量比较

截止到2011年底,广东省内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共有10所,占高职院校总数的13.16%,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分别是19%、23.91%、18.06%、22.58%;广东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占高职院校总数的9.2%,其他四省市则分别是26.58%、43.48%、13.89%、32.26%。截止到2013年底,广东省国家级示范(骨干)校只增加到11所。由此可见,广东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与其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的领先状况还存在不对称。

二、广东产业发展特征及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一)产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广东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目标。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通过三个路径:以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产业自身优化,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以实施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空间优化。③行业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操作主体,但在具体过程中还需要教育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支持组织。就广东高职教育而言,产业转型升级也就意味着办学的转型升级。第一,产业自身优化的目标是培育或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升级农业产业、基础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等,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历史性转变,这必将产生大量与之相关的创新型、智能型专业技术岗位,需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2015年广东高技能人才将达到400万人,占全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的12%,占全省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8%,其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农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39万人,在社会重点领域需新增专门人才36万人。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体,广东高职教育面临的发展和改革任务非常艰巨。第二,广东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逐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实现“服务大省”“装备强省”的发展目标,高职教育在专业布局、课程设计等方面应该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第三,产业空间优化的目标是通过产业转移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8年,广东提出“双转移战略”,即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向广东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推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劳动力向当地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珠三角地区转移。④广东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根据所处区域在“双转移”中的角色,重新调整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

(二)产业集群发展

20世纪末以来,广东以专业镇和科技园区为主要载体,发展形成四百多个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成为广东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之一。产业集群以最终产品为龙头,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社会化协作为纽带,由在地理上临近的企业连接成一个大工厂,每个产业集群都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同时也是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的集聚,要求高职教育参照产业链设置相应的专业群,依据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实际需求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层次和规模。广东产业集群大部分是从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发展而来,或者是由于国际产业转移而形成的,普遍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二是产业链还不完全配套。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然需要高职教育输送大量创新型的技能人才,同时也要求高职教育在推动企业技术革新上能够有所作为,即利用自身智力资源直接参与产业技术研发,使产业集群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产业链不配套集中表现在产业集群中企业分工不明确和专业化程度不高,高职教育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为产业链中的设计、采购、生产、管理、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三)产业区域差异

广东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体,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差异,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以2013年为例,珠三角地区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0%以上。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处于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其他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则着重承接珠三角地区的转移产业。产业区域差异性成为区域高职教育办学的重要依据。对于珠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应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专业设置倾向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其他地区的高职院校一方面结合区域产业实际重点开办与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转移产业相关的专业,为本区域产业第一线输送高端专门人才;另一方面适当开办与珠三角地区产业相关的专业,既为珠三角地区输送高端专门人才,又为以后服务本区域产业升级积累人才培养经验。

(四)产业发展国际化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的腾飞得益于外源型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广东(主要是珠三角地区)扮演着世界制造业基地和跨国采购中心的角色,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采购订单八成以上落户珠三角地区。一般来说,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与经济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交流频繁的地区,教育交流也很频繁。⑤高职教育国际化主要是通过高职院校与国外职业院校、国外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办学,培养能够适应国际经贸交流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国内很多发达省份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程度都比较高,如江苏早在2008年就有62所高职院校开展了具有实质内容的教育国际化,其国际化率达到82.6%。当前,广东外源型经济发展模式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逐渐趋向国际产业链的高端领域,并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迫切需要高职教育加快国际化步伐来为之服务。

三、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策略若干选择

(一)构建现代高职教育培养体系

现代高职教育培养体系的核心就是搭建高职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实现高职教育的纵向和横向贯通。纵向贯通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中职教育、行业培训相互衔接。横向贯通是高职教育在自身的学历、学位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统筹发展、横向贯通。当前,广东现代高职教育培养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完成两个试点,实现一个突破”。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广东在两个项目中被列为试点地区:一是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两个试点如果能够顺利完成,高职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将得以全面贯通。职教集团是高职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实现的重要载体,上海在2001年成立由民航、铁路、港口、交运等院校组成的上海交通职教集团,2007年又在电子信息、机电数控等领域组建起十个职教集团;江苏则早在1995年就成立苏州旅游教育集团,2003年成立江苏商贸职教集团,随后很多行业领域职教集团相继成立⑥;广东职教集团建设起步较晚,最早是在2006年成立的“南海职业教育集团”。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广东应着力在职教集团发展模式上有新的更大的突破,《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15年,广东基本建成10个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和一批市级行业性或区域性职教集团”。

