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自我提升
——从“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谈起

2014-04-17 06:27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英语专业青年教师

裴 丽

(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论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自我提升
——从“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谈起

裴 丽

(贵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青年教师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生力军,其业务水平高低对能否培养出高水平的英语专门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从“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谈起,对第三届英语专业组的比赛进行了分析,指出比赛当中反映出的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高度和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角度,探讨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专业素质自我提升的必要性及途径。

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外教社杯”;专业素质

一、前 言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几年大型的英语演讲比赛中常常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获得冠军。大学英语的进步让人感到高兴,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究竟还有多少专业优势可言,这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数量增长迅速, 但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在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英语专业本科成为“2012年就业红牌警告”榜第三名,失业量大,就业率持续走低、薪资较低,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语言能力优势不再明显,而且相对其它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外语专业毕业生被认为普遍知识面窄、思想缺乏深度、缺乏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这一现象发人深省,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外语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外,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师入职时一般已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基本的教学能力,所以一般的培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很少涉及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问题,即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以及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宽广的知识(包括英美文化及文学的背景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英语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及思辨能力。教师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保持学习,专业素质就很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始于2010年,前两届称为“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针对的教师群体是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比赛的宗旨是为了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教师教学技能交流的平台,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前两届比赛总决赛有两个环节,现场授课和说课,主要看教师的授课能力。比赛连续进行了两年之后,才在2012年增加了英语专业组的比赛,对赛制进行了改革,更名为“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专业组和大学英语组隔年举办。增加英语专业组,是因为我国外语教育界的专家们意识到,虽然英语专业涉及的学生人数不及大学英语的学生多,但英语专业是我国英语教育的源头,关系到未来英语师资的质量,必须引起重视。目前针对该比赛的新闻报道比较多,但对该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旨在分析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问题,希望引起英语专业青年教师的注意,探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参加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专业组)总决赛的24名教师,研究方法为通过观看比赛视频、阅读参赛选手的简历以及参赛心路历程,对参赛选手进行访谈等方法得出总结。

二、大赛给英语专业青年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带来的启示

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专业组)总决赛于2012年11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共有24位各省分赛区的冠军选手参加。总决赛分三个阶段进行,包括笔试、现场授课和提问回答。现场授课时间是20分钟,要求有起合转承的全过程,授课结束之后评委现场提问。和前两届针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比赛相比,英语专业总决赛的最大不同就是在授课比赛的前一天,增加了笔试环节,目的在于检测英语专业教师的真实语言水平、整体素质和文化功底。笔试时间为3小时,提供工具书,让参赛教师现场阅读一篇1,200词左右,18世纪中期的一篇古文,选手根据阅读文章完成以下三项任务:一、 对文章内容进行释义(paraphrase)和翻译。二、针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找出语言点,词汇语法句法等,和对文章的理解等。三、 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比赛选手最后成绩构成:笔试得分(40%)+ 授课得分(50%)+ 回答问题得分(10%),满分为100分。授课比赛结束时只知道授课部分和现场提问部分的成绩,而笔试成绩直到颁奖典礼的时候才得以揭晓。授课比赛成绩好的选手一般笔试成绩都不错,但也有些授课比赛环节得分很高的选手因为笔试成绩不佳,排名下降幅度很大。此次参赛选手都是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女教师人数多于男教师,男教师平均排名高于女教师。获奖选手排名靠前的一般来自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选手总体排名也相对靠后。参赛选手中,两名已取得博士学位,两名博士在读,只有一名是学士学位,其余是硕士学位。参赛24名选手中有三位是在英语国家取得的学位。以上分析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的一个性别组成、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等基本情况。

