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2014-04-17 08:03曹勇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新建应用型

曹勇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

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快速扩招,到2012年,我国新建(新升格)本科院校达325所,独立学院303所,在校本科生人数占全国本科生在校人数的50%以上,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新建本科院校60%以上集中在地市级城市,管理上以省市共管为主,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性及鲜明的发展指向,这批高校被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实践,从合并组建、稳步发展逐步走向凝练特色、快速发展,初步得到社会认可。然而,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①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比老本科院校好。②表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有的质量水平和特色,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1—2020年)》第二十二条明确提出: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这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和动力。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特别提及“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4年3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得到确认,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类型转,而现在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③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

发展应用技术型院校是大势所趋,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及多元化构成。狭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要具备教师资格,又要具备职业资格,但学术型体系下发展而来的教师构成多样,有科研型、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技能型等,一刀切要求所有教师均为双师型、“通”“专”结合不太现实;但可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等提出此类要求,而其他教师则兼顾多元,以个人特色在专业团队平台上发挥个人优势。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构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业务构成多样化,有科研型、技能型、应用型等,对教师个人而言可以是双师型或单一型,在职称组成上教师资格与其他职业资格兼顾。二是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当数量的有丰富业界经验的教师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教师处理好三个关系:学科的完整性与知识的应用性关系、课堂理论教学与生产应用实践关系、个人学术发展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同时,还要求国家与政府建立起激励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及政策激励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促进高素质、强能力专门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并以一套科学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支撑其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瓶颈

目前,声势浩大的现代职业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第二次转型,即办学类型的转型。其第一次转型,是从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其标志是新建本科院校经过五六年的改革发展通过教育部的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合格,这是办学层次的转型。④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第一次转型时期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体育师资队伍适应融合阶段、体育师资队伍快速增长与不断优化阶段。

在体育师资队伍适应融合阶段,师资队伍建设主要解决对新建本科院校的适应性融合问题。如体育教师面对专业、学科等整合发展后的新环境与新文化的适应性融合;面对新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办学要求的适应性融合,把握体育专业培养与公共体育教育的平衡,把握学术型与应用型的有机统一;面对部门与人员合并调整后的人际关系的适应性融合。在体育师资队伍快速增长与不断优化阶段,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围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行,其一是重点引进高职称体育教师,招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体育师资队伍得到迅速扩充;其二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不断探索适应地域与学生需要的新兴项目,在体育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诸如三自主教学、俱乐部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等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上不断探索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不断优化师资队伍。通过职后教育促进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教师向新兴项目转型,通过在职学位教育促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通过短期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各种体育赛事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各类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一阶段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内涵发展为目标。

然而正如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必然面临第二次转型一样,新建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也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首先,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范围狭窄、高层次体育人才匮乏,影响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初期主要以参与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才培养工程为主,新建本科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以同样的考核标准共同参与人才选拔与培养,新建本科院校符合条件的培养对象局限于很小范围且与其他本科院校教师相比不具备很强竞争力。单就新建本科院校符合条件的教师而言,各类型人才培养工程的项目资助对象具有很高重复率。而体育又是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无暇顾及和不太重视的学科,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受到限制。若没有引领和带动学校体育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领头羊”,就没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和技术团队,更难有支撑应用技术型教育的学科。

其次,体育师资队伍的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中鲜明突出地方性与应用性,不断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师资队伍的评价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一是评价制度的同质化,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评价体系参照传统的本科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考核标准、教学与科研权重、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没有体现出与研究型大学的区别。体育教师考核中,单纯考核体育教师的教学、竞赛与科研,而忽视对参与社会体育管理如社区体育、群众体育等相关职业工作的量与质的考核。二是评价体系以学术为主,以科研成果级别、论文数量、科研项目经费等指标为评价的主要导向,技术型的体育教师如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各级各类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者被埋没。

最后,技术技能实践型体育教师缺乏,难以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是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既要有理论水平高的教师,又要有术科水平高的教师;既要能组织与管理各项体育活动,还要能带运动队。但办学层次转型升级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更重视学历结构提升,引进了一批从校门到校门的高学历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科研能力,但体育实践能力较弱,无法很好地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效接洽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带不了高水平运动队,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及组织能力,无法使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与理论知识迁移到职业生涯中。

三、现代职业教育视域下的体育师资队伍转型发展对策

现代体育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新建本科院校要以清晰的办学定位、前瞻性眼光,促进体育师资队伍的科学转型与发展,以具有积极能动性的师资队伍推进体育教育职能的转变。

1.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导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先考虑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科研能力。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院系承担着全校各学科、各专业的公共体育教学工作,并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院校中的体育专业也主要是为地方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者。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上的当务之急是抓好教学、办出特色,培养出真正为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要在优先教学能力的同时兼顾科研能力。

2.引培并举,加强高层次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以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建设。科学带头人、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是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键。通过建立学科带头人引进与培养的灵活机制,在体育学科建设上重点突出、兼顾平衡,紧密围绕办学目标,结合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要求引进和培养人才。如通过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培养人才;通过特聘高级岗位,明确专项经费,引进技术水平高的术科人才。高层次人才评价上,要以实绩和贡献为导向,根据学校特色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评价。引进、培养都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才能使其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科学定位的办学理念转变与素质能力提高的培养过程”⑤。

3.积极引导,推动青年体育教师的应用型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的体育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据多数,其学历高但缺乏应用型教学、实践经验,推动青年教师的转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工作。积极推行青年体育教师转型发展计划,使体育师资队伍中的青年教师在公体课教学“通才”历练后,有意识地加强某个方面的学习与锻炼,有所“专攻”,建立起结构多元合理的体育师资梯队。一是要为青年教师的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用经费资助、重点培养、破格任用、选拔骨干等竞争激励机制推动青年体育教师迅速成长。二是用健全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保证青年教师的转型发展。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与专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如科研水平高而学术水平稍有欠缺的青年教师,一方面用技术实践教育给予补偿,另一方面用学术会议、访问学者等继续推动其科研能力成长。三是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中推动青年体育教师转型。通过教学竞赛、优质课观摩等活动推动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通过专项研究、学术活动、与学术带头人结对等,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科研能力;通过体育竞赛、社会体育服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及到俱乐部或技术培训班学习、带队,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术科水平,缩短青年体育教师与社会的距离,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

[注释]

①麦可思公司.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3.

②陈小虎,杨洋.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

③庞丽静.600所本科转型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酝酿大变[N].经济观察报,2014-05-12(3).

④李剑平.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N].中国青年报,2014-03-05(11).

⑤朱士中.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10(9):47.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新建应用型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