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
试论小语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李海霞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
小学语文教学是正规的母语教学的启蒙阶段,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来,许多学者和老师致力于小学语文学习的研究中。而语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阐明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在语感的培养中要充分注重语感的直觉性、全面性和经验性,并讲求科学的方法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文章提出具体的语感培养教学策略,并用具体案例论证其可行性。
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教学策略
语感,顾名思义,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更确切的说就是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和认知发生了升华,形成了一种综合全面的直觉认知语言的能力。可以说语言代表着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极大的促进语言的学习。做好小学语文感知能力培养的教育工作是对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的教育方法的一个极大改善,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其实,我国汉语界对于语感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历史。最早提出语感教学的学者是夏丐尊和叶圣陶先生。待到小学语文教学迎来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之后,许多教育单位纷纷大胆的提出教育方案,做出许多大胆的尝试。其实,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摆脱传统教育方法“高耗能,低效率”的做法,就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作为突破口。当代的心理学家也对语感教学做出了充分分析:语感教学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感悟和整体思想为主”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国家的“以理性分析和思考为主”的思想。因而是非常宝贵的教学理念。对此,本文先从语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小学语感教学方面的不足以及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并用实际的事例加以论证,说明其有效可行性,希望能够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以尽绵薄之力。
1.语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生语感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了语言教学要真正从“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以及“情感价值观”出发,深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全部”的做法。这就要求了小学语文要以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为主要的出发点,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变程能力,这才能为他们以后的人生铺平道路。其次,当今信息化社会客观要求语感教学。当今的社会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期。在教学中,如果单纯的指望教师能够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基本上是不可能。在咨询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信息无处不在,学生了解信息的能力决定了他们是否能适应当今社会。因而,教师不能单纯的“授之以鱼”,而更应该“授之以渔”,使得学生掌握客观认识自然界的能力。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语感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多么大的现实意义。最后,语感能力培养更好的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一直是学科教学中颇具难度的一门学科。我们一直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使得祖国的下一代能够更好的学习我们的母语,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做铺垫。而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先找出其症结所在。而其答案就在于:现代语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本身人文性的漠视。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则在于通过语言活动的实践所带来的心灵自由性和主体的创造性。语言教学的结果是要达到语言知识本身和人的情感、人的体验和人的感受所结合产生的共同体。大家都知道,我们祖先是现有了语言的沟通,进而存在了语言学,而并非是先存在了语言学,才根据语言学去说话的。所以,教育者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人文性,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2.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缺失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存在着严重缺失,这是我们在教育事业上的不足。据调查,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政策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的小学对小学生是一个吝啬鬼,他们每个月给学生的知识极少,因为他们认为小学生要学习的是那种对于知识的好奇和渴望,而并不是知识本身。这种理念使得他们的小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树立起一种对知识的向往之心,待到上大学后能够很用功努力的学习知识。而中国在小学的教育中将知识完全灌输给学生,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厌倦。因而,在小学教学尤其母语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小学生的天性,以引导为主,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本身中语感的力量,培养起他们的语感,这才是最重要的。具体说来,高年级的小学教师迫于“应试”和“升学”的压力,长期忽视语感的培养,有些甚至根本不知道语感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更无从让学生培养起语感。这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师经常会忽视学生对语感的理解能力,造成许多不可取的教学方法。例如,江苏版的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一文。文中描述了金蝉蜕变的过程,其中一段是这么描写的: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此处,教师将“就”与“终于”做比较,要求学生理解“就”字的含义和用法。这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当然是难于理解的,而且是没必要的。以小见大,许多小学教师往往会忽视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感能力,强加灌输知识,是非常不可取的。
3.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和挑战。首先,新时期下,课程改革所带的挑战。传统的阅读理解为主的语言教学逐渐淡化,而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策略还没建立起来。其次,新旧交替所带来的抨击使得学校教师的思想参差不齐。有些老师认为语感“中心说”,有些老师则认为语感“非中心说”。前者认为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后者则侧重于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鉴于此,小学里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则需要更近一步。最后,当前的体制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陷入困境。虽说当前素质教育一直在提,但是应试教育仍然占主体位置。许多学生的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将学生送入学堂,他们的内心期许的是学生能够多掌握知识以后考上好学校才能够光宗耀祖。也正式在这种大环境下,以语感能力培养为主的学校必然在成绩方面落后于其他传统型学校,这就使得改革难上加难。
1.在朗读和背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和背诵是训练语感非常重要的方法。从古至今,朗读和背诵所形成的“琅琅书声”都是语言教学中的一大特色。研究表明,口眼脑共用是增强记忆和学习语言的好方法。通过朗读的声音传入大脑,那有韵律感的节奏会大大增强人脑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不断的刺激大脑去深切体验语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和错落有致的节奏。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深刻的掌握书本中的学习内容,应该让学生多做朗读和背诵,并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对于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些经典文章,语文教师应当反复的示范朗读和背诵。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和朗读,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模仿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式方法。这也印证了以前人们的学习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溜”。当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除了课本上的文章之外,教师应该尝试多种其他的授课方式,例如“窗外世界”。在多媒体上,利用上课前的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看新闻上最新发生的人和事情。上课后的五到十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到讲台上表演,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向同学展示在假期中发生的事情,或跟父母出去旅游的见闻,或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光。当然,在平时还可以让学生主持一场“新闻播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最近国家或者省内发生了哪些重大事情。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观察和了解社会的能力,还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语感能力。
2.积累词语,夯实语言基础
语感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之后产生的对于语言运用的直觉。而这种实践活动自然离不开语言的基础,即词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使学生认识到词语对于语言的重要性。小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也会渐渐的变被动为主动,渐渐的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积累知识、认知语感的不断深入,小学生单独认识字词的能力就越来越强。当然,在让小学生积累词语的时候,一定要培养起他们主动认识词语的兴趣,并且要适时关注他们在识字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这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极大考验。教师既不能把认识多少字词作为教学的全部目的,又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到认识字词的方法,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黄鹤楼送别》一文中讲的是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其中一段对话是: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你的诗篇誉满天下。”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分开了,我们的情意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这段话中不仅有“誉满天下”的成语,还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篇。这些是需要教师去教导学生记忆积累的。倘若这些词句都已经熟记于心,教师就更能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这也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十分有利。
3.在阅读中感悟,在记录中养成语感
阅读对于培养语感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这里所说的阅读并不是传统教学方式中“填鸭式”的阅读。阅读一定要伴有感悟在里边,最好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到文章之中去,入境又入情,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在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之后,教师的工作则是想如何能够辅助学生入境更深情更浓。还如《黄鹤楼送别》一文中,当学生已经融入送别的场景中时,教师应为其情其景更上一层楼。教师问:倘若你就是孟浩然,对于李白的赞扬,你会怎么想呢?学生针对此问题作答。教师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赠孟浩然》一诗中的情景对依依惜别之情描绘的更是淋漓尽致。由此,让学生理解“誉满天下”和“令人敬仰”的语境。当然,仅仅阅读还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知道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学会在笔记中培养语感。阅读是积累,是基础。而些记录随笔则是对阅读进一步的升华。在对学习的阅读或者生活的事情有感悟时,小学生可以通过记录随笔总结自己的感悟,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是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
做好小学语文感知能力培养的教育工作是对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的教育方法的一个极大改善,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的学习阶段是学生语感养成最重要的阶段,也是语文素养和人文涵养培养的关键时期。本文通篇论述了小学阶段语感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语感能力具体的方法策略。而具体的实践效果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事业,使祖国的下一代培养起日后受益匪浅的语感能力。当然,语感教学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众多的教师、专家、学者积极探索。因此,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语感教学,关注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朱光远.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J].文学教育,2010(03).
[2]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3]赵一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探索,2011(02).
[4]张朝珍,杜金山.指向学生差异的教师教学决策框架[J].全球教育展望,2010(10).
[5]王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J].教学与管理,2010(20).
[6]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the language sense 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Li Hai-xia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of 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157012, China)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s the initiation stage mother tongue teaching regular, have a vital influence on the life of a child. Over the years, many scholars and teachers work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earning . While the language sense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s a play a decisive role position. This thesis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language sense in Chinese teaching, empha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ense of language to fully focus on language intuition, comprehensive and empirical, and emphasizes the method and learn in order to practise the scientific. Finally,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using case study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rai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G623.2
A
1000-9795(2014)04-0281-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2-15
李海霞(1978-),女,讲师,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素质教育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XJ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