(一)比赛反映出英语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良好的语言基本功是英语教学的根本所在,然而老师们平时研究得更多的是如何教,却忽视了自身的学。听读不多,写得更少,长此以往,疏于练笔的结果导致教师英语水平反而不及读书时候。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各省分赛区的冠军,业务上的佼佼者,现场授课都是神采飞扬,游刃有余。但在笔试环节,教师已经习惯了考学生,自己被考非常不适应。没有了教参书,笔试考试中的备课部分让平时每天备课的参赛教师们无所适从,抓不住重点。写作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但大多数的参赛老师只能完成400字左右。笔试评委之一的黄源深教授如此点评参赛教师的笔试部分:“我们的语言基本功还存在不少问题,尤见于写作,语法错误、用词不当、表达幼稚、语言不地道、口笔语文体混淆等”。虽然因为是比赛,参赛教师的发挥可能会受影响,但多少还是暴露出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参赛的青年教师在现场授课和问答环节口语表达有语法错误,发音不准等情况。而在笔试环节,由于对阅读材料理解不深入,释义和翻译都不够准确,写作使用的语言过于口语化,不得体,甚至还有拼写和语法错误等。(2)教师思辨能力不强。写作时只会罗列现象,无法就所论问题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3)在现场提问环节和写作环节暴露出教师知识面不宽,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影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原因

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专业素质造成影响既有宏观的体制的原因,也有教师本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英语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课程设置的问题,教师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在人文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结构方面比较欠缺;其次英语专业的学生数量远远没有大学英语的学生数量多,因此英语专业教材的开发比不上大学英语,英语专业教师的培训机会不多,职业发展得到的关注度小;再有,我国目前的职称评定体制导致在教师当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也没有针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测评手段。英语专业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平衡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忽略了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还有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教师只有硕士学位,学历层次有待提高。教师出国留学及访问学习的比例还有待提高。

三、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及自我提升途径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国家发展和建设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专门人才,新时期《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毕业生应该具有:(1) 扎实的英语基本功;(2)宽广的知识面;(3) 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4) 较强的能力;(5)较高的综合素质。何兆熊教授认为英语专业和非专业的一个根本区别是:“一、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比一般的非专业的英语学习者在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上具有高得多的水平,他们所应该具备的不是一般的语言交际能力,而应该具有能运用相对正确、准确、适切的英语进行有效的口笔语交际的能力。第二、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一般的英语学习者所不要求具备的英语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知识和修养,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要培养这样的人才,英语专业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主体,其本身必须具备这些能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就职之后,学校一般会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对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英语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但很少会对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和知识面进行培训。因而除了提高学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外,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自我提升学习。英语专业青年教师要有归零的心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博览群书,保持英语语言的大量输入和适当输出,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认真学习,如坚持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坚持阅读英语书刊杂志、新闻及较难懂的学术著作等、尤其要坚持用英语写作,写英文日记,工作日志以及学术论文等、积极参与口、笔译翻译实践。认真备课,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自己也要身体力行。才能保持并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熟练使用流利、准确、得体、地道的英语,拥有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宽的相关知识和思辨能力。

四、结 语

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女士在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专业组)颁奖典礼上说:“英语专业是我国外语教学的奠基石,关系到我国未来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和师资素质。英语专业的教学,有其不同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特定规律。它对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层次和模式方面的要求更高。”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青年教师任重而道远,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英语专门人才的重任,在专研教学方法,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需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1] Richards, J. C. 1998. Beyond Trai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12.

[2] 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专业组)总决赛获奖教师教学风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 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 何兆熊.办好英语专业之我见[J].外国语,2003(2):46-50.

[5] 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4(6):3-4.

[6] 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 外语界, 2005(1):61.

(责任编辑 李琼英)

On Self-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ism for Young Faculty Members Teaching English Major in Higher Education——In view of “SFLEP Cup”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ntest

PEI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zhou University, 550025)

Young faculty members are the driving for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major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levels of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are critical in cultivating and training highly qualified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This article is based up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ird “SFLEP Cup”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ntest in China. With analysis on the contest among the group of contestants in teaching English major,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existing issues related to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of young faculty members, and discusses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ose issues. This article also explores the necessity and approaches of self-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ism of the young faculty members,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educational needs in China.

English Major; Young faculty members; “SFLEP Cup”; English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2013-0-28

裴 丽(1978-),女,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系讲师,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

G645.1

A

1674-7615(2014)01-0101-04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英语专业青年教师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