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2014-04-17 06:35罗世明黄燕春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培训体育

罗世明 黄燕春

从新课标的推广到实施以来,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课程设置也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既与新课标本身不完善有关,也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密切相关。新的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广大高校体育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内涵,从新的教育观念出发,积极参与,推动改革。为了使体育教师能适应目前的教学改革,满足高校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必须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加强继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这对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体育课的课程改革特点和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1.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一是注重提高学生身体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实施,并转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初步形成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框架,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向。《纲要》在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体现了以健康为本的主导思想,明确了以提高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目标。不难发现,“健康第一”是《纲要》的核心和灵魂,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是目标。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使传授运动技术向健康教育化、终身化转变,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成为高校体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二是建立全新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从《纲要》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课程结构方面的变化,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竞赛进行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加强合作交流,紧密联系。要把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因此,可以看出新课改在课程结构方面的变化和特点:实行开放式教学,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课程类型多样化;课堂容量增大;康复保健课的对象扩大。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可将竞技性的体育内容与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生活体育及保健体育等内容融为一体,使高校体育课程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可选择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课程更应该强调注重心理感受和追求心理健康,更加强调利用体育学科人际关系密切开放的特性,强调通过体育教学课程加强学生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育教学内容应该向趣味性、实用性方向转化。如何构建全新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要将教学内容的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践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表现得更加符合我国体育教学的特色。

三是体育教学观念与策略的转变。《纲要》的实施,给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充电,学习更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与更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学生主动地学。推广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既重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既整体规划,又因材施教。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及时全面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动态,调整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角色定位,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地组织和指导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运动训练等,从而有效地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2.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第一,新的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复合型的体育教师。《纲要》提出要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项目类型的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有比较强的独立完成各种体育项目的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业余训练能力和组织交流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要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必须能够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体育交流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助精神。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不仅传授运动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同时教师在完成素质教育任务时,也要求有较高文化知识修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注重知识更新,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做到肌体、心理健康,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第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的一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民主平等的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纲要》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打破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

第三,体育教师应具备积极实践、敢于创新、认真务实的态度。开展体育科研活动是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一项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研究,可以使教师获得更多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拓宽、加深、更新体育知识理念,吸收新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体育专业前沿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强对大纲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勇于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能够做到大胆实践创新,找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适合自我锻炼的良好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形成“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

二、新课程改革必须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1.新体育课程是体育培训工作的核心。任何培养、培训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依靠课程和教学,课程是实现目标的媒介,教学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当我们确立以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指导思想的继续教育目标时,就应当围绕这一目标制订课程方案,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应充分体现继续教育的特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教育的政策法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体育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更新和最新前沿信息与体育技术;现代教育思想及观念与创新能力培养等。参加继续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来自于教学第一线,具备和积累了一些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一般是带着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来学习和研究的,期望能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其迅速运用到实践中去,以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新体育课程应该是体育培训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2.引入反思型培训模式。关于教师的培训模式,英国教育家Mlchael Wallace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三种培训模式:手艺型、应用科学型和反思型。其中,反思型培训模式,至今在欧洲尤其在英国的教师培训中得到广泛利用。反思型培训模式是使受培训者将普遍认可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实践与反思而获得专业能力的提高。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认可并将受培训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作为培训的基础,包含反思以及相互吸取学习经验两个重要的方面。20世纪80年代,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兴起,进而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但我国目前的教师培训仍以封闭的知识、教学技能技巧为主要内容。这种培训内容的训练,不适于教师培训向个性化发展,不适于培训教师做出探究、反思和比较。反思型模式与以往模式不同,直接着眼于教学行为的改进,对教学获得自我觉察,能在知识结构上获得更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让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的同时,在教师培训中将自己的实践情境与理论有效结合,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因此,我国应引进反思型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模式渠道,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3.积极推行校本培训。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主要包括短期培训(裁判培训、岗前培训等)、专题讲座、论文报告会、教研室活动、观摩交流等。如高校体育教师除参加由教育部门及其相关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外,还可以参加由体育部门和各协会、学会组织开展的“广播操推广培训”“裁判新规则培训”“等级裁判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育类技术、技能类短训班”“学术会议”等以及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的各种形式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以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为基本特征,将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结合起来的一种培训模式。近年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校本培训”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对原本很陌生的“校本培训”日益熟悉起来、亲近起来,也越来越认识到“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案例分析式、课堂观摩式和自修反思式、研训一体式、沙龙研讨式、专题讲座式、师徒结对式和校际合作式。校本培训对建设专业化的优质师资队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较为有效的方法,教师群体之间的协作互助是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基础,是校本培训的标志。营造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的学术交流关系和开放的学习交流态度,与其他教师分享有益且宝贵的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共同学习和研究探讨,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办法,能增加教师对培训的认同感,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势,清楚自己的不足和劣势,从而产生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点,实现自我提高和共同进步。

4.突出体育教师培训效果的实用性。据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迫切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的内容范围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即只有对教师的实际工作、生存状况“有效、有用”,教师才会有积极性。我国很多培训学习中缺少一些实用性的课程,如计算机技术、体育技能和健康评价、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演示等。同时,大家认为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设置培训内容缺乏调查研究和严密的计划。授课要么过分理论化,要么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学员难以学以致用。部分授课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备课不充分、不深入,未能认真地设计教学,授课如同走过场,而知名专家学者所做的报告、专题讲座,深受教师欢迎,学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因此,继续教育内容的设置应从新时期高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出发,强调其针对性和实用性,制订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方案,使内容既面向全体,又考虑教师的实际需要,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5.提高“课前培训”水平,重视培训活动的质量。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尚未真正形成一个健全的、专门的管理机构,缺乏明确的管理职责,未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管理程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相应的考核和质量保证体系等,效益不明显,质量低下。为实现规模效应,促进继续教育良性有序发展和进步,解决的方法是积极构建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确实保证质量,以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具体可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有效避免由于教师从事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千差万别,而忽略过程和质量的现象。培训课程的内容在选择上需考虑教师继续教育的时代特性、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和教师的成人特性,既要面向未来需要,又要从现实出发,实用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广泛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兼顾。继续教育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建立符合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内容体系,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培训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