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任权,梁芹生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女大学生比例不断增加。一方面,女大学生在社会建设中日益成为一支不可轻视的生力军;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的困惑,以及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女大学生身心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且具复杂,她们的心理健康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内容。对嘉应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这对探讨如何开展地方高等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进入21世纪,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在校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剧,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正式启用“心理健康教育”一词,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的领域。随后,国家出台系列文件,对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了具体规定和指示。我校是一个地方性院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专业都是师范类专业,这就意味着我校在校女生不只是占了半边天,而是大于半边天。嘉应学院女大学生占比约59%。大多数女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倾向、健全的人格、充满自信、积极乐观、兴趣广泛、适度的自我肯定、恰当的行为举止并能与人和谐相处, 能较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积极面对挫折和危机。甚至不少女生巾帼不让须眉, 她们成绩优异、乐观进取、思想活跃、意志坚定,与男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定向思维、社会角色的定位、生理差异以及就业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造成嘉应学院女大学生内心的各种冲突、矛盾和失衡比男生更为复杂、强烈和隐蔽。与男生相比,她们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挑战,面临更大的障碍和压力。同时,当前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取向,尤其是非主流文化对女大学生的思想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给女大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此外,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也使其在应对问题上比男生要脆弱,比如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智力的信心下降了,比男性表现出更低的自尊。 重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有普遍性,需要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嘉应学院女大学生接近七成,这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嘉应学院女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休学、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女大学生心理疾病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对高校和社会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和当前女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新情况,嘉应学院女大学生工作上还存在较多不足。突出表现在:重成绩轻心理、“一手硬,一手软”和忽视德育工作的倾向依然存在;停留在标语、口号层面的宣传,缺乏细致深入的个别教育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适应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男强女弱”、“男才女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陈腐观念依然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措施不到位。这就意味着需要我们认清形势,统一认识,进一步增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的占比迅速增加,培养高素质女大学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其个人成长问题,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族未来发展。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女大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与国家利益、家庭利益、个人利益密切相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面对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激荡及价值观的变化,较之男大学生,在成长发展的道路上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阻碍。这就意味着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的某些不足,如支持性、果断性、自制力较弱,使得女生的成就动机容易发生动摇,在事业追求上缺乏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精神,其自身的潜能当然很难充分地发挥,导致她们难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作为人才储备的女大学生,加强她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她们的自强、自立、自信,对挖掘她们的潜能,把她们培育成全面发展能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栋梁具有重要意义。
女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在校女大学生来说,她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她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心理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反过来,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加强和改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完善德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帮助和引导女大学生克服心理困扰具有重要作用。
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她们有特殊的心理困扰和心理辅导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密切关注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重视对她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自2006年以来,嘉应学院正式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嘉应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嘉应学院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嘉应学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嘉应学院坚持以“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与完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宗旨,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辅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构建了教学、科研、咨询服务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嘉应学院经过多年的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在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上已取得了较丰富的成功经验。
心理必修、选修课和心理讲座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嘉应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重视发挥课程教育主战场作用,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和学科建设。目前,为在校学生开设的心理必修、选修课有:大一新生开设健康与心理教育课程,大二学生开设公共心理学,大三学生开设学校心理辅导,大四学生开设职业心理教育辅导。大学四年,针对嘉应学院女生居多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女性健康教育有所偏重,开设女大学生健康自我维护课程。此外,组织开展系列专题心理讲座的辅导形式,让女大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心理知识,满足身心发展对心理知识的需要。
嘉应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在校本部、江南校区通过展板、心理海报、报刊等辅导方式,以及全面加强校园网络教育建设,宣传女性健康知识。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层次、多方位普及宣传,帮助嘉应学院女大学生了解心理卫生常识,了解常见的心理困扰以及困扰产生的原因、调适方法,进而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心理文娱活动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利于充分调动女大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嘉应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以女大学生心理需求为出发点,组织开展了包括班级心理活动比赛、手抄报和展板评比、心灵故事演讲比赛、男女生联谊舞会、播放心理电影、健美文艺比赛、治愈系文章品读会、主题征文比赛、心理知识宣传活动和现场电脑测试或纸张测试等系列的活动。通过活泼新颖、寓意深刻的活动形式将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女大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女大学生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嘉应学院身处“足球之乡”,崇尚体育,重视对女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各项体育活动,比如健美操、瑜伽、球类等。通过健美操、瑜伽的训练,不仅可以很好的转移女大学生情绪低落时期的注意力,改善学习、生活环境和节奏,培养广泛的兴趣,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还能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陶冶女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在形体美的联系中培养女大学生高雅的气质,在大运动量练习中磨炼意志。
嘉应学院为充分调动女大学生积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表现优秀的女大学生开设系列表彰,比如有“罗活活优秀女大学生奖学金”等,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激励女大学生积极向上。
