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英语口译教学现状探究

2014-04-17 06:20:49翁天月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口译工学院校

翁天月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海南文昌 57132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英语口译教学现状探究

翁天月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海南文昌 571321)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对高职英语口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口译的教学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和高职院校英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高职英语口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工学结合;英语口译;现状

一、引言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对各课程纷纷提出了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教学新要求。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同样面临着全新的改革。

二、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分析

1.生源复杂

高职院校的生源相对复杂。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分以下几种:一,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于高考的分数达到或高于高考第四批分数线的学生。二,自从高职院校开始自主招生后,部分学生来自于一些中专、中职以及技校等学校的学生。三,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来自于未能顺利考上高中或放弃读高中的初中生,也就是所谓的五年一贯制的学生,他们主要来自于本省。面对如此复杂的生源,高职的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2.学生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参加了不同的考试,接受不同的教育模式。受地区教育水平差异和各地教育侧重不同的影响,他们在不同环境下,接受不同的教育,存在明显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现象。只有极少的学生入学前英语基础扎实,能快速进入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大部分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听力和口头表达弱的现象,很难适应高职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的学生本身对英语没有兴趣,选择读英语专业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入学后学习滞后拖拉,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以上因素制约了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

1.英语口译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英语口译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没有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应用到口译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还是坚持以教师输入为主,学生实践训练为辅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阻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对口译教学失去信心。根据对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发现,40%左右的学生赞同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模式,课堂上希望教师给他们一定的思考、讨论和实践的时间。而目前,大部分英语口译课堂教学受学时、学生水平、教学计划、学生人数、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开展真正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因此,不断改变传统的英语口译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2.高职英语口译教材的匮乏

高职教育最初在德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盛行,中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所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还不够成熟。首先,缺乏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英语口译教材。目前,市面上的很多英语口译教材难度大,不符合高职高专“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据调查,目前,英语口译教材大约85%以上都是适合本科生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而专门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英语口译教材特别少。大部分的口译教材存在难度大、内容多、变化少等特点。但是,教材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方法和教师共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目标。众所周知,高职教育更加接近市场,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主要培养懂外语,具备初级口笔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中完全选用适合本科生的口译教材反而会适得其反,加大高职学生学习的压力。其次,很多教材缺乏大量的实践内容,注重技巧讲解,但忽视技巧讲解与技巧实践的相互结合,缺乏对技巧的大量训练;在话题的选择上,会议口译内容偏多,缺乏实用性强的口译实践材料。最重要的是很多口译教材缺乏口译案例讲解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高职学生大部分缺乏系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口译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译、错译的现象,同时没有实际案例的讲解,很难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口译过程中译员的角色任务,就很难实现高职英语口译教学中教学与实践的完全结合。总之,找到完全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译教材任重道远。

3.师资力量薄弱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合格口译人才的关键。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缺少具备双师素质和拥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没有受过比较系统和正规的口译教学训练和技能培训,口译实践经验较少,缺乏对口译理论和口译课程教学的深入研究,因此教师口译实践经验不足。大部分教师没有充分的实训以及提高自身水平的机会,更很少有机会与同行业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导致教师缺乏对行业要求的了解,导致教学与工作岗位相互脱节。最后,由于教师往往重科研、轻实践,教学任务繁重,很难大幅度的对学生课外口译学习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4.设备弱后

目前,高职院校由于起步晚,资金缺乏,没有足够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供学生使用,更没有建立教学所需要的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后实践。但是,据笔者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在现代化多媒体教室上口译课,8%左右的学生希望在语音室上口译课,只有2%的学生选择在普通教室上口译课。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口译课教学主要是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所谓传统的多媒体教室是指有投影仪、电脑、展示台等基本教学设备的教室,但却没有无限话筒,缺乏录音设备,无法链接网络。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但称不上是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引起高职院校设备弱后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办学经费紧张,部分高职院校确实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昂贵的口译教学设备,即便有心想给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无法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现代化设备的使用不习惯,本身对现代教学设备不是很熟悉,偏向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使有这种设备,也没有充分应用到教学上。所以总体来讲,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普遍比较弱后,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

5.教学学时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很快,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构成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一般采取“2+1”和“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或2.5年在学校学习,1年或半年在企业实践。短暂的学制对高职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高职高专的英语口译课程一般在高职高专外语系为英语专业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开设,一般开设1到2个学期,每周开设2学时,有的作为选修课,有的作为必修课。有的与笔译课同时开设,有的则先于或后于笔译课程开设。英语口译课程与一般的英语课程不同,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的知识,更要有大量的实践。即便开设2个学时,以一个班35个学生计算,每个学生轮到口译的机会不到3分钟,根本没法完成一个完整的口译任务。同时高职高专的学生在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知识体系上都有一定的欠缺,即使在二年级开设口译课程,学生能口译的内容也十分有限。因为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来讲,基础不够扎实,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弱,读写能力普遍较差。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的水平层次不齐,教师教学压力繁重。据调查,80%以上的学校口译教学课都面临口译课时少的困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面临提高英语和口译能力的双重压力,所以对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讲,时间明显不够。无法真正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口译实践。

其次,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害怕吃苦,害怕接受新的高难度的知识,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常常单独依靠课内45分钟,课后很少下功夫认真钻研,导致口译水平普遍不高。

6.缺乏丰富的文化知识

语言与文化自古以来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一种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和一体的媒介。因此,英语的口译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多注视技能的训练,忽视文化的重要性。据调查,60%以上的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没有学习过专门的文化课程,平时知道中西文化存在差异;但不是很了解中西文化的具体差异在哪些方面。在语言的表达中,经常产生中英两种语言思维混乱的现象,导致中式英语问题的产生。

四、工学结合模式下对英语口译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英语口译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三年制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规范书写各类应用文,熟悉行业中常用的中英文文本,借助工具书查阅科技资料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这就要求高职英语口译的教学模式要能适应这种人才培养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讲练结合。注重精讲多练,以讲促练。注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注重教学与行企业相互合作。注重产学结合。注重口译技能与口译实战的结合。真正培养符合工学结合模式下应用型的英语口译人才。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英语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了推进口译教学进步,教师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将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让学生在情景中模拟演练,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真正取得教学的成功。

[1]崔颖.职业需求本位——高职英语教学新导向[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

[2]宋磊.从高职学生就业看英语教育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Training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Weng Tian-yue

(Hainan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enchang Hainan, 571321,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in Hainan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and the problems in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t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ork-study combinatio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H315.9

A

1000-9795(2014)04-0380-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2-10

翁天月(1982-),女,浙江江山人,讲师,从事英语口笔译教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研究。

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13年度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口译课程合作型互动模式教学探究(项目编号:Hjjg2013-65)”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口译工学院校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