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珊
(南通大学,南通 226019)
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和文化传承的重大使命,是高层次文化教育基地,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必须具有与其教育职能相称的校园环境。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能很好地反映高校的风格和历史。武汉大学的樱花、厦门大学的凤凰木,作为高校自身的一张名片,让人流连忘返,徜徉其中。校园环境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精神的客体,主要由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组成。校园绿化不仅是物质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精神属性。一所高校校园绿化建设的好坏,反映了这所高校的文明程度和总体办学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校园绿化管理包括校园内园林、绿地的建设和养护。园林是由山、水、泉、石、花、木、亭榭等要素组成的供游憩的境域空间。绿地是树木花草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和用途的绿化地块。校园绿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维持植物不死,而是通过绿化工作传递一种理念,承载一种大学精神[1]。整齐一致的修剪代表着严谨的教风,各种造型修剪代表着艺术的修养。另外,养护过程通过命名种植纪念林和留念树,恰如其分地在人流较为集中的绿地上,放置一些杰出校友事迹或者名人名言小品等标牌,来激励和规范学生的言行。通过这些具体的绿化措施,使得校园一些优良的作风得以传承和发扬[2]。“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辩证地说明了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校园环境伴随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始终,对学生有着感染、教育的作用。做好校园绿化,不仅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优美整洁、恬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校园构建为理想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让师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而且能使受教育者感受到大自然乐趣和世外桃源般的情趣,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思想情感和努力学习的热情,达到育人的目的[3],从而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文字出现以前,花草种植就已经开始。人们往往在种植花草过程中寄托精神,抒发感情。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可以指引学生从花木的品格中得到启迪。松柏苍翠,朝气蓬勃;白杨挺拔,伟岸刚直。立于荷池边,在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品格的同时,自己的思想境界也得以升华,人生信仰与追求也在潜滋暗长[4]。竹子“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这是其正直谦虚美德的写照。学生在这些观赏植物所构成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学习、休憩、娱乐,接受着大自然的熏陶,他们的品格也会因此高尚起来。南通大学主干道的行道树主要选用香樟,正是看中香樟朴实无华、正直自律的品格;西门的绿化带内丛植了不少梅花,行走其中,闻着梅花香,使人不忘“梅花香自苦寒来”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张謇园内的一棵社会捐赠树木——榉树,榉与举同音,寓意“中举,步步高升”,饱含了捐赠者对通大学子早日成才的美好祝愿。校园中栽种的每种植物,似乎都有着特别的寓意,为学生传递着正能量。
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促进身体健康。当绿色植物在视野中达到百分之二十五时,疲劳、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能够得到较好的调节和改善[5]。有些芳香植物能够挥发对人体有益的香气成分,达到使人愉快,缓解压力的作用。大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情感上难免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往往是教师难以及时察觉到的,但在郁郁葱葱的树木环抱下,在艳丽多姿的花朵簇拥下,这种负面情绪或许就会烟消云散。南通大学文峰园、张謇园内设有木质廊架,廊架两侧种植紫藤、凌霄等攀援植物,夏季为休憩于此的学生带来一片荫凉,同时满足他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教学区和宿舍区的绿化带内设置了适量的石凳、石桌,学生学习累了,或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出来坐坐,呼吸新鲜空气,看看绿色的树木、草坪,放松身心,疏解压力。
我国是世界园林植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世界园林之母”、“花卉王国”之称,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多彩。在校园绿化工作中,老师应着重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植物世界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植物,学习植物知识,拓展了知识领域,这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特别对农林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校园绿化环境是他们的“第二课堂”,他们在教室里学习抽象的知识,而在校园中能够更形象地领悟和掌握专业知识,加强自身学科的研究。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学生讲解植物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水质、减尘降噪、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带领学生亲身感受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爱惜校园的一草一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南通大学对校园的乔木、灌木悬挂标识牌,附上树木的名称、科属、产地、习性等相关信息。学生通过标牌认识植物,感兴趣的可以查询资料进一步了解此种植物特性,丰富了自然科学知识。此外,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小盆栽展示活动,由专业的园艺师向学生介绍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绿化养护知识,使学生对植物养护知识加深了了解。这样不但美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又为普及绿化养护知识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让参与者体验大自然魅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呵护花草树木、爱我美好校园之情。
校园的绿化美化作为一门现有的审美教材,更具生动性、真实感。通过绿化、美化,把建筑物、山水、植物等要素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把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地统一起来,构成一幅优美的立体画卷。学生在感受各种植物组合搭配的艺术景观,欣赏通过养护手段创造的各种植物造型中,产生艺术追求的价值取向,形成独特的审美观,有助于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浙江大学校门口的校训“求是”是用植物材料组成的,这样采用不同的植物材料、不同的组合方式,发挥植物材料在环境中的特有作用,并通过花草树木的无限情意,将传统寓言形象化地加以运用,使学生的脑力劳动更具有活力,更富有创造性[6]。
南通大学聘请专人对主干道绿化带内栽种的罗汉松、日本五针松、元宝枫等植物进行蟠扎、修剪、造型,或将枝条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或将枝条修剪成沉稳丰满的馒头顶,展现了造型树木的迷人身姿,让学生领略树木造型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张謇园内红枫和金边黄杨的搭配成就了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通过色彩和体量的对比,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美化活动,是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帮助”这一规定的良好途径。让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过程,这在国外高校也有可借鉴之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史蒂文斯点(UWSP)校园树木保育计划中提到:建立校园树木咨询委员会(CTAC)和学生园艺协会(SSA),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化养护中,组织植树节和护绿等一系列活动[2]。
现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养尊处优,较少参加劳动,极有可能导致他们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缺乏。因此,在校园绿化中,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绿化工作中,让他们明白优美的校园环境是靠绿化员工们的辛勤劳动创造的,在绿化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成就感,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绿化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从植物的选择、配置方式、种植方法到后期的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全面地考虑。因此,在大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他们出力,还要求他们动脑。通过绿化实践,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一专多能,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农林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他们在劳动中能将课堂上学到的栽培学、盆景、插花、植物造景等理论知识运用于绿化实践中。南通大学曾多次组织学生参与草坪补种、冬季树木刷白、香樟虫害防治等活动,每逢植树节、学习雷锋日等特殊日子,学生都主动要求参与校园绿化。南通大学的“共青林”就是由学校团委组织共青团员种植的。通过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学生们不仅在劳动中经受汗水的洗礼,锻炼了体魄,增强了劳动意识,加深了对一线绿化工人的理解与尊重,而且还学到了绿化养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 武德,刘欣玲.对目前高等院校校园绿化的几点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9-101.
[2] 王海宏.高等院校新校区绿化养护与运营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3] 梁颖仪,刘管平.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绿化设计[J].广东园林,2006(6):16-17.
[4] 王德宽.论高校环境育人的实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6):108-110.
[5] 祭彦加,胡长龙.校园绿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3.
[6] 陈哲启.论高校校园绿化的育人功能[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