嘉应学院采用课程、活动、团体辅导多管齐下的方法,尽量多开展女大学生较为喜欢的轻松、灵活的心理辅导形式,帮助女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培养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及行为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近年来,嘉应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条件所限,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不管是在工作理念还是工作环境上,嘉应学院的德育工作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嘉应学院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紧迫感。为顺利开展好嘉应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提出若干要求。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宗旨应该能够帮助女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她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的目标,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重点,培养女大学生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为目标;必须坚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循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嘉应学院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继承和发扬嘉应学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求新办法,总结新经验。
做好高校心理辅导要根据女大学生的需要来实施辅导,采用女大学生容易接受和便于解决问题的形式来进行。据相关调查研究,得出女大学生愿意接受的心理辅导形式排名为:朋友聊天;心理测试;海报、报纸;选修课、讲座;心理电影;专业心理咨询;心理文娱活动;间接咨询;心理约谈。 显然,女大学生比较喜欢灵活、多样生活化的心理辅导形式,学校开展工作要重视对此问题的关注,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心理辅导工作。
嘉应学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活动安排要根据学校党委统筹规划,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技术工作,各有关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各学院齐抓共管的教育工作机制。各级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党总支书记、辅导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切实加强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动员全校力量积极支持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健康积极主流文化。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健康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积极创作、出版和播放更多高雅的、有益于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引导广大女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为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各单位部门的积极参与性,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覆盖全校女大学生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
心理咨询中心要严格履行本职工作,密切关注女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咨询是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希望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援助的过程。高校咨询中心组织正规的宣传活动,同时配以朋辈聊天解决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开展朋辈聊天的方式,这种非正式、朋友式的心理辅导形式,可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形式,这是女大学生较为喜欢的心理辅导形式。
学校保卫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管理,保护女大学生,及时清除反动、色情和不利于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指导女生如何防范和应对不法侵害,教育女生自尊自爱、严于律己,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各学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行政部门和学校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有利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活动。
根据女大学生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造条件让女大学生投身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女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创造条件。 学校要加强和重视学生会女生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充分开展体现女生特色的社团活动,使女大学生学会避免不良刺激,控制不良的情绪,并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肯定,增强信心。同时,鼓励女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健康积极的实践活动,锻炼女大学的独立能力和自强意识,培养她们宽广的胸怀、豁达的心境和成就事业的勇气与魄力。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女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把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作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努力培养女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在继续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同时,要根据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寓心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女大学学生健康成长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女性健康教育和女性励志影视作品,组织观看《蒙娜丽莎的微笑》、《Hello, Ghost》、《初恋50次》等电影。深入开展“女生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系列教育活动,开设女大学生心理自我保健、恋爱及性心理、女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等讲座。创办女生特刊,围绕心闻回望、心海导航、心理美文、心海拾贝、趣味心理等栏目,开展征文活动。举行“寻找靓丽青春” 照片征集大赛,开设最美镜头奖、最佳瞬间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创意奖等,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热情奔放的良好品质。各学院和班级要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开展和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
坚持地域特色,发挥既有优势,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进一步突出重点、凸显亮点,提高宣传教育工作成效,积极筹建粤东大学生心理教育基地。
粤东地区是客家聚集地,富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及客家风情。尤其是嘉应学院所在的世界客都——梅州,有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这里有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叶剑英纪念园、丘逢甲故乡、黄遵宪故居、客家历史博物馆、梅州院士广场等,这些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好教材。粤东地方高校多为山区大学,远离大都市的尘嚣,可以充分利用这里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引导、组织女大学生瞻仰地方特色风景名胜,培养爱国情怀。梅州是“文化之乡”,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早在宋朝有“三家三代同进士”, 清乾隆年间被誉为“人文秀区”,有“三代三翰院”,更有“父子四进士、一腹三翰院”等。弘扬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好嘉应学院构建的客家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把握客家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契机,培养具备深厚客家文化知识、践行客家文化精神和行为规范的人才。 客家人普遍具有的勤劳俭朴、尊祖爱国、稳重团结、团结友爱、乐于助人、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等品质,将客家文化核心价值渗透于人才培养过程,以高尚情操鼓舞在校女大学生养成健康奋进的心理素质。
粤东地区有独具特色的客家女性文化。客家女性有着中华民族种种传统美德以及客家女子特有的品性,她们身上所体现的勤劳贤淑的美德、自强不息、坚毅顽强的独立精神闻名于古今中外,客家女性的坚强和伟大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客家女性的勇敢、坚强、大方、独立比起男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几乎无所不能,在这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下,女性性别角色趋双性化类型,这也是当下更适应社会环境及时代发展要求的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发展趋势。注重挖掘本地示范教育典型,利用客家名女人效应,打造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加大力度弘扬诸如近代女革命家何香凝、驰名国际文坛的著名当代女作家韩素音、国家一级演员政协委员黄婉秋等事迹,以她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在校女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在校女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施展自己的才华。
心理素质的优劣将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女大学生在女性群体中是极富个性、位于女性群体的较高层次上的一类。寻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国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她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获取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新形势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就是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帮助女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她们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栋梁之才。
[1] 埃托奥·布里奇斯.妇女性心理学[M].苏颜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张娴.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3] 路晓丽.女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4] 邱国锋.植根侨乡 培育办学特色:嘉应学院的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9):58-62.