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应用

2014-04-17 07:05:23李曼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6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对象

李曼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隐性教育的内涵。隐性教育起源于美国的隐性课程,专指那些没有体现在课程计划和学校政策中的潜课程。隐性教育的影响广泛存在于家庭、校园和社会当中。那些不体现在显性教育课程中的教育内容和手段,渗透在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和制度中,引导教育对象通过情感和潜意识等因素接受的教育就是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显性教育是公开明确的、可查的、直接正面的甚至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政策性;而隐性教育不具有这些特点。隐性教育意在引导教育对象主动体验、主动接受、自主学习、自我教育,避免了显性教育过于生硬而引起的逆反情绪。隐性教育并不是显性教育的补充,二者应是同等地位的教育体系,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那些不直接暴露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体系,通过丰富多样的、尤其是隐蔽的教育载体,对教育对象施加多种影响,引导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健康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为方法论层面的一系列教育方法,当然也离不开一些特定的教育载体,如人际关系、各种媒体、文化活动、管理和制度等。

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首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不是外露的,而是隐蔽的。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并不会让教育对象直接意识到,是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反之,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细节中。隐性教育不仅是教育者有意识的润物无声、举重若轻,选择更加适当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是教育对象无意识、不自觉地受到教育行为的影响和引导。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教育对象无意识的完成教育过程。由于教育对象是具有独立思想、人格、情感、意志因素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人格发展和现实需要出发,通过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实施教育内容,而不是直接、生硬、强迫地传授。其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主性。教育改革追求的是从“我要教”到“你要学”的转变境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学生脱离教师和学校扶持成为独立个体的现实状况,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外化—内化—外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标准是看教育内容有没有内化为教育对象内在的道德标准和人生观,以及这些标准与观念能否支配其行为。所以,成功的教育首先要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支配权还给学生。目前,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的自主性极强,观念丰富、触觉敏感,以显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手段不适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当代大学生需要认同、和谐的群体、成就感,因此要通过隐蔽的教育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他们的成就动机和自信心。再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开放性。隐性的教育在生活中、校园中、细节中,不再拘泥于课堂和书本,也不拘泥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时间上是开放的,课上学习,课下更是一种学习;一个人是成长,在群体中更是成长;成功是一种体验,失败更是一种收获;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像空气一样充斥学生的全部生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有固定的地点,甚至没有固定的老师和固定的内容。生活就是学校,老师就是朋友,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观念,矫正学生行为。最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体验性。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为理性层面的知识、原理、观点,需要通过系统学习来完成这一认知过程。隐性教育不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实施,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形成某种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有意识的、主动的自我道德整合来形成某种思想品德体系,进而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起到调整作用。体验是认知形成的重要部分,实践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体验的来源,而且体验具有主观性,对同一实践过程的体验可能会因人而异。学生自发形成去参与、去感受的兴趣,获得学习主动性,能够自发主动地自我导引,从而收获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必要性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也是高等教育始终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因材施教的传统理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不易操作,显性教育弊端显而易见。当今“90后”大学生成长于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科技的瞬息万变和人们思想的丰富多变都使得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大学生喜爱独立思考,不喜欢空洞说教,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他们营造一个主动学习、独立创新的平台,通过丰富的教育载体和创新的教育手段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反思、内化道德,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载体的丰富发展。虽然,目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居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宰地位,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发挥其时代特征和不可替代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过程中,方法是帮助主体达到目的的各种手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表现为一种教育方法,在方法中演化出了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教育理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践意义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得以体现,所以教育者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可以检验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

3.落实高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符合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当中关于人的需要特征和人格发展规律等理论。真实有效的教育一定是关注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要的,脱离教育对象的教育一定是没有实效的。高校改革中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离不开对学生的新特点和新需要的关注。显性教育不能够全面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手段和内容逐渐显示出与整个时代潮流的不适应性,隐性教育恰好能够弥补这些缺陷,与显性教育互为补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非智力因素、主观体验以及自主学习,都非常符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应用路径

1.寓教于管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已深入高等教育的改革环节。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管理是双向的、灵活的、有规律可循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与教书育人相结合,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走向人性化管理。规范要科学、纪律要严明,帮助学生形成自律。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和社团的积极作用,建立一定的民主制度,充分体现学生特殊需要和自主意志。

2.寓教于示范。在高校教育中,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身,用正直、高尚、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形象来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教师。密切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识、模范、敬畏和服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尤其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与学生朝夕相伴,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要注意言行举止,发挥人格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寓教于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功能也主要体现在隐性教育方面。文化是通过格调、氛围、感官体验和理性思考等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发挥对教育对象的作用。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在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隐性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体现在各种文化形式上。校园文化可以充斥到校园的每一个小的角落,也可以把每一个学生都纳入到教育的体系中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实现无差别的、积极主动的教育。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也要注意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设,校内校外的各种文化现象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社会风气深入到校园的方方面面,校园周边商业设施较为复杂,人口流动性也较大,学校应从宏观的角度对校园的文化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不仅要建设校园内部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要规范校园周边的商业环境,用心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氛围,用良好的文化熏陶和陶冶学生。

4.寓教于师生关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虽突出了教育对象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地位,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被削弱。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手段、内容、载体都比较隐蔽、分散,但也离不开教育者的精心谋划和悉心引导,并不是盲目地放任自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很大部分来自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并不是控制与被控制、发号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独立的、相互影响、教学相长的关系。隐性的教育就蕴含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民主的教师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关爱学生的教师能够更加体察到学生的细微需求,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更能够根据教育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去循循善诱。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主导权在教师,教师要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尊重甚至敬畏他们的活跃思想和新潮观念,抱着平等交流的态度去面对学生。教师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学生看作一个理性的学生,更要看成一个感性的人。

5.寓教于网络平台。在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网络信息的建设。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早已离不开电脑和网络,网络平台成为教育的最佳载体。网络时代的到来也终结了学校和教师对教育信息的垄断,学生可以更快更多地从网络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给教育者提出了新挑战,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紧追时代的潮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网络的互动来随时关注、掌握教育对象的动态,通过网站建设和多媒体教学平台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生动,通过网络学习使教育更加自主、灵活。网络多媒体平台可以在信息的传播上突破传统教育手段的局限,做到声情并茂,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实现充分的教学互动,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自身的建设性和创新性,释放他们的叛逆和潜力,消除他们对于灌输和说教的排斥心理。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对象
神秘来电
睿士(2023年2期)2023-03-02 02:01:09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意林(2018年3期)2018-03-02 15:17:24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31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中学语文(2015年27期)2015-03-01 03: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