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慧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往来日趋频繁,社会和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多元化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多样化,因此要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更要顺应时代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为了了解不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英语能力的需求情况,笔者所在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2份,有效率达到了96.7%。
调查结果显示,94.44%的外资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很好或较好地运用外语进行日常会话,完成留言、信函的书写任务;45.45%的政府及事业单位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交流和表达能力;在人才招聘中,81.03%的用人单位会要求应聘者拥有能够证明外语能力的资格证书,或在面试过程中设置考查应聘者的外语应用能力的环节。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与市场需求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必将为缩小此差距开辟出一条多元化的新路。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他认为“智能的基本结构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他总共提出了九种类型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形象思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生存智能。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构建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多元化的学生智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符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
加德纳还指出:“学习者个体的学习只是存有差异,每个人都有其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之分,强弱智能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了各自的个人智能特征,而这些智能上的差异往往成为影响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外语学习的过程涉及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的智力因素。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智能类型,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以往传统的外语授课模式,构建个性化以及师生和生生相互协作化的新型外语授课模式。
1.开展个性化英语教学。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所以,高校若要培养符合现代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当然是首选。开展个性化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如下:第一,运用词语交流的方式学习英语。教师可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对语言智能项强的学生施教,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第二,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学习英语。在日常大学英语授课环节中,教师可根据每单元的授课内容、教学主题设计一系列艺术活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英语学习。如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从而学习其中的词汇、语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配上简易的曲调进行演唱,或用绕口令、chant等形式进行说唱。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影视艺术专业和电影专业的学生们。这两个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其语言智能弱一些,却拥有很强的音乐智能、空间智能,可以发挥其优势智能提高学习效果。第三,运用视觉空间智能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多媒体素材,如视频、音频等,将这些生动的素材传递给学生,可以为学生提供兴奋点和兴趣点,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第四,运用自然观察智能学习英语。观察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收集生活英语的方式来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如英文原声电影中的生动对话,观看体育比赛时各个国家、各种运动项目以及建筑物和路牌路标的英文表达。
2.开展协作化教学。协作学习理论倡导学习者之间要互相帮助,共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主题的构建。教师在协作化教学中更要转变教学观念,作为教学环境的构建者走进课堂,作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参与课堂,作为学生动机的激发者辅助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监督者掌控课堂。教师应当采取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研究的方式,同时引入多元智能理论,让整堂课都在师生的沟通、交流、轻松畅快的气氛中度过。
合作学习法以讨论式教学为主,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性格等因素来分组,学生在组内的展示就是一次最简单的交际,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分工又锻炼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最终形成的发表结论则能促使学生避免错误形成自省、自查机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组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语言学习才更有实际意义,符合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规律。
3.优化课程设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社会交往中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毕业后社会对于他们的要求,因此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如针对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学生,开设基础补习、考研辅导、口语、影视赏析等选修课。
4.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加德纳还提出“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与此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因此学校的评价体系也应是多元化的。任课教师进行自查、自评;学生课后对每次授课进行反馈及评价;其他任课教师听课评价;专家督导听课后给出建议,最终使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完善。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多元化地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发挥其强势智能,尝试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