(二)打造区域战略合作联盟

广东所实施的“双转移”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迫切需要以集群意识为导向,打造区域高职院校战略合作联盟⑦,合作联盟是解决广东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相对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专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合作联盟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同类合作联盟。如珠三角地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强强联手而结成合作同盟,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高职院校之间也可以围绕服务转移产业承接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合作。二是互补合作联盟。主要是珠三角地区与其他地区的高职院校之间实行联合办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采取对口帮扶形式,向其他地区高职院校输送与转移产业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办学成果或进行师资代培、专业共建等;另一方面其他地区高职院校可以采取联合培养形式,为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输送优质生源。三是政校合作联盟。即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结成合作联盟,共同开办新校区、二级学院、实训基地、研发中心等。四是校企合作联盟。即区域产业集群如佛山家电、东莞电子、中山灯具等与区域高职院校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

(三)拓宽高职教育办学层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1993年编制的《国家教委简报》中指出,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中有两条基本规律:第一,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轨时,需要大力发展高等专科教育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高级化;第二,在发展高新技术时期需要大量培养本科以上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的发展也应大致与此对应。因此,与广东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相适应,广东高职教育除了在规模上继续扩大外,在办学层次上也应有所拓宽,推动高职院校参与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强调的是,高职教育办学升级绝不是简单地让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因为升格往往会驱使高职院校朝着普通本科的方向发展,最终弱化甚至消除其职业教育特点。高职教育办学升级的具体途径包括:第一,健全普通本科院校面向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招生培养制度,逐渐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直接升入本科院校的比例;第二,鼓励高职院校与广播电视大学等成人本科院校合作开展学历教育;第三,探索“四年制”人才培养的试点,可采取“部省院”合作模式,在产业聚集、有产业强烈需求的部分地区,选择与当地产业紧密联系、有实际需求的相关专业,依托办学水平高、办学条件好的高职院校,进行“四年制”人才培养的试点,给予本科毕业生待遇;第四,探索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高职办学层次提升的另一层含义是高职院校在面向产业第一线的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咨询服务等方面要有较高水平的主动作为,提高校企合作或校企联盟的层次。目前,广东省内产业集群与普通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已经比较普遍和深入,高职院校应尽快调整办学策略,增强与企业协同创新的能力。

(四)实施品牌示范战略

与兄弟省市相比,广东高职教育在办学质量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同时,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又对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广东将实施高职教育品牌示范战略,以带动全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根据《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部署,品牌示范战略主要体现在三大工程的实施中。一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建成11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5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二是特色品牌专业集群建设工程,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每校建成3~5个示范专业,共建成200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和一批国家级品牌专业;三是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全省共建成300门精品课程。

(五)推进高职教育境内外合作

广东高职教育国际化是由广东产业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双重因素决定的。一是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港澳台、东盟各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交流,合作项目包括师资交流培训、学生交流培养、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课程开发、合作基地建设等。二是拓展和落实与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项目。三是推动高职教育与国际标准接轨,参照产业国际标准来设计课程,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强学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加快研发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标准、课程标准、认证体系,并力争在相关国际标准领域拥有话语权。四是通过对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作为专业发展规划制定的重要依据,以增强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行业适应性。

[注释]

①佚名.汪洋点出广东教育未来十年新战略,代表热议“如何打造中国南方教育高地?”[N].南方日报,2010-09-02.

②郭书君,米红.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5(5):45.

③易毅.广东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与对策思考[J].社科纵横,2010(2):49.

④覃成林,梁夏瑜.广东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10(7):45.

⑤刘正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结构适应性与对策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33.

⑥李雪莲.上海与江苏高职教育之异同[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2-73.

⑦王向红.浙江省区域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战略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82.

猜你喜欢
广东办学院校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广东舆情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