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亦玲
(龙岩市实验小学,福建龙岩,364000)
文学作品讲究细节描写,课堂教学也应重视细节设计。对于教师而言,细节是一种机遇,一种资源,是开启心灵之窗的钥匙。“细节成就精彩”,对课堂教学细节恰当把握、精心磨合、巧妙应用,无疑能让课堂增添魅力、散发活力、彰显智慧。
卢梭认为真正的教师是经验和感受,语文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实的解读”。教师应注重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取向去解读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取向,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现实性价值。以下是《三个儿子》(人教版第四册)一课教学片段。
师: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说说你的看法。
生1:老爷爷只看到帮妈妈提水的儿子,能帮助大人干活的才是好儿子。
生2:妈妈最需要儿子的帮助,可是只有一个儿子帮妈妈提水,所以老爷爷心中只承认这个儿子。
生3:课文写另外两个儿子,一个唱歌,一个翻跟斗,只顾自己玩,老爷爷不喜欢这两个儿子,就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生4:妈妈提水是那么吃力,额头上都流出了汗。这时候妈妈最需要的是儿子的帮助,儿子没去帮忙,不关心妈妈,不配做妈妈的儿子,老爷爷就说没看到。
师:你们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呢?
生5:在家里我帮妈妈扫地,整理房间,妈妈表扬我是妈妈的好儿子。
生6:一次妈妈叫我去收衣服,我只顾看电视,妈妈很生气,说白生了我,白养了我。
生7:爸妈关心我们,我们也要关心爸妈,这样才是好学生。
师:如果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们知道该怎样做吧!
这篇课文和学生生活现实联系很紧,抓住课文难点,勾起学生对具体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的回忆,这一生成的细节,解决了难点,使课堂师与生,文内与文外“神采飞扬”。
课堂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细节。
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他们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要细心倾听,给予鼓励和尊重。以下是《爬天都峰》(人教版第五册)一课教学片段。
师: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生1:(一位学生发出“异样”声音)老爷爷不必去感谢作者。课文写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峰顶这么高,作者爬得上去吗?可见当时他没有勇气爬上天都峰,是老爷爷鼓舞他,他才爬上天都峰。
师:请同学们再好好读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对话:“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生2:我明白了,老爷爷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爬上天都峰,他在“我”的鼓舞下才爬上天都峰。
师:你怎样知道的?
生2:老爷爷说的话中用上“居然”,“居然”是没想到的意思。
生3:老爷爷说是小朋友的勇气鼓舞他,小朋友年纪小,也敢爬天都峰,他才下决心。
生4:我从“我还下不了决心哩!”这句话中体会到老爷爷开始只是来爬天都峰,并没有做好爬上去的准备。
生5:我不同意,老爷爷是来爬天都峰的,怎么没有做好准备呢?听我爸爸说,没爬天都峰,枉来黄山游,可见老爷爷是冲着天都峰来的。
生4:这是老爷爷谦虚的说法,是在鼓励小朋友。
师:我们来读一读小朋友的爸爸是怎样说的。
(生读文)
生6:老爷爷应该感谢小朋友,他们是在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才爬上天都峰。
生7:一老一小互相以对方为榜样,给自己动力,终于爬上天都峰,他们应该互相祝贺,互相道谢。
一个异样的声音引发学生回文去琢磨文本语言,重新解读文本语言,深化对内涵的理解,这是难能可贵的。
精彩的课堂不是单凭课前的精心准备就能达成的,还要依赖课堂动态生成。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充分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亮点,用教育智慧去灵活处理,以实现有效生成。以下是《玲玲的画》(人教版第四册)一课教学片段。
生1:课文中前后两个“满意”不一样。
师:是什么不一样?
生1:玲玲的心情不一样,第一句是写“满意地端详着”,第二句是写“满意地笑了”。“笑”露在脸上,“笑”更能看出玲玲心里的高兴。
生2:第一个满意是玲玲把明天参加比赛的画画好了,第二个满意是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花狗,她为自己的小聪明而高兴。
生3:玲玲觉得添上小花狗的画更漂亮,而满意地笑了,比第一个满意心情更高兴。
生4:画弄脏了,玲玲很着急,后来她动脑筋画上小花狗,坏事变好事,她的心情更高兴了。
生5:我觉得第二个满意前加上“更”字,来表现两个满意不一样。
当学生发现两个“满意”表现玲玲的不同心情,教师及时捕捉到学生这一思维亮点,把这细节做大,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蕴含的情感,揣摩玲玲的内心世界,提高理解词语的价值。
关注细节,就要对“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教师对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后的一个评价、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乃至一个眼神等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影响。因此呵护学生首先就要从细节入手,真心地去关爱学生。上《葡萄沟》(人教版第四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他读得怎样?(生纷纷举手)
生1:他把“五光十色”读成“五颜六色”。
师:“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是一组同义词,一不注意,教师也会读错。你们查查成语词典,说一说这两个成语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2:“五光十色”是形容色彩明亮鲜明,花样繁多;“五颜六色”是形容色彩繁多。
生3: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色彩多,“五光十色”强调了色彩的光亮,会闪闪发光。
师:那么课文为什么用“五光十色”呢?请刚才朗读的同学来说说。
生:葡萄沟的葡萄不但颜色多,而且颗颗亮晶晶,明晃晃。
师:是啊!这里的葡萄饱满、皮亮,在阳光下显得明亮、闪光。我们要感谢刚才朗读的同学,是他不经意读错,让我们掌握“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这一案例中,细节的生成处理好,体现在评价的激励性上。第一处细节处理:这两个成语是同义词,容易混淆,让读错的同学好下台,又认识到自己读书不认真。教师随机应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拉近了教师与学生距离,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第二处细节处理:引导学生区别这组同义词,去品味文中为什么用“五光十色”,学生从词义理解到语境感悟,把词语的情感体验和文本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最后教师表扬读错的同学,是他读错让其他学生有了新的学习机会,有了新的发现。
可见,细节虽小,但又很“大”,它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授课者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智慧,支撑着教学效果。我们要精心打造教学细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 张华,谢祥琼.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 张志达.浅谈文学作品赏析课教学[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3] 周红梅.俄罗斯文学作品赏析课教学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