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为例

2014-04-17 07:27:06彭隆辉
关键词:理论课研究生特色

彭隆辉, 王 员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为例

彭隆辉, 王 员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本文分析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介绍了近四年来学校围绕教学模式改革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并对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江西师范大学自2010年秋季开始,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四轮,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改革原因

2010年《意见》的颁布实施,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本科、硕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有利于满足时代和实践发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有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是认真贯彻《意见》精神,有效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的必然要求。原有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满堂灌现象严重。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往往是由一个教师承担,而且教师在一二百人的教室里授课,因而大部分课堂存在满堂灌现象,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很难发挥应有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学生也没有必要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大大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二是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通常是只采取课程论文或期末考试的方式,且结果是人人能通过考核,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逃课现象,从而使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情况更加严重。三是课程管理措施乏力。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学校政策层面的保证,更加需要学校宣传、教务、研究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过去的情况是课程管理职责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承担,因而导致力不从心,管理乏力,甚至出现厌管的局面。

原有教学模式所导致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部门厌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也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实践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是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因此学校率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切实解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部门厌管等突出问题,促使学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乐教”、“乐学”、“乐管”的良好局面。

1.坚持“四个认同”的目标导向,确立“三进三化”的教学新理念

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时代青年,使广大研究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为此,课程教学团队全体任课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意见》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思想共识,确立了“三进三化”的教学理念和“四个认同”的目标导向。

“三进”就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最新成果、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化”就是实现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一位教师包班授课向12位教授“同上一门课”的转化、考核方式由传统的单一形式向“三位一体”的转化、管理机制由原来的职能部门单一管理向“三级联动”的转化。“四个认同”就是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2.确立教学改革总体方案,实施亲情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构建“三法合一”的教学方法新体系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的实施,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意见》对如何实施只提出了总体要求,鼓励各地各高校在教学总体要求一致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为此,学校在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深化与拓展”、“课堂与课外”有机统一的教学改革总体方案,实施亲情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构建“三法合一“的教学方法新体系。

亲情式教学方法即实行人性化的教学与管理,强调师生在课堂与课外的双向互动,形成交流、交心的常态机制;案例式教学方法即在理论教学环节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增强理论教学的质感、动感与实感;情境式教学方法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现场情境教学,强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实践与感悟。为此,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到“小平楼”、“小平小道”和农村、企业等地开展实地考察,使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会更具体、更实际、更深入,进一步坚定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组建一个“教授团队”,实行主讲老师分工合作,探索“12 位教授同上 一门课”的专题教学新形式

在认真学习《意见》精神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以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为依据,坚定不移地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是组建一支阵容强大的教学团队。根据该课程的宏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特点,我校组建了一支由12位教授构成的高职称、高学历(三分之二博士)、高水平、阵容强大的教学团队,这是一支政治素质高、责任意识强,学有专长、教学经验丰富的队伍。教学团队中既有全国优秀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也有学科带头人和“赣鄱555”人才。

二是确定专题教学新形式。坚持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注重区分本科生与研究生在教学内容上的层次性,增强对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确定了12个专题,实施专题教学。教学专题的内容既涵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也涵盖国际视野和社会热点,同时,教学专题的设计,特别强调对学生思想困惑点、兴奋点和疑难点的捕捉,突出研究生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是采取“12位教授同上一门课”的教学新模式。过去,研究生教学通常是一个学期一个老师从头至尾讲到底。我们在建设这门传统优势课程时,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探索,由12位教授通力合作,同上一门课。对教师而言,承担一个与他专业最接近、研究最深入专题,可以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各自的学科与研究专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备好一个专题、上好一个专题。对学生而言,可以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领略到12位教授不同的学术风采。

4.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建立“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考核新模式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考核采取“平时考察+期末课程论文写作+课程学习答辩”的新模式,并实施答辩成绩一票否决制。即在对学生进行平时作业、课程论文考核的基础上,随机抽10-15%的研究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课程论文与课程学习的答辩,对面试答辩成绩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以确保研究生独立完成课程论文,考察学生对所学课程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把握,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考核方式的立体化既改变了单一考核方式,又突出课程论文写作与课程学习答辩对研究生主动学习的引导、督促与激励作用。

5.落实相关部门管理职责,形成“三级联动”的教学管理新机制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既涉及老师和学生,又涉及教学和管理,需要多层次、多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为此,学校建立了由学校、管理部门、教学单位组成的“三级联动”有效运行机制。学校主要负责政策决策、把握方向;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协调落实、科学管理,具体任务包括课程教学班级的组建、教学场地和教学时间的安排、课程教学改革与考核管理办法的制定、研究生听课的考勤、教学运行的条件保障、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研究生课程学习答辩的组织、教学质量的监控等;教学单位主要负责确定方案、组织实施。具体任务包括教师的选派、教学方案的论证与制定、教学备课与教学研讨等。三方各尽其责、通力合作,使整个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建设在“三级联动”形成的合力中得以高效、有序的运行。

三、改革成效

通过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是课程教学改革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对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关注度、理性程度也明显提升;采用专题讲座教学模式更符合我们学习的特点,还能领略到授课教授不同的学术特性和风采,专题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更加紧密,更容易激发我们的兴趣和热情;推行立体化考核方式更加有助于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阅读、思考、写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011年3月,研究生自发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充分表明研究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大大提升,学生“厌学”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出现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教师普遍认为,采用专题讲座教学模式尽管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效地化解了课程教学内容要求教师知识面广泛与教师学科专业领域相对独立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了“教授团队”中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形成教师“乐教”的良好局面。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教学相长,其乐融融,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研究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目前,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课程均采用了专题讲座教学模式和立体化考核方式,教学效果整体提升。

二是课程教学改革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社会反响强烈。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做法经新华网、大江网、《江南都市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省领导、 省内外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认为“该成果具有实效性好、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改革实践,具有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其中,分管高等教育的省领导就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做出重要批示:“江西师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三进’、‘三化’的做法与经验很好。对于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具有重要意义。请教育厅认真总结并适时推广。”

(责任编辑:余小江)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theReformofTeachingMode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ofPostgraduates——Taking the Course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an Example

PENG Longhui, WANG Yua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22,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f college postgraduates,introduces a series of measures adopted by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early four years,which are centering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and summarizes the results achieved.

postgraduat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mode;reform

2013-12-28

彭隆辉(1965-),男,江西万安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王 员(1965-),男,江西泰和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G642

A

1000-579(2014)01-0044-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研